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作為一個領導者,自己的好惡會成為員工行動的指南,領導者的價值選擇是員工行為的風向標。員工是打工者,他到公司裡面做事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他們會評估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保障利益和爭取更大的利益,會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來迎合上司的好惡。

  領導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差異性。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和企業文化,而這往往是由企業經營者的文化素質、性格特徵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等決定的。西方學者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Blake***與簡·穆頓***Jane S. Mouton***在《新管理風格》中就提到:“現實中企業領導人的風格對企業的經營風格具有決定作用”。這就是在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領導者”文化現象。

  在中國,由於其獨有的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人們往往將領導者的重要性看得很高,認為領導者指引組織方向,決策組織戰略,執行戰略決策,主導企業文化,其個人魅力直接決定企業的氛圍。總而言之,領導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此觀點顯然偏激,過分依賴領導者的作用,忽略企業自身發展以及能力的建設,必然帶來不良的後果。但這對於有著“領導者為大”思想的中國企業來說有其存在的意義,例如海爾的成功常常被定義為企業文化的成功,而海爾的企業文化就是張瑞敏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這種觀點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中國企業的文化建設還將經歷一段“領導者”文化為先的時期。

  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領袖個人的文化;

  有人說:你到一個企業去,看看人力資源總監,就會知道這個企業的文化;

  有人說:你看看員工的衣著、動作、語言、辦公桌,就可以知道這個企業的文化;

  這些說法哪個是對的呢?其實,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只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講的。第一個人所說的是影響企業文化形成的最根本要素;第二個人指出的是企業文化在企業高管身上的直接反映;第三個人講的是企業文化在普通員工日常行為模式上的體現。

  一個企業,它的文化只有一個,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外部強加給它的,而是它的領導者在自覺不自覺的過程中所倡匯出來的,它的內容就是為企業群體自動遵守的觀念意識和行為模式。

  有人可能會說,一個企業領導的觀念怎麼會形成企業文化呢?要知道人的思想非常不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領導倡導的東西,很多人也不會去遵守。這樣說當然沒錯,但是有一個前提是,人是利益的動物,他們有追逐利益的本能,利益會讓他們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模式。

  領導者的行為模式會對企業的文化產生直接的影響。有這樣一個總經理,他曾經這樣要求,經理以上主管每月只開一次例會,會上只允許講本月完成的重大事項及下個月計劃完成的重大事項。將近十幾位高階主管,要在一個半小時內把會開完,每個人的時間最多五分鐘。會議上只能講這些東西,部門間協調的事情一律自行溝通解決。這樣一個簡單的舉措,卻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形成溝通文化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什麼會有好的效果呢?還得從人追求利益的本能分析。如果開這個大會的時候,允許討論需要部門間協調的事務,肯定會有部門間不同的利益而出現矛盾衝突,總經理及其他主管都在旁邊,這時候的協調與溝通就演變成有裁判的比賽,因為顯出弱態的一方會被大家看輕或在總經理心裡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溝通的雙方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要表現出自己是正確的,並且會拿出能攻擊對方弱點的論據來,被攻擊的一方就會拼命反擊,造成敵意上升,失去主動的一方會懷恨在心,伺機進行報復。人的內心一旦隔膜形成,就很難消除,矛盾會愈演愈烈。

  而雙邊協調的形式卻避免了上述的情況,其他人都不在場,不會形成評判壓力,沒有功利思想做怪,這個時候的討論會變得很理性,雙方就很容易達成妥協。即使爭論得很激烈,也不會傷感情,因為這個爭論不會對他們的形象和利益產生損害。

  這位總經理的做法,對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各部門主管的溝通非常順暢,工作關係也很和諧,團隊的工作績效非常優秀。總經理每天做得很輕鬆,各部門都不會拿煩心的事去找他,早早就可以下班,還可以輕鬆去度假,因為他們已經協調溝通好了,已經解決好了。

