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網路創業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網際網路創業將成為未來人的必修課,因為未來是全面的網際網路時代,是連線時代,是雲時代,任何事業都將與網際網路有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創業的“免費模式”將死?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著名的“擠公車效應”:一輛公交車靠站,車子下面的人緊著喊:擠擠,再往裡擠擠,還能上一個。可其一旦上去,這在下面喊得最凶的人,態度卻立馬來個180度大轉彎:擠死了,上面沒有位置了,快關門。

  10年前,靠著免費的招牌打下電子商務大半江山的馬雲,日前公開表示,技術十年前可以免費,但今天網際網路創業還靠免費就是找死。

  筆者看來,這就是進入廟堂的“磚家”之言,也是擠進公車核心的“權威”之談,當不得真。

  確實,與10年前相比,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網際網路的核心並沒有變化,本質依然是“分享”。新浪的新聞,搜狐的視訊,網易的郵箱,騰訊的QQ和微信,中國移動的飛信,淘寶的購物,谷歌的Android系統都是以免費為主。而且,這個範圍不斷擴大,包括各類雜誌、遊戲、應用都不斷加入到免費的行列。創業者能無視這個現況,去撞收費的“南牆”嗎?

  而從發展來看,網際網路免費服務是大勢所趨。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大家獲得服務的成本越來越低,免費自然是大勢所趨。對於這個大的方向,微軟沒有懷疑,谷歌沒有懷疑,騰訊沒有懷疑,連馬雲自己都沒有懷疑。不管是淘寶,還是阿里巴巴平臺,都沒有對大眾消費者收費。而且,將來也不會有收費的打算。

  對於網際網路創業者,“免費模式”尤其重要。目前,網際網路的技術日新月異,對於創業者來說,你想得到的,別人不一定想不到,就算你有獨創的思維,在設定收費門檻之後,模仿者和跟隨者很容易就把你超越,把你拍死在沙灘上。

  馬雲批判網際網路創業的“免費模式”,就是“擠公車效應”的體現。現在,靠免費起價的阿里巴巴平臺,已經成為龐然大物。自然不希望更多的人擠進富裕的公車,與其分享電子商務的蛋糕。諸如京東、噹噹,甚至一號店的崛起,就是一批剛擠進車的人,給阿里平臺不小的壓力。公車下,還有更多的電商平臺在努力。

  對於一個即將要退休的網際網路老人,我們沒有必要跟他較真。因為他做管理、公益、演講的時間越來越多,瞭解使用者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已經脫離網際網路創業的隊伍,成為一名公眾人物。

  網際網路創業的大旗,還是由更多的年輕人來扛吧!

  免費模式造就虛假繁榮,網際網路創業需警惕五大坑

  在商業世界裡提供免費的服務和產品並不是資訊科技發展起來後才有的,也不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專利。免費試用從而購買正品;裝置免費服務收費;免費報紙期刊以廣告為生等等這些模式都由來已久了。然而,如今在網際網路創業熱潮中免費模式愈演愈烈,不顧前提也不計後果地實施免費事實上很容易成為給自己挖的坑,並還有可能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免費令人浮想聯翩

  為什麼如今網際網路創業如此鍾愛免費模式?從線上資訊、資訊資料到各種線上服務、軟體功能甚至硬體產品你都能找到免費的。雖然海外不少觀察家從社會學的角度熱烈地看好免費文化、共享文化,然而他們所設定的價值轉移範圍並非侷限在商業環境中,而是整個社會環境。也就是說免費模式最終即便沒有通過其他形式獲得商業利益,它仍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因而值得鼓勵。但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創業者們在實施免費模式時可不是這樣計劃的。

  相比低價而言,免費意味著無成本無代價,消費者不再需要耗費時間去權衡成本與收益,整個消費決策過程因此少了這一環節,因而令決策變得容易和快捷得多。這是從消費者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免費效應。

  那麼,對以獲得商業利益為根本目的的創業者而言,為何要提供免費產品和服務呢?消費者的關注點更傾向於自己付出的“代價”,這包括支付金錢的代價,也包括權衡得失做出購買決策而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而商業創業者的關注點卻壓倒性的放在了“回報”上。所有提供免費產品的創業者都在期待一個超出他們所提供產品價值本身的更大的回報,這個回報究竟有多大體量,因為往往很難在當時計算清楚,而令創業者們浮想聯翩。一個相對真實但有限的空間相比一個無限想象的巨大空間你會選擇哪一個?

