電視新聞攝影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說到電視新聞攝像,光靠理論是遠遠不行的,幹這一行注重的是實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一

  近距特寫:一般鏡頭的聚焦清晰範圍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以拍攝距鏡頭幾釐米的小物體。方法為:將鏡頭置於MACRO,聚焦為∞,變焦環設為手動,手動調節變焦環,使被拍攝物件清晰。

  錄音:在錄製聲音時,一般攝像機都有自動和手動兩檔音量控制,自動操作比較方便,但在聲源電平低的情況下,容易引入噪聲,一般電視人物的同期聲採訪用手動檔,並配合指向性話筒,而不能隨意使用機載話筒。我們也不要太相信電平表的擺動,有時話筒線接觸不好,從電平表上不一定看出來,最好用監聽耳機或攝像機本身的監聽喇叭,來判斷錄音的好壞。

  著裝小細節:如果有些需要外景主持採訪的時候,攝像記者到無所謂,因為觀眾是看不見的,而外景主持的著裝應視採訪的環境而定,不能和環境情況反差太大。曾經看過某電視臺做的一期新聞節目,記者到一個很窮的革命老區採訪,當地老百姓穿得比較破舊,而前去採訪的主持人則身穿嶄新的毛領大衣,帶著皮手套,兩者對比相去甚遠,再加上主持人冷漠嚴肅的表情,雖然節目內容還可以,但從畫面上看非常彆扭,這樣的情況,應力求避免。如果記者在著裝上和環境格格不入,容易與採訪物件產生距離,溝通起來也就麻煩。電視節目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從每個細節做起,才有可能做好電視節目。

  二

  尋像器調整:將攝像機置於彩條狀態,用彩條訊號調節尋像器對比度、亮度、屈光值和峰值引數,使尋像器中彩條訊號的黑白影象各灰度層次分明,清晰。另外,一般攝像機都有斑馬線提示,開啟“斑馬線”***ZEBRA***開關,使尋像器中出現“斑馬線”,根據“斑馬線”提示調整光圈就可獲得合適的曝光值。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許多攝像機,可以通過選單對“斑馬線”電平進行重新設定。有的是訊號在70%—80%時出現“斑馬線”,為最佳曝光區域,有的是訊號≥90%時出現,“斑馬線”出現的地方接近過曝光,就要考慮減小光圈或其他辦法,使畫面曝光準確,確保拍到曝光正確的電視畫面。

  光圈調整:攝像機的光圈係數一般為F1.6-F16。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即攝像機的增益在0dB時,改變光圈就可實現正確曝光。攝像機的光圈有自動和手動兩檔,手動時可配合瞬時自動按鈕測光。不太緊急的情況下,提倡使用手動檔,它配合瞬時自動按鈕測光,曝光比較準確。首先,可利用自動功能大體上測得光圈值,然後根據“斑馬線”提示手動調節一下。如果鏡頭內有大面積的高亮範圍,自動光圈比正確曝光值偏低,觀察尋像器手動把光圈加大一點。反之,如果取景範圍內有大面積的黑色,使用自動光圈的話,光圈會開得過大,可能造成主體過曝光,應將光圈收小點。自動光圈主要應用於搶拍時使用,它的平均值可以通過選單調整,加減0.5-1檔的自動光圈量。它使用起來方便,但不準確。

  在強光下拍攝,要對光線進行衰減。專業級以上的攝像機都安裝了衰減光線的中性密度濾色鏡,可根據光線的情況選擇使用。但有些低檔的攝像機沒有中性密度濾色鏡,要配合電子快門來衰減光線,否則無法進行白平衡的調節。

  在背景很亮的情況下拍攝***逆光***,為了主體曝光正常,背景可能過亮而限幅,此時可以開啟攝像機的自動拐點電路***AUTO KNEE***,將正確曝光的動態範圍提高600%。逆光的景物邊緣被照亮,形成輪廓光的效果。當然,這種情況下最好在主體前補充光照,減小亮暗反差。在拍攝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需要補光的情況,這時要求人工光和自然光的色溫統一起來。否則的話,拍出的畫面顏色會失真。也可以利反光板補光。

  黑白平衡調整:白平衡的調整,一般分為2步。首先是濾色片的粗調,根據不同的光照條件選用不同的濾色片。其次是電子調整,拍白色物體,撥動白平衡開關,當尋像器顯示OK時,白平衡調整完畢。攝像機的全自動白平衡功能,可以根據光線情況自動調節白平衡,使不斷變換的場景白平衡基本準確,但缺點是不夠準確。

  黑平衡的調整是為了使攝像機畫面在黑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與場景沒有關係,每週調一次即可。白平衡的調整按照先白平衡,再黑平衡,最後白平衡的順序將會得到更好的影象。

  黑白平衡的調節是為了獲得正確的色彩還原,但有時我們也需要一些特殊的畫面氣氛,如早晨和黃昏,色溫較低,人們的視覺經驗是一片金黃,如果我們把白紙對著太陽調白平衡,將不會得到理想的效果,此時,可以用5600K的濾色片,不用調節白平衡,直接拍攝就可以。

國際新聞攝影作品
大學生新聞攝影作品
相關知識
電視新聞攝影技巧
電視新聞攝影精選技巧
電視新聞攝影
電視新聞攝影作品賞析
會議新聞攝影技巧
專業的新聞攝影技巧學習
紀實新聞攝影技巧教學
新聞攝影技巧教學方法
值得學習的新聞攝影技巧
入門新聞攝影技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