  另有一位總經理,很喜歡開會,並且開會時沒有什麼主題,而是讓各部門的主管隨便說,如果誰沒有說什麼,會被視作不動腦觀察事物,不關心公司發展。於是,每次開會都是開得沒完沒了,時間拖得很長,效率很低。各個主管沒什麼可說的,就只說自己部門的做得好的方面,說別的部門的存在的問題,然後被說的部門就開始進行解釋、反擊,總經理進行評論,然後再有人進行解釋,如此糾纏不休。

  最後形成的文化是,大家平時相互之間不進行溝通,有意見也不提,看見問題就記著,只等著開會的時候作為武器去攻擊他人。工作氣氛變得很沉重,大家都不喜歡溝通,就喜歡打小報告。部門主管之間互相提防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及時去解決,等開會的時候讓總經理出面來協調。這樣做的結果是,總經理做著也很不舒服,加班加點,做不完事情,員工還總是抱怨。後來這個總經理自己也做不下去了,被董事會掃地出門。

  作為一個領導者,自己的好惡會成為員工行動的指南,領導者的價值選擇是員工行為的風向標。員工是打工者,他到公司裡面做事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他們會評估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保障利益和爭取更大的利益,會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來迎合上司的好惡。有的企業領導喜歡聽小報告,於是公司裡面就會形成打小報告的習慣;領導不喜歡聽難聽的實話,於是大家都開始學會說好聽的假話;上司做事拖拉,下屬們效率也不會高;上司做事不誠信,也別指望下屬們很誠實;領導不把客戶當回事,下屬們也不可能把客戶當回事;領導使用有重大價值觀問題的員工,就等於向其他員工表明自己對這種價值選擇的黙許,就會鼓勵別的員工採取同樣的選擇。

  還有一種情況,領導者自己的職業發展經歷,會影響自己價值判斷和行為模式,從而影響到企業的文化。營銷出身的企業總經理很自然地會把銷營部門擺在最重要位置上,財務出身的總經理會特別重視財務,他們都會不自覺地在各種資源上對自己認可的這些部門進行傾斜。因為人們都傾向於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對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有一種不自覺的輕視行為。而以前的行為模式也同樣影響企業的文化,營銷出身的總經理,思維跳躍,做事容易變化,就會使企業內部經常處於變化之中,這些變化如果使用在市場上會很好,但是如果運用於公司整體的管理上,就會形成一種變動和混亂的文化,造成很多的資源浪費,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工作混亂,因為公司日常管理上面適合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條理性。而財務出身的總經理,工作作風上會相對強調規則和紀律,條理清楚,穩定務實。但是針對外部的變化和變通方面,會顯示出一定的排斥。這會使公司的文化顯示出穩定有餘,變通不足的特點。

  領導者的性格也會影響企業的文化。雷厲風行的外向型領導者,他在擇人的時候也會比較喜歡和他相似性格的人,這樣的人和他的節奏比較一致。而他的這種性格特點,會影響他下面的團隊,團隊的成員也會改變自己的性格特點,向老闆的特點靠攏,這會形成快節奏的文化。而比較內向一點兒的領導,會傾向於使用比較安穩一點兒的下屬,太有挑戰精神的下屬可能不太受歡迎。他這種特點也會使自己的團隊更加追求穩定、含蓄,形成平穩有序的文化。咄咄逼人的領導者會培養出強勢文化,而彬彬有禮的領導者,則容易帶出專業細緻的團隊。

  碰到有些職場人士講某個企業,會說這個企業沒有文化之類的言語,其實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只是文化有好有壞而已。有些朋友說某個企業沒有文化,其實他想說的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很不好,不能有利於企業的蓬勃發展。

  企業文化的好壞不是總經辦或是人力資源部幾個人搞出來的,實際上是企業領導者自己培養起來的。從企業文化的好壞,直接可以看出領導者自身的人品、修養、行事風格、個人歷練等方面的沉澱。所以,企業文化沒有做好,千萬別怪那幾個部門的工作沒做好,首先要反省的應該是企業的領導者本人。如果下面有問題,肯定是上面出了問題。如果下面做得都很好,說明這個領導者做得很好。上下兩方面一定是相輔相乘的關係,不可能上下的表現相背離。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徵

