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涉及的創業機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揭祕 國內物聯網創業機遇

  當今物聯網產品落地所需的技術是否已經基本成熟?

  周培良總結了六大關鍵詞,認為單項技術並不是難點,整合才是物聯網落地的障礙。物聯網創業要取得突破,需要具備這六項能力中的大多數。

  第一,物體***Things***。這個的含義是物體將不再是籠統的一個品類,而是有唯一標誌符,可識別的。這一方面,已經有二維碼、IPv6 定址以及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無線射頻識別, 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二維碼當前應用很廣,RFID也已經發展到單品級RFID,未來每件衣服有一個唯一標誌的 RFID 碼也不再是夢。

  第二,感知***Perceivable***。家電必須能夠感知環境和人。當前感測器的發展不斷突破,溫度、溼度、人體紅外這種常規的自不必說,無論技術成熟度、價格都已經很成熟。其他各種新型感測器也在不斷突破中。

  第三,無線***Wireless***。必須摒棄繁瑣的佈線技術,佔用物理空間,轉而使用各種無線成熟技術。當前無線成熟技術百花齊放,WIFI 一馬當先,藍芽、Zigbee、3G、4G都應用很廣。

  第四,雲端計算***Cloud***。網際網路的發展史就是雲端計算的發展史,從網格計算、高效能架構、高效能儲存一路過來,雲端計算將各種網際網路技術整合在了一起。當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採用雲端計算技術,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雲端計算的人才也越來越多。產品方案裡面應該包含雲的概念,如果只是區域網的話,並不是很合適。

  第五,溝通***Communication***。網際網路時代,家電與人溝通還只能依賴於計算機,但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智慧手機的普及,讓物與人的溝通變得隨時隨地。

  第六,智慧***Intelligence***。物聯網是手段,智慧是目標。需要具備思維邏輯與行為互動能力,這一點可能是難點。可以從一些需求迫切、智慧化難度較低的家電,如熱水器、飲水機、空調入手,逐步深入。智慧是一個課題,單純技術型或者產品型的公司很難做到,需要具備研究能力的公司來實現。

  技術方面,無論在上述六項能力中的哪一點,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這對於物聯網基礎技術供應商來說是一大機會。但單項技術並不是技術難點,整合才是物聯網家電落地的障礙。產品方面,整合技術才最需要突破。物聯網家電要取得突破,需要具備這六項能力中的大多數。

  物聯網的使用者和市場在哪?

  周培良認為物聯網產品的使用者在中產之家。據估計,中國擁有五十萬資產的有產人口***年收入5-20萬***在5,000萬以上;擁有一百萬資產的中產人口***年收入 20-50萬***1,000萬。這些中產階級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資本積累,正在尋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更安全的居家環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採用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家居為例,根據百度指數分析,搜尋智慧家居關鍵詞的使用者以30~39歲最多,佔到了50%以上,其次是20~29歲,約佔30%。從地域 分佈來看,分佈是廣東、北京、浙江、江蘇、湖北、山東、上海、福建佔據了前8名。從城市來看,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天津、南京、鄭州、成都是關注度最高的十個城市。

  如果想在物聯網領域創業,哪些產品更可能取得成功?

  第一,健康。無論在哪個國家,健康都是城市人最關注的東西。國外創業企業Withings的血壓儀、體重計、嬰兒監控儀等產品切中使用者核心需求。近期很多可穿戴裝置也涉及健康領域,比如Fitbit手環與Nike+。

  對於慢性病患者而言,定期檢測身體狀況,定期吃藥非常重要。比如,為患者開發一款智慧藥瓶,可以手機設定每日藥量、吃藥時間,智慧提醒並記錄每日服藥情況。

  :未來五年物聯網帶來龐大創業機會

  日前,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演講時表示,人類的第一次50年的技術革命,是對體能的釋放,第二次50年的技術革命是對能源的利用,而這一次技術革命也會是50年。前20年是網際網路技術的大發展,未來30年是網際網路融入社會的時代,這30年才是真正創業巨大的機會。這個時代核心的能源是資料,計算能力將成為生產力。

  未來中國有四大創業機會

  第一、人口紅利

  中國人多,所以中國的第一大機會是,圍繞著13億人口出現的金融、旅遊、教育、醫療、物流、生活服務、招聘等等,這些統統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意。中國十三億人中有五六億的農民工,這裡也有巨大的機會。

  第二、傳統產業升級

  傳統企業的春天真的是來了。但是要跟未來的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萬物互聯都要連上,使之變得真正高效。所以傳統產業的產業升級是第二大機會。

