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臺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金融市場一般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人們要準備不同的可能結果,做好營銷案例分析。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資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5大品牌微信營銷成功分析

  1.可口可樂——我們在乎

  前段時間,可口可樂“我們在乎”席捲朋友圈,它的真身本是一份肩負企業CSR重任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內容雖然力求形象,但依然難掩厚重。為了在社交時代更接地氣,可口可樂嘗試用H5為報告“瘦身美容”:選取報告中的部分核心資料,用十五頁的畫面,直觀展現可口可樂的努力,變成適應網路傳播特點、特別是移動端觀看及分享需求的形式。

  營銷啟示:雜糅圖片、文字和視音訊等多媒體是H5的又一大優勢。而當這種生動的形式與一些嚴肅的內容相遇,往往發生出人意料的化學反應。

  2.維多利亞的祕密

  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祕密,可謂將觸屏手機的特點發揮到極致!為了預熱七夕,維祕在7月初上線了一款形式炫酷的輕應用:首頁是一幅經過霧化處理的照片,使用者只需用手指摩擦螢幕,就會有一位性感女郎浮出水面,繼續瀏覽下去則是品牌介紹,最後到達內衣搶購頁面。這項互動體驗既能後來被多個品牌效法,從肥皂泡到玻璃珠,從觸屏到重力感應,技術永遠是最好的武器。

  營銷啟示:互動體驗對於用家來說可是樂此不疲的新鮮玩意兒。“科技改變營銷”,這是真理。

  3. Burberry——從倫敦到上海的旅程

  21世紀最吃香的是什麼才?全才!Burberry深諳這個道理,所以在“從倫敦到上海的旅程”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要進入這個渾身上下散發著濃濃文藝氣息的H5,第一步,得先“搖一搖”;第二步,點選螢幕進入油畫般的倫敦清晨;第三步,摩擦螢幕使晨霧散去;第四步,點選“河面”,河水泛起漣漪;最後點選螢幕上的白點,達到終點站上海。總而言之,你能想到的互動方式,burberry都用在裡面了。

  營銷啟示:技術的精進最大程度滿足了移動營銷多元化的互動與聯動,技術宅也有春天就對了!

  4.天創時尚——親們,愛吧!

  以上介紹的都側重在技術,但真正能夠深入人心的微信營銷,應該是通過激發人們的情感因子來持續進行的,比如天創時尚在2014年推出的“親們,愛吧!”。作為行業內首款帶有慈善捐款功能的H5互動遊戲,“親們,愛吧”通過鼓勵用家上傳自己的語音或選擇明星的聲音,定製專屬示愛音效卡,分享之後,品牌方即代使用者捐出一定款項作為公益基金,同時,用家也能獲得在門店消費的現金券,以及產品等多種獎勵機制,達到引導用家實現到店消費的行為,整體即實現了情感傳遞又能達到企業銷售O2O的導流目的。

  營銷啟示:營銷3.0時代將從產品導向、滿意度導向上升為價值導向,能產生消費者情感共鳴的移動營銷才是成功的營銷。

  5.澳貝嬰幼玩具——小雞砸金蛋

  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技術還是情感,吸引到消費者的就是好傳播!這款介面有趣、互動簡單的“砸金蛋”遊戲,就把品牌傳播迴歸基本步,直接把產品軟性植入其中,從而贏得更多的曝光點。使用者進入活動頁面後,點選金蛋抽獎,一旦中獎就可以領取現金券,繼而跳轉至微店購買使用。而未中獎使用者,按照指引分享到朋友圈或分享給好友,還可以再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對於一個全新上線的企業微訊號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可以借鑑的有效方式。

  營銷啟示:別把消費者想得太複雜!最簡單的使用者體驗,有時就能帶來最直接、最成功的傳播效果。

  目前,微信公眾號總數為853萬個,每天還以2.5萬個的速度增長,很顯然,微信營銷的熱潮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品牌也將加大微信營銷的投入。值得提醒的是,微信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主流代表,資訊傳遞和媒體功能依然無法忽視。品牌應該理性對待微信營銷,注重內容創意和首批使用者的積累以及黏度維護。要知道,微信運營是一場資訊內容的競爭,表現形式的創意度決定著使用者的選擇權,在這個碎片化的社會,如何藉助最新的技術打造話題性和情感性兼備的營銷方式,是品牌需要深思的問題。

  二

  前段時間,騰訊官方放出了一份內部總結的微信傳播大資料分析。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微信公眾號80%的閱讀量來自於朋友圈,僅有20%的使用者會到***裡面挑選內容。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標題引起這20%使用者的興趣,再好的內容也只能淹沒在資料洪流中。下面這篇文章來自一個微信小編的實戰經驗總結,十分具體並附有各式案例,推薦閱讀!

