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創業活動的開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貝瓦網,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而作為一個定位0-6歲兒童早教市場的細分網站,上線三年的它卻有著一連串令人驚歎的數字:註冊使用者1000萬以上、日活躍使用者超120萬、日訪問量突破1000萬、員工近200人、月收入在500萬-600萬之間。而它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做一款兒童專用的Pad去搶佔線下的早教市場。它能實現嗎?

  京城一個細雨霏霏的春日午後,面板黝黑的貝瓦網創始人楊威坐在黑馬哥面前侃侃而談。2004年畢業於名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楊威,按部就班的進入了IT名企騰訊,與他同時入職的還有現在已經上市的淘米網創始人汪海兵。此後楊在騰訊循規蹈矩做銷售和商務,一干就是五年,不過2009年3月自己卻選擇了出走創業,理由很簡單,初為人父的他在給自己一歲女兒做早教的時候犯了困難,“翻來翻去看,當時給小孩看的動畫要麼是《黑貓警長》《葫蘆娃》,要麼是國外的作品;開啟網站搜一下,也發現沒有什麼有用的資料。”

  如果上面的創業因由歸結為“好父親”的話,下面有一個或更現實的誘因:上文中的汪海兵於2007年創辦了兒童娛樂網站淘米網,並且辦的風生水起,其旗下的網頁遊戲摩爾莊園2009年初註冊使用者已達到了4000萬人。不過與汪的5-15歲兒童互動娛樂產品定位不同,楊威選擇了0-6歲的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當時早教行業的從業者基本上是以幼兒園教師和書商為主,我就意識到通過網際網路和手機的互動功能或將改造整個早教行業,而也是我的優勢。”

  一、線上和線下的結合

  與好友汪海兵一樣,楊威也獲得了騰訊聯合創始人曾李青的天使投資,不久他就正式豎起了創業大旗。2010年7月,他的貝瓦網於上線,開始主要為學齡前兒童提供原創的兒歌視訊,家長還可以帶著寶寶通過貝瓦電臺聽童話故事和兒歌,“它的定位主要是通過互動的多媒體形式為0-6歲學齡前兒童提供娛樂、學習、生活。”貝瓦網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3年5月份,其日訪問量突破1000萬,註冊使用者1000萬以上,付費會員20萬。雖與母嬰類媒體網站寶寶樹6000萬的日訪問量無法同日而語,但這對於一個上線不到3年的網站來說已經是一個驚豔的成績,而楊的的殺手鐗便是內容營銷。

  “通常大家想到的提高流量的方式就是用錢去買廣告和關鍵詞,問題是除了錢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換。網際網路缺就是好內容,傳統企業不願意好內容放到網際網路上去,但早期我們就提供了品質相對好的內容,這也就慢慢使使用者匯聚到了我們這裡,並保持了一定的黏度。”

  貝瓦網創始人楊威的創業故事

  當貝瓦網有了黏度很高的粉絲之後,楊威自然而然就考慮到流量變現的問題,首先映入其眼簾的實物便是早教包,它是一種包含書、讀本、父母用書和玩具等的線下早教產品。而這是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2006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日本巧虎就主打早教包,其年營收達到數億元,此外,包括東方愛嬰和金寶貝等線下的早教機構也早已涉及這一領域。不過楊威還是於2012年4月推出了定位於0到6歲的早教包“淘奇包”,他有自己樂觀的理由,“就像小米的米粉一樣,貝瓦網的使用者都叫瓦絲,他們會主動組織活動買貝瓦的產品,有什麼買什麼。”

  而事實也證明,楊威的樂觀也有一定的道理,目前淘奇包已為貝瓦網貢獻了近一半的收入。淘奇包每月每個早教包139元,半年起訂,每年以及每個月的內容都不盡相同。除了線上銷售外,貝瓦網還有40多人的呼叫中心支援使用者電話購買,此外,楊威還在北京成立了三家線下體驗店,並拓展了線下的傳統渠經銷商。

  二、軟和硬的結合

  就像團購之於2010年、O2O之於2011年、手遊之於2012年,在2013年,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談論“軟硬結合”彷彿就已成為一個OUT的創業者。軟硬結合概念遠可追溯到APP Store,自2008年7月11日上線之後,它與硬體iPhone的搭配使蘋果公司一發而不可收。此外,谷歌也通過自己開發的安卓系統實現了對手機行業的顛覆,此後的各種軟硬結合的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小米手機、谷歌眼鏡、iWatch、樂視盒子……