  傳統產業哪些領域有機會?農業現在有巨大的生意,很多基金都在看農業。其他製造業比如家裝、紡織業、數碼、汽車,所有原來超幾萬億交易的線下生意,今年都會被搬到網際網路上去。慧聰網和阿里巴巴等B2B網站在早期不是交易平臺,它只是資訊聚合平臺,沒有辦法像淘寶一樣收錢,所以那個時候“會員費”這種收費模式就出現了。

  經過十年支付的打通、信任解決以及產業升級,現在的B2B平臺可以直接切交易。以交易為閉環的B2B產業在2015年會非常火爆,所有的投資熱點可能50%以上會在這個地方。所以B2B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機會。

  第三、新興科技

  從1980到2010年,中國經歷了硬體的十年、軟體的十年、PC端的十年。從2010到2020年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十年,尤其是後幾年,我們會進入另外一個時代,叫做萬物互聯。

  什麼叫萬物互聯?就是萬事萬物都連線在一起。周鴻禕指出,萬物聯網可以實現三件事:一、所有的電子產品均可內建晶片;二、終端裝置24小時與雲端連線並實時資料採集,產生絕對的海量大資料。三、通過雲端,利用大資料的分析可以真正實現完成人工智慧。

  第四、大資料時代的資訊保安問題

  大資料時代的資訊保安問題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和機遇。隨著資料資訊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安全問題也就會越來越重要。在大資料時代,也可稱為透明的時代,個體將難以保障隱私,一旦伺服器出現問題就意味著使用者資料的丟失,安全對每個國家、企業和個人都非常重要。同時,隨著智慧裝置的普及,智慧汽車、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所有的東西都智慧化了後,更存在重大的安全問題。這些此前網際網路並沒有觸及過的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將會越來越多,也為90後的創業者,提供了廣泛的發展空間。

  李開復:未來五年物聯網帶來龐大創業機會

  過去的五年,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增長,相對PC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是一個更具爆發力的機會。如果說我們看到PC和網際網路在35年帶來了20億臺裝置的話,那麼移動網際網路在短短的五年就讓這個數字達到了60億。

  為什麼說物聯網將帶來龐大的創業機會呢,因為我們看到創業機會的六大現象同時發生了。

  第一是摩爾定律。它帶來的就是計算的成本,今天跟三十年前相比降低了一萬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我們臺北的房地產比三十年前的價錢降低了一萬倍,今天我們一平大概是四元新臺幣。你可以想象如果四元新臺幣能夠買一平的臺北的房地產,這個會帶來多大的經濟變革呢?這個就是摩爾定律帶來的,只是不在房地產界,是在PC、手機和其他的電子製造業。

  第二個是電纜、***等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的電信運營者不斷地勤奮努力鋪著網路,認為可以賺大錢,但是都沒有賺到大錢,大錢都給谷歌、Facebook賺去了。但是沒有關係,我們還要讓他們繼續有這個美好的幻想。

  第三是創業成本達到歷史新低。從一個硬體時代的幾千萬美元創業,到一個軟體時代的幾百萬美元創業,到了一個網際網路創業的幾十萬美元的創業。

  第四是非常快速的成長。因為一切都網際網路化了,可以很快地推動。我們看到小米在過去兩年中從幾百萬增長到了6000萬臺手機的銷售,這個是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他是做不到的。

  第五是越來越多很聰明的錢湧入市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聰明的投資人,也可以看到像谷歌去年就花了60億美元,Facebook花了200億美元,Facebook作為一個一年營業額只有100多億美元的公司,花了200多億美元來做併購跟投資,而且他們投了錢進去以後,是用他們所有的流量、使用者、服務去扶持這些公司的成長。

  那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到底多有錢呢?據統計,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銀行的現金大概是1600億美元,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大概是800億美元,大概是2:1的比例。那這些錢都可以做投資併購,我們知道投資不一定要花錢,也可以用股票,然後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做投資跟併購。他們也意識到這樣巨大的機會,在瘋狂地投錢進入這個市場,而我們回到十年前看我們是不會看到IBM、微軟用這樣的力度去做投資的。

  最後一點就是很多聰明人進入了這個領域,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時候,大部分的聰明人都進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那它的時代就即將來臨了。

大學生用幾百怎麼創業
物聯網創業公司盤點
相關知識
物聯網涉及的創業機會
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業機會
利用科技改變食品行業的創業機會計劃有哪些?
傳統行業的創業機會
適合大學生的創業機會
那些藏在皁片裡的創業機會
有哪些好的創業機會
物聯網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的變化及展望
未來的網際網路創業機會
網上創業機會的識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