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工程師怎麼創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創業者是商業經濟中非常活躍且重要的群體,經濟的發展和革新往往都是創業者推動的,中國現在也越來越改變原有傳統觀念對創業者更加的尊重及推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硬體工程師創業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硬體工程師創業的方法

  在硬體創業領域裡構成了三個形式化主義的陷阱

  在網際網路領域裡,我們通常認為的寶典般的精神,在硬體創業領域裡構成了三個形式化主義的陷阱。

  第一,免費和低價是硬體創業最大的誤區。硬體和軟體本身的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在網際網路公司做軟體的時候,當你的使用者幾何級數增長的時候,成本是基本不變的;硬體有庫存壓力,成本費用,並不滿足此條件。同時,低價比免費是更危險的提法,硬體低價背後直接連線著收費服務。Kindle閱讀器使亞馬遜的銷量提升20%。對於亞馬遜來說,低價是一種營銷的策略,而不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前幾天我跟一個賣稱團隊的投資人聊,我說你現在正在害你的投資團隊,因為他在提倡他的團隊把價格降下去,降到200塊錢以內,他們團隊說沒問題,即便降到200以內,利潤率也是在1/3以上。這很危險,因為我們賣秤,不是提以前的傳統硬體的工具,而是在背後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能賣貴,在我的理解裡面,它是一個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用便宜打動使用者。我們核心提倡的是它的功能和服務帶來的競爭力,而不要走到傳統軟體網際網路的免費邏輯中去。 做一個預言,如果兩個同樣功能的產品,以後大家拼的應該是往更高價走,而不是往低價走。

  第二,快速迭代是很大的風險。軟體更新快成本低。但硬體尋求更多的迭代釋出,只能是離需要的品質差很遠。硬體對工藝要求高,即便是蘋果,它的軟體更新速度很快,但硬體一年也就發一到兩款。

  第三,過早進入到社群社交。即使是智慧手環,其理解核心功能是真正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今天的大多數手環,由於核心能力不足,陷入到網際網路邏輯裡去,過早的進入到了社交和社群。

  並不是說一定要避免免費,避免快速迭代,但這些有很大風險;亦不構成硬體創業的核心競爭力。

  解決連線的問題

  一旦上網,硬體就回到了網際網路的本質精神,不是免費,不是迭代,而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硬體的本質是什麼?一旦上網,硬體就回到了網際網路的本質精神,不是免費,不是迭代,而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有六種解決資訊不對稱的連線方式。 PC時代解決的是連線人和人、連線人和交易、連線人和資訊,騰訊、阿里、百度分別是這三種連線方式的代表。2010年手機成為連線的第四種連線方式,打車、大眾點評等餐飲領域都是這種連線方式的延續。第五種是連線人體,Google Glass、智慧手環都是如此。第六種是連線物體。

  在這個連線之外, 2015-16年以後,網際網路還會有一個革新的地方,那就是大腦的智慧。首先,解決連線。第二,更聰明的連線。智慧有一個簡單的定義,是幫助使用者做選擇、做判斷。

  現在硬體的連線還處於工具階段,硬體本身不具有對資訊做加工處理和判斷的能力,這是傳統的硬體。智慧,就需要它的硬體智商大於零,現在硬體的智力水平通常小於使用者,比如智慧冰箱溫度到了多少就怎樣了,或者智慧的微波爐,智慧的電飯鍋。這樣的智慧是需要利用晶片做處理。今天大量的硬體還是處於智慧的位置。智慧通常能夠幫助使用者更懶,但是它還不具有革命顛覆效能力。