  這種“不確定性”也令創業者背後的風險投資人浮想聯翩。所有的投資人都在談論“想象空間”、“未來可能性”。這種充斥於當下的投資理念對創業者實施免費模式給予了極大的助推作用。這就好像你拿著一塊已經做得十分可口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蛋糕去找投資人,不如拿著畫在紙上但看上去卻大很多的蛋糕能吸引投資人的注意。至於這個紙上的蛋糕到底能不能被做出來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能不斷得把它畫得更大。

  成為顛覆者的必由之路?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發達國家排擠競爭對手的低價傾銷行為是有法律後果的。以低於成本價銷售產品用以短時間內擊垮其他競爭者,意圖佔據壟斷地位被認為是擾亂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不正當商業競爭,因而可以被追究法律責任。

  然而卻沒有法案來限制免費模式擾亂市場的行為,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以往法案的立場更多在於限制大企業,保護新進入者和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而如今採用免費模式掠奪市場的往往是新創公司,絕大多數情況下新創公司開始推出免費產品搶佔客戶之初,他們在整個競爭環境中處於弱勢,遠遠談不上形成壟斷地位。但一個免費、一時免費不要緊,個個都號稱永久免費,這一來擾亂市場是顯然的。只是如今,人們不認為這是擾亂市場而稱之為“顛覆性創新”。

  不可否認確有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創造了一系列顛覆性效果,也正因為這些已經崛起的商業英雄,令更多的創業者前赴後繼。但未必網際網路+免費模式就一定能成為顛覆者。實際上,褒義色彩的顛覆性創新和貶義色彩的擾亂市場有本質區別,究竟是不是顛覆性創新,其實判斷起來並不難。我們可以簡單地通過成本、效率、可持續性三個維度去比較。

  在強大資本的支撐下,如今玩免費已經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千萬別以為免費了就是創新了、就可以顛覆了。首先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成本比舊有模式當真有大幅降低嗎?運營效率當真有顯著提升嗎?運作模式當真有可持續性嗎?如果以上3個問題有一個是否定的,那極有可能難得善終。

  許多創業者誤認為推行免費模式是他們成為顛覆者的必由之路。事實上免費只是表象,能構建成功免費模式的背後是具有可持續性的低成本及高效率。成為顛覆者的真正條件正是超越舊模式的具有可持續性的低成本高效率。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作為前提,燒錢做免費只能是趕場熱鬧罷了。

  產品同質化導致的競爭

  另一個導致網際網路創業陷入免費模式裡出不來的原因是產品同質化競爭。

  事實上,既往有許多戰略管理研究想要為走出惡性價格戰找到方法。這種惡性價格戰往往出現在產品同質化相對嚴重的產業領域。因各品牌推出的產品本身區分度很低,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只好用低價去吸引客戶。

  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這個問題似乎更嚴重。許多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並不擁有具有一定門檻的核心技術或能力,更多的僅僅是在架構新的商業模式,先進入者無法抵抗後來者的模仿,誰能堅持到最後只能通過不惜一切代價搶佔市場來實現。為了搶佔市場各種營銷手段都可以用上,花再多錢也得花,怎麼可能還向使用者收費?