  1、把使用者最關心的“痛點資訊”放在標題上

  任何文章,都具備一定的資訊價值。所以,一篇好文章更會傳遞很多有價值的資訊,編輯的責任就是提煉要點,然後選擇使用者最關心的那個痛點呈現在標題上。

  舉個栗子說明吧:我們在幫助正和島強基因部落運營的公眾號上發過一篇:

  如果你讀不完《失控》,至少可以讀完這50條書摘  收藏吧***2天,閱讀1萬+***

  而我們在朋友圈看到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

  《失控》書摘50條,精華都在這裡***2天閱讀300+***

  大家可以思考下,朋友圈最大的前提是“朋友”,朋友之間是有情感的,所以朋友圈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地方。

  當我們看到原標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失控》是2014年談網際網路繞不過去的經典讀物。但最大的問題是這本書太厚重、太晦澀,幾乎99%的人都不讀完。

  於是,我們覺得,拿出精華書摘,分享給那些讀不完的人,應該會有需求。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提煉出

  [ 痛點 ]  資訊就是:

  1、《失控》—人人都知道這本書,尤其是面臨轉型的傳統企業家,而這些人正好是強基因部落的核心使用者。

  2、讀不完—提到這本書,幾乎每個人都承認沒讀完。企業家時間少更是如此。

  3、50條書摘—壓力瞬間小太大多了。企業家愛學習,對好東西的吸收意願很強烈。

  4、收藏吧—因為還是擔心讀不完,那就再push他們一下。

  提出這些要素之後,起標題就變得容易多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朋友圈都在轉發這條文章,幾乎每個人都坦誠:確實沒讀完、果然好東西、讀不完先收藏了……都是這樣的感慨。

  當然後來你們看到的,所有這型別的標題,都是COPY我們的。

  2、切中讀者工作、生活中,最常見場景

  理論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越貼近使用者生活,這篇文章越容易被點開。所以一個合格的編輯需要十分了解使用者生活中的高頻場景。

  比如,咱們插坐學院小夥伴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有:打車、擠公交、偷看美女、跟上司溝通困難甚至吐槽上司***當然,我從不吐槽,我對何川總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租房、逼婚、睡懶覺、加班等等。

  當你的標題準確切入到這些常見場景時,被點開的機率就大得多。

  以這篇文章為例: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1天,閱讀1000+***

  它就較為準確的切入了一個基層員工十分常見的工作場景—做PPT、做方案、做總結、做展示等等。

  首先,做PPT這個技能是很多小夥伴都需要掌握的。其次,正值年終歲末,很多公司都要求員工進行年終總結或者新年規劃,做一個有逼格的PPT是高頻剛需。

  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如何突出文字的力量》就顯得場景不夠吸引人。文字包括很多種,英文還是中文?我們都知道,中文設計比英文設計更有難度。所以我們選擇了更加具體的角度: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

  請記住,是中文字型+美感+力量,這三個要素對一個有逼格的PPT來說,缺一不可。

  3、找關鍵矛盾,引發深度思考

  有篇文章原標題是《打車軟體和計程車司機的命運》。但就標題而言,我們很難看出它想闡述什麼,很模糊,很巨集大。

  因為這是前阿里高管鬼腳七寫的,所以我就點開了。但如果這篇文章是一個叫lucky的傢伙寫的,我可能掃一眼標題,不知所云,根本沒有興趣點開。

  但細讀文章之後,我發現挺有料的,還是整理關鍵資訊:前阿里高管、打車軟體火拼、最終的受害者***因為受害者有短期和長期之分,二者可能完全不同***

  我決定用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代替鬼腳七。有兩個原因:

  1***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有權威性,人們信服就會點進來看看。

  2***鬼腳七很多使用者不清楚,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熟人相輕,這算是小技巧吧***。

  之所以“聳人聽聞”的加上一個“受害者”,是因為大家天生對這類字眼兒、情緒比較敏感,會第一時間注意到這個標題。

  類似的字眼還有很多,比如死亡、性、私生活、弱者、失敗、結局、底層等等。

  於是,我們決定讓這些關鍵要素在標題裡形成一個衝突:

  前阿里高管解密:打車軟體火拼,最終受害者是出租司機…***2天,閱讀4000+***

  為啥打車軟體火拼,受害者竟然是出租司機?他們不是燒錢的最大受益者嗎?為啥啊?讀者越是感覺不可思議,越有可能會點開。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起標題的技巧:漏大腿。

  4、露大腿,不露底褲

  為什麼這樣呢?