  做一個預測,硬體的智商在一個區域性的服務裡開始大於等於使用者。機器如何做到?基於兩點:一是通過聯網之後資料集中處理,更多在背後用到大資料的分析能力;二是這種智慧並不是來自於工程師或產品經理的判斷,而是來自我們對於硬體所連線的更多使用者行為的收集,產生一種互相幫助的方式。舉個例子,今天什麼樣的服務能夠比使用者聰明?就是你問你的朋友不如去問這個服務,這樣的軟體或硬體本身提供的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是超過你去問其他人的。比如谷歌。為什麼谷歌這麼聰明呢?並不是它的工程師和它的產品經理帶來的,而是它通過對於網上網頁的分析,背後是使用者或者編輯,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對世界的理解以正文或者超連結的形式放上去,這樣的資料處理帶給谷歌的服務就更加聰明。在2015到2020年之間,這樣的資料處理能力會跟硬體產生融合,硬體聯網才有機會做後面資料加工和資料分享。

  硬體工程師創業的技巧

  我一直很好奇人們是怎麼樣發現需求,從而開創一個新事業?我觀察到了兩類情況,一是發現了一個新的未來會有巨大增長的需求;二是相同的需求,但發現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法。問題來了,人們是怎麼發現這些潛在的新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新方法的呢?

  2007 年 iPhone 橫空出世,2010 年,隨著 Android 手機的出現和逐漸流行,隱約感覺到智慧手機不會再像 2004 年的 WinCE/Pocket PC 那樣溫水煮青蛙了。時間撥回 2010 年,這樣的時間當口,在這些新的巨大增長點面前,能做些什麼呢?

  積極參與新事物,發現問題

  當發現未來可能會有巨大增長的新機會時,抓住先機,參與進去。參與的原因是,坐在那想如果能想到好的點子,基本上都被想光了。想想那些巨頭有專業的智囊團隊在研究趨勢和策略。那些市場容量太大的點子,巨頭一旦參與進來,就很容易被幹掉。只有那些巨頭們暫時還關注不到的小問題,才可能成為一些小團隊的真實需求。雖然目前解決的是小問題,但因為發展趨勢,未來可能變成在解決一個大問題。這個時候巨頭要麼自己做,要麼收購。如果如果評估下來,收購的成本比自己做還低,你可能就被收購了。

  當智慧手機流行後,手機上的 App 必然會井噴,參與 App 的開發和運營,越早越好。你參與進去了,你就會發現這是個未經開墾的處女地。到處都是坑,到處都是問題,開發成本奇高無比,開發人員稀缺,運營策略非常原始。這裡的每個問題都可以是一個潛在的需求,都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巨大的增長。比如,我開發了一個 App ,需要統計 App 的使用者增長和活躍情況,怎麼辦?需要自己在程式裡埋點,還要自己開發個伺服器,把使用者的使用情況上傳到自己的伺服器上檢視。太麻煩啦!!再細一想,不對呀,這是剛需啊,所有人都這麼做不是太累了。所以友盟出現了,經過不足兩年的發展,8000 萬美刀被阿里收購了。再比如,開發人員難找,可以辦個培訓班呀。2010 年到 2014 年這四年間,搞 Android 培訓的公司都發展得不錯。再如 Android 開發遇到裝置碎片化問題,適配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裝置,簡直是吐血的節奏。有問題就有機會,所以有公司就提供手機 App 的相容性測試,開發一系列自動測試,自動抓 LOG ,自動生成測試報告的工具鏈,購買市場上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本來這個事情所有公司都要做一遍,可能投入上百萬都不見得有效果,而使用他們的服務,幾千塊,甚至幾百塊就可以把自己 App 的相容性問題都測出來。

  重點是,這些問題作為一個旁觀者是發現不了的。當然不排除一些善長思考的人,理想因果關係後,能發現這些需求。但更多的人只有積極參與,才能發現問題。我們參與進去,就能發現小問題,這些小問題如果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又是個共性的問題的話,這可能就是個機會。

  問題即是機會

  上述案例裡,早期參與 App 開發的人和團隊幾乎都碰到過這些問題。可是最終能把問題轉化為需求,把需求開發成產品,把產品做出口碑,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在第一階段,即把問題轉化為需求都做不到,而是把問題轉化為抱怨了。為什麼有些人能把問題轉化為需求,從而開創一個新事業,而有些人只把問題轉化為抱怨呢?一個原因是忙,這是個浮躁的社會,我們只想吃現成的,當遇到一個需要較大工作量才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往往選擇繞過問題。從而失去了深入思考的機會。二是少數真發現需求,且有能力通過技術手段解決這個需求的人,可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重視。從而失去了開創一個新事業的機會。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有一個機會,一萬個人看到了,一千個人決定抓住這個機會,一百個人真正行動了,十個人把東西做出來了,最終只有一個人把東西做好,從而開創了一個新事業。這笑話雖然爛大街了,但說的還是真實情況。