  獨特性

  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具有相對獨立性,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澱積,這是由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特色、企業傳統、企業目標、企業員工素質以及內外環境不同所決定的。

  繼承性

  企業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產生、生存和發展,企業文化是歷史的產物。企業文化的繼承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精華。二是繼承企業的文化傳統。三是繼承外來的企業文化實踐和研究成果。

  相融性

  企業文化的相融性體現在它與企業環境的協調和適應性方面。企業文化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必然要與企業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以及社群環境相融合。

  人本性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強調人的理想、道德、價值觀、行為規範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強調在企業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注重的全面發展,用願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機制激勵人,用環境培育人。

  整體性

  企業文化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引導企業職工把個人奮鬥目標融於企業整體目標之中,追求企業的整體優勢和整體意志的實現。

  創新性

  創新既是時代的呼喚,又是企業文化自身的內在要求。優秀的企業文化往往在繼承中創新,隨著企業環境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而改革發展,引導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創新。

  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

  根據企業文化的定義,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應包括如下幾點: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源於社會人文經濟心理學的創新運用,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它的戰略決策哲學。北京藍島商業大廈創辦於1994年,它以“誠信為本,情義至上”的經營哲學為指導,“以情顯義,以義取利,義利結合”,使之在創辦三年的時間內營業額就翻了一番,躍居首都商界第4位。

  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準則。只有在共同的價值準則基礎上才能產生企業正確的價值目標。有了正確的價值目標才會有奮力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企業才有希望。因此,企業價值觀決定著職工行為的取向,關係企業的生死存亡。只顧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不僅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還會影響企業形象;只顧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就會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使企業失去後勁,導致滅亡。

  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

  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於哲理,又簡潔明快的語言予以表達,便於職工銘記在心,時刻用於激勵自己;也便於對外宣傳,容易在人們腦海裡形成印象,從而在社會上形成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如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用大樓人的光和熱去照亮、溫暖每一顆心,其實質就是奉獻服務;西單商場的“求實、奮進”精神,體現了以求實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真誠守信、開拓奮進的經營作風。

  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該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係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範疇為標準來評價和規範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範和制度規範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中國老字號同仁堂藥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於它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

  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廣告、商標、服飾、營業環境等,這些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容易形成印象;通過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形象稱深層形象,它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集中體現,如人員素質、生產經營能力、管理水平、資本實力、產品質量等。表層形象是以深層形象為基礎,沒有深層形象這個基礎,表層形象就是虛假的,也不能長久地保持。流通企業由於主要是經營商品和提供服務,與顧客接觸較多,所以表層形象顯得格外重要,但這決不是說深層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單商場以“誠實待人、誠心感人、誠信送人、誠懇讓人”來樹立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企業形象,而這種服務是建立在優美的購物環境、可靠的商品質量、實實在在的價格基礎上的,即以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營實力作為優質服務的保證,達到表層形象和深層形象的結合,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

  企業形象還包括企業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比如VIS系統,是企業對外宣傳的視覺標識,是社會對這個企業的視覺認知的匯入渠道之一,也是標誌著該企業是否進入現代化管理的標誌內容。

  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範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係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文化結構

  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型別等的比例關係和位置關係。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連結,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形態。

  企業使命

  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是指企業的根本性質和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經營思想,為企業目標的確立與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使命要說明企業在全社會經濟領域中所經營的活動範圍和層次,具體的表述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內容為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宗旨和企業的形象。


企業的創新之道是怎樣的
企業文化建設誤區
相關知識
領導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論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黨政建設管理對企業文化的作用
企業文化對企業決策的影響
樹立典型對企業文化的作用
對企業文化的理解
探究新公共管理政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試論電子商務對企業營銷的影響
員工行為對企業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