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的戰略轉型策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吉利汽車的戰略發展方向越來越清晰了。

從混沌到清晰;從低端到中端;從國內到國際;從產品到品牌;從價格到價值;它走了一條產品不斷升級的發展之路。

要走好這條路,吉利離不開對發展戰略的把控。

在本土品牌價格戰、合資品牌渠道探底的雙重變局下,李書福在2007年在浙江寧波的經銷商大會上,釋出“寧波宣言”表示,吉利將告別低價取勝戰略,從而轉向技術領先、品質領先、客戶滿意、全面領先等四大目標轉型。這四大目標可以看做是吉利戰略升級的關健動作;技術領先、品質領先、客戶滿意、全面領先都是一種服務要求,以有別於吉利以前只打價格戰,單純的追求銷量做法。單純的價格戰只能造就低端的品牌形象,而四大目標的提出,可以使整個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吉利的一份《吉利戰略轉型報告》綠皮書上,明確寫著吉利從2007年到2015年的戰略構想:第一階段(2007 2009年)吉利要變成“有知名度”的品牌;第二階段(2010 2012年)吉利要成為“有影響力”的品牌;第三階段(2013 2015年)吉利要成為“有競爭力”的品牌。

從這樣的戰略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出吉利由低到高的整個品牌發展思路,以至於前期不怕品牌定位錯誤,混然定位於“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汽車”,因此獲得了低端車市場的品牌知名度,由於價格低,受眾廣,市場趨動快,使吉利第一階段的任務只用了10多年時間就完成了“有知名度”的品牌任務。第二階段的“有影響力”顯然還在努力當中,有影響力的意思,是要成為一定品類層面的有號召力的品牌。吉利為做到這一點,開始做獨立子品牌,如英倫汽車,完全拋棄以前母子品牌機構的模式,獨立發展。

吉利早期的全球鷹,豪情等,都是過渡性的產品品牌,甚至說就是另一種產品而己,李書福當時在這方面並沒有深思熟慮,為了銷售,賣一個扔一個,至於是不是對品牌有影響,可能考慮的不多。好在,中國汽車市場是爆發式增長的區域,需求巨大,單個購買力有限,對汽車品牌認知有限,低端消費者多是產品的消費者,並沒有對品牌有什麼購買需求,這使得吉利近20年來得以快速發展,而這個戰略得以成功的原因。

當然,這一階段吉利的戰略,就是追求價廉物美,先生存後發展。在品牌策略上,不斷細分多種產品,比如,出了“美人豹”的跑車產品,其產品線跨度之大,現在想起來,吉利都會為他們的膽大而慶幸。可以說,沒有膽大就沒有吉利的今天。

所以,有時候,我在想,膽識膽識,膽是何其的重要,有了膽,能使人做出超出原有能力一半以上的事情,這就是膽的力量。

企業活下來了,產品一定要升級,品牌也要提升。此時的吉利做了兩件事,在我看來,是提升其品牌價值的重要戰略手段。

其一,併購沃爾沃品牌。沃爾沃在全球豪華車品牌中居前四之位,近百年的歷史中,還沒有被一個初出市場的小汽車公司的掌控過,特別是在各個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公司,吉利做到了。吉利此舉,不僅讓其品牌知名度提升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更為其品牌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這兩個高度,吉利的品牌提升就變得輕鬆多了,容易多了。因為,有了沃爾沃在其品牌後面站著,吉利的品牌無形之中也得到了提升。

其二,品牌策略的轉變。此時的吉利己有了明確的品牌管理意識,即,不能再延用過去母子品牌背書的形式搞產品了,那樣的方式很累,且不易達到目標。此前的一系列產品品牌,都是隨做隨丟,沒有一個是可持續的,現在看來,發展初期的吉利,以多子多孫為福,但大多不長命,也不是成才的料。到了“影響力階段”,吉利採用獨立品牌模式;母品牌吉利更多的是公司品牌,似乎與產品品牌無關,新出臺的品牌都與吉利劃清界限,以全新的母品牌格式出現。如“英倫汽車”的格式,並在此格式下,發展更多的車型品牌。

從早期的混亂打法,到如今的正規軍做法,吉利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轉型升級。這一次對產品線做了破釜沉舟式的調整,把過去混亂髮展的車型產品全部停產,垂直切換“新三樣”遠景、金剛、自由艦;(這些產品也隨時準備淘汰)在品牌的升級的當口,提出:全球鷹、帝豪、英倫等三大獨立產品品牌,由此形成了5大技術平臺、15大產品平臺,42款產品儲備的集團隊形。其中“英倫汽車”承擔著品牌提升的重任。

好在,吉利雖有沃爾沃,但他們並沒有將其中國化。這使得沃爾沃依然發揮著它應有魅力,並且用不需言說的力量,支援著吉利汽車母品牌的發展。

毫無疑問,吉利不光是要做大,更是為了做強;不僅要做中國高階汽車品牌,還要做世界的。要做到這一點,吉利需要脫胎換骨的改變。這種改變在李書福的講話中就可以感受得到:“吉利的對手是豐田、本田、通用、大眾、福特和現代。”

其實,吉利現在品牌上的較弱是最明顯的,有些產品上的技術搭配,與合資品牌不相上下,但消費者並不認同。你想提高價格,消費者也不認同,這就是吉利弱品牌的表現。第三階段,吉利要成為“有競爭力”的品牌,主要是在品牌戰略下下功夫,不能再用過去的產品做法,做一個丟一個,而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要選擇一種模式,成為一種強品牌,形成一種路徑,創造一種新結構。

現在,吉利的做法與豐田很像;從由低到高,到低、中、高都有;又與通用的做法類似,通過自己生產與兼併重組,發展出一大堆的不相關品牌來,但母品牌一直不變,由這些子品牌成就母品牌的強勢。我相信,這一步是最難的,要釐清品牌的總體發展模式,形成品牌管理框架,最終要形成什麼樣的品牌格局,這些都極需極早的規劃與制定。

圖久遠,謀發展。吉利的發展方面越來越清晰,品牌管理的戰略構想就一點也不能亂了。最新的管理思想說,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品牌戰略要平衡發展為妙,吉利在這個時候,再也不能實行單邊主義了,而權衡產業格局,關注於產業鏈的整合式發展。

動態戰略持續掌控
李寧公司的人力資源戰略
相關知識
吉利汽車的戰略轉型策略
吉利汽車的品牌策略
吉利汽車保養常識
吉利汽車廣告詞
洛陽吉利汽車保養常識
夏利汽車的保養常識
吉利品牌戰略轉型之謎
汽車的利弊高中英語作文
企業戰略轉型過程中的失敗與教訓
汽車保養容易被忽略的十大細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