  真假需求

  有時候,我們發現的是一些假的需求。當智慧 App 逐漸流行,在手機上看新聞應該是個剛需吧。如果你把這個當需求,開發一個新聞閱讀軟體,可能會死得很慘。新聞閱讀類應用的本質是內容,在 App 上看新聞和在電腦上看新聞的區別只是渠道不同,本質是人們對新聞的豐富性和實時性的要求。如果是中小公司,沒有媒體內容背景,基本上做一個死一個。這個案例裡,有個例外是頭條新聞,他們解決內容的問題比較有意思,一是通過網路爬蟲去抓取各大公司的新聞,推送給客戶,從而解決了內容問題。二是利用機器學習,大資料計算,推薦個性化的閱讀內容,所以這是個越用越聰明,越用越瞭解你的喜好的新聞閱讀器。

  對於假需求,最近一堆 O2O 創業公司的死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上門洗車的,有上門做飯的。曹政在他微信上說了個段子,每個人都有一個強烈的需求,就是不用幹活,天天有錢賺。哪位過來滿足一下啊。

  活在當下

  馬後炮總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像我等一事無成的人都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巨頭。知乎上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網際網路二十年來,你錯過了哪些機會?實際上,錯過了,就不是你的機會。

  站在當下,什麼行業可能在未來十年井噴發展?我們能做什麼?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持續思考。

  IOT 喊了很久了,什麼時候會暴發?以什麼樣的方式暴發?如果只是坐在那想,估計是想不出來,那麼多大佬們天天在琢磨這事呢。如果參與進去,就會發現,很多傳統的做硬體和嵌入式開發的公司,在伺服器開發上都是很弱的,這個時候就有一些 IOT 公有云平臺出現了。再比如,現在的平行計算和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升,使人工智慧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實際上,人工智慧在 60 年代就已經在喊會改變世界了,喊了近半個世紀,現在的硬體條件剛剛好具備了,作為個人或小團隊,我們能在這裡做些什麼呢?

  我也沒有答案。但我不去想,我在想辦法參與這些事情,在過程中去發現小問題以及這些小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硬體工程師創業的禁忌

  創業最怕「創意」

  創意太多,開會的時候跟風的人也多,創業者還是一些偏偏喜歡挑戰的人,所以,他們也有這樣的弱點,喜歡創業,不喜歡守業。

  創業最怕「民主」

  民主就是沒有效率的,起碼,在創業這件事。一個創業團隊需要的是一個壞老闆,一個可以在大家東拉西扯談創意的時候,敲定利益最大化需要做的事,因為,一個團隊同時,只能做一件事,沒有主心骨,下面就散了。

  創業最怕「情懷」

  過早的談情懷,很容易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你只看到大公司談情懷,你沒看到他們開始初期做過的髒事,第一桶金,都是帶點髒的

  創業最怕「兄弟」

  兄弟歸兄弟,生意歸生意。如果你不再能夠提供價值,那趕走你的不是我,是大環境,大勢,你做的事情別人都可以做,而且比你做的更好,那你就是要被取代。

  創業最怕「看苦勞,不看功勞」

  如果一個公司看苦勞不看功勞,那麼離死也就不遠了。

  

學生如何白手起家
一個人怎麼創業
相關知識
硬體工程師怎麼創業
硬體工程師的崗位職責是什麼
怎樣成為一名硬體工程師
硬體工程師需要掌握什麼基礎知識
硬體工程師述職報告範文
硬體工程師個人評價範文
硬體工程師求職簡歷範文3篇
硬體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硬體工程師面試自我介紹
高階硬體工程師工作崗位職責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