  很簡單,因為知道關鍵資訊了就不點進來嘛!哦,不對,是我們直接告訴你結果,你就沒有求知的慾望了。

  以最近發在插坐學院的一篇文章為例,原標題是《王興:網際網路會根本改變所有行業,但不一定發生在最底層》。

  說實話,如果這不是王興說的,打死我都不會點進去看***其實就算王興說的,我也猶豫半天要不要看***

  琢磨一番之後,我們把標題改成:

  王興:我最近正在讀1本書,思考3個問題…***1天,閱讀1000+***

  這就更好地切入了讀書這個點,離生活場景更近,有些小夥伴可能也想知道,王興想啥呢?也就順手點開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把書名放上來呢?這就是漏大腿:標題裡點出一個大家會關注的內容、引發好奇心,然後具體答案在文中呈現。

  這個用好了是騙流量利器,但是用不好就容易淪為標題黨。作為一個有節操的編輯,我在言論上從來都是反對標題黨的!

  Ps,這就是標題黨:王興:我最近在讀全宇宙最牛逼的1本書,思考最有深度的3個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

  知道戀人在廈門,80歲林語堂對妻子說:扶我起來…***1天,閱讀2000+***

  5、分清楚知名度與識別度

  我們團隊經常討論的一對概念,是知名度與識別度。

  什麼是知名度?就是大家都知道有這麼個人或者企業。比如聯想、比如柳傳志。

  什麼叫識別度?就是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有很強烈的標籤印象,比如羅輯思維、比如羅胖。

  在我們的判斷裡,識別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就是標題裡要有鮮明的標籤、個性化的內容。而不是泛泛的使用名人效應。

  比如聯想集團甚至不如中國最長壽、最大的民營企業,更有衝擊力。比如羅輯思維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也不如一個350萬粉絲的公眾號更有特點。

  舉一個例子吧:拉里.佩奇,作為谷歌創始人,足夠大佬,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谷歌創始人顯然比拉里.佩奇更有識別度,所以標題里根本不需要提具體名字。同樣,張幼儀就不如徐志摩前妻有識別度,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例標題:

  谷歌創始人“公開羞辱”員工後的第二天…***1天,閱讀1000+***

  徐志摩前妻:身為備胎,卻活出女神範兒…***2天,閱讀6000+***

  6、有共鳴,讓使用者感同身受,覺得這是說給自己的…

  使用者越來越喜歡跟自己有關係的內容,或者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對比的內容。所以,我們說感同身受可能是好內容的基本標準。

  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吧:

  1***我還年輕,讓我在窮一會兒…

  貧窮但閃光,幾乎是所有青春的共同特徵,所以這個標題,像是一種自嘲,但慰藉心靈。

  2***你有沒有玩命愛過一個姑娘?

  這是一個提問,我相信每個男生看到之後,都會戳中回憶與內心。

  3***王石:我每天都堅持這五個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王石每天堅持這五個習慣,你呢?

  7、死磕細節,文字要乾淨,不能囉嗦

  這點看起來最沒有技術,但是做起來卻最考驗語感。

  這個標題,就是一個囉嗦拖沓的典型:

  萬能的麵館,是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的?

  用了太多助詞。如果現在再讓我起的話,我會改成:

  萬能麵館,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

  刪了三個字,讀起來也通順很多。

  當然,因為這點沒有規律可循,做起來也更難。所以我們起好標題以後要多讀,很多看上去沒問題的句子,一讀就發現毛病了。

  當你熟練運用以上七點技巧時,起一個平均水平之上的標題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就比如這篇文章:

  羅振宇:掙錢,是最有尊嚴的一件事兒

  本來發了以後我感覺挺好,瀏覽量也不錯,標題也符合***企業家***使用者心理。

  結果,某人把我叫到小屋說:

  這麼有感染力的話,怎麼就讓你發的這麼平呢?

  你就不能試試反問?

  羅振宇:還有比掙錢更有尊嚴的事兒嗎?

  琢磨一下,是不是更有衝擊力?

  我一聽,的確啊!馬上脫口而出:某人你太TM牛X了!果然標題還是你起得好……***此處省略馬屁若干***

  調戲歸調戲,但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闡述同一個道理或事實時,如果需要加強語氣,就可以多用反問和設問等形式。

  以上就是我這個新手三個月工作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總而言之,文字工作需要的技巧真是太多了,真的要抱著敬畏的心去做。

  最後,附上幾個修改標題的示例吧:

  原標題:七個心理寓言

  修改後:你是不是一個自斷經脈的打工族***強烈推薦這七個故事***

  原標題:鬱亮式“失控”

  修改後:萬科總裁鬱亮:企業不再需要職業經理人了

  原標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史

  修改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全記錄

  原標題:王石分享三個故事:人為什麼活著?

  修改後:王石:為什麼我都六十歲了還如此努力地活著?

  原標題:柳傳志5小時密談:大企業非死不可嗎?

  修改後:咱真的低估了70歲的柳傳志,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能力…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公共平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平臺經典營銷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平臺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產品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2***
手機微信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訊號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網路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使用者營銷案例與分析
微信使用者平臺營銷案例分析
用微信平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使用者市場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