  為何許多網際網路創業專案估值一再推高,融資額也節節攀升,因為在同質化產品競爭下想要勝出燒錢買市場似乎已是唯一選擇,要錢燒就得融更多資金,要融更多資金就得有更高的估值。早期進入的投資人成為後繼融資不斷走高的推手。值不值沒關係,只要有人願意接盤。投資界中這種故事還見得少麼?然而市場終究會迴歸理性。

  中國既往在傳統制造業就有著價低質劣的形象,網際網路創業領域又有多少創業者願意冷靜思考,走出這種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漩渦呢?事實上海外許多能勝出的網際網路創業專案並不是只有商業模式的。大家知道Uber是O2O領域的典範,也知道它燒錢燒得厲害,但有幾個人知道Uber在路線演算法上放棄了使用google API,招募一個頂級科學家團隊來優化預計抵達時間的演算法?最終Uber計算出的預計抵達時間的精確度比google要高出42.5%。幸虧網際網路領域,諸多外資公司在中國多有水土不服,摸不清道。

  現實殘酷,寧願在夢中死去

  一旦以免費開場,有許多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很可能越來越不敢收費。你一旦開始收費,有了更為成形的盈利模式,那一直在想象中的“未來可能性”就更容易被計算出來,而事實上計算出的結果大多與最初想象的有很大差距。

  確實,一個以免費模式切入的創業專案想要開始收費,得克服一系列心理壓力。會有使用者付費購買我的產品嗎?如果沒有怎麼辦?怎麼和投資人交代?如果銷售量太少怎麼辦?銷售量增速太低怎麼辦?在這個銷量基礎上計算是否會影響我的企業估值?投資人是否會質疑我的盈利能力?競爭對手是否會搶走我的使用者?

  網際網路創業使用者數量是支撐未來想象空間的核心指標,不管是反應真需求的使用者,還是偽需求使用者,或者是刷榜做出來的使用者,發補貼買來的使用者,在免費模式下這個量顯然能大上許多倍。一旦收費恐怕就立現原形了。最終許多創業者怕過早從夢中醒來而最終選擇繼續免費下去,賺不到錢沒關係,只要能融到錢就好了,如何盈利以後再說。真的是這樣嗎?

  1、 不盈利和沒有盈利模式是兩回事;

  2、 沒有足夠現金流和不盈利又是兩回事;

  3、 花你自己賺的錢和花投資人的錢也是兩回事;

  4、 你在天使輪給投資人畫蛋糕與你在B輪後繼續談想象更是兩回事;

  5、 你的潛在使用者群足夠大與你在一個細分垂直領域做使用者還是兩回事。

  事實上許多以免費模式入場的創業專案在經過了B輪之後正在艱難地摸索盈利模式,在此之前所畫的蛋糕很可能做不出來,而前面卻已將估值推得很高,並砸下太多的錢。怎樣才能構建一個盈利模式不讓估值掉下來,並且能找到足夠的錢支撐既往燒習慣的開支,還能讓大家相信有走向收支平衡繼而最終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呢?這個期望中能構建起來的盈利模式會一直在繼續畫蛋糕和實實在在落地之間徘徊。在計算投資收益的時候,前面的投資成本不斷推高,因此逼迫未來的收益空間得不斷加大。隨著時間的推延,這個難題將越來越難解答。現實是殘酷的,終有一天需要醒來面對它,然而許多人寧可選擇做夢到死。

  警惕免費模式的五個坑

  不可否認,免費模式在快速奪取使用者上有特效,但塑造成功的免費模式並不容易,從免費模式走向成功盈利也未必就是條更輕鬆的路。我們有必要明白免費模式的副作用,如下幾個坑可能正等著你。

  1、由始至終地推行免費很可能令你放棄了最佳盈利模式。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無法確認通過其他不確切的途徑賺錢就一定比直接銷售產品更好。

  2、免費模式可能令你忽視使用者體驗。反正是免費的我們還能要求什麼?免費的使用者不會苛刻地挑剔你的產品,而你也更不容易得到這些寶貴的反饋。

  3、免費模式可能帶來虛假繁榮,令你看不清使用者的真實需求,阻礙你辨別誰是你的核心使用者。

  4、教育已習慣免費使用的使用者養成付費習慣將比一開始就收費更難。

  5、免費模式也可能令你放棄了能早日擁有健康的現金流,大大增加了對資本的依賴,最終可能被資本***。

農村網際網路創業故事
年輕創業成功人物的故事
相關知識
免費網路創業解讀
零成本網路創業解讀
深圳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社交網路創業解讀
上海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汽車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入口網站創業解讀
網遊創業解讀
上班族網上創業解讀
網路創業免費培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