  而楊威也趕起了這個時髦,於2013年5月推出了一款平板電腦“貝瓦Pad”,在他栩栩如生的描述中,這是一款兒童早教機,裡面搭載了貝瓦的各種兒童產品內容, “本身是一個安卓ipad,系統是我們重新定製了的系統,生產成本就標準的安卓硬體的成。”而關於為什麼推出貝瓦Pad,楊並不認可i黑馬提出的流量變現的觀點,他是這樣判斷的,數字和實體在早教領域未來是會融合的,而提供解決方案的貝瓦網則需要Pad這種實物載體;此外,孩子需要自己的一個螢幕和終端。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貝瓦網之所以涉獵Pad硬體領域,主要出於三個目的:賣產品,每臺1300元左右定價也能為其帶來頗豐的利潤收入;其次,實物的產品無疑是對自己品牌一種看得見的宣傳;再之,這也可以為網站引流,提高線上的使用者黏度。

  顯然,楊威對貝瓦Pad寄予了很高希望,他認為,硬體只是一種載體,自己賣的是內容,“這是我們的核心,不光賣我們自己的,還要別人的內容,我們會用最新的技術來改造這個行業。”而未來,貝瓦Pad和淘奇包將成為一體的產品,“目前的貝瓦Pad就像小米手機的一代和iPhone的一代,而當未來成熟的時候,它和淘奇包將成為一體的早教解決方案。”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看好軟硬結合的策略,在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世豪看來,對於體量不大的創業者來說,手機和Pad領域並不如像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而真正的機會則是在穿戴裝置上。一位國內一線品牌手機制造商負責人也向i黑馬分析稱,iPad mini 2000元出頭的價格定位已經嚴重擠壓了國內平板電腦的生存空間,留下的利潤和市場空間已經很有限。而更為重要的是當一個家庭有了大屏手機、iPad和iPad Mini之後,有多少父母願意為另一塊螢幕去買賬,這是一個值得仔細打量的問題。

  但楊威依然表現的頗為樂觀,“任何東西推出來都是有人買有人不買的,但未來的電子化趨勢是不可逆的。”

  i黑馬點評:目前,貝瓦網月收入在500萬-600萬之間,這主要由四部分構成:20萬VIP會員的線上消費;淘奇包的銷售收入;兒歌等內容的授權收入;貝瓦網廣告收入等。貝瓦網有著清晰的商業模式:線上線下結合,在線上黏住使用者的同時,也拓展到了線下市場進行變現。但與K-12***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階段孩子剛性的線上教育需求不同,0-6歲階段孩子的線上教育的需求相對弱了很多,並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怎麼教育家長以讓他們意識到這一需求。此外,線下早教市場的激烈競爭也是貝瓦網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篇二

  從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到美團網,創業十一載全面勝出——

  王興:打造O2O帝國的龍巖驕子

  “今年要把美團打造成一家超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昨日,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網創始人、CEO王興接受記者採訪時話語仍那樣豪邁。

  這位從閩西老區走出的網際網路新銳絕非痴人說夢。在今年初的D輪融資中,美團憑藉7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2015年上半年交易額達470億元人民幣,移動端交易額佔比超95%,團購市場份額超62%,以年度活躍買家、訂單交易數維度,美團成為中國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第二大電商平臺。

  一個當初從龍巖一中走向清華門的求學青年,是怎樣一步步攀登電商高峰,笑傲激烈廝殺的網際網路江湖?

  一個鐫刻著“九敗一勝”堅定信念的網際網路驕子,其身上究竟潛藏著何種特質,有著怎樣的傳奇創業故事?

  縣城走出“極客”

  1995年,16歲的新羅人王興在郵局通過網際網路第一次“用指尖觸控到了世界”,從此,網際網路的神奇魅力在這位少年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1979年出生的王興雖然家境殷實,但從小就養成了善於鑽研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小學時,他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接觸無線電。1997年,他被從龍巖一中保送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就讀。

  大學裡,王興就對創業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加入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成為這個社團的活躍分子。畢業後,他拿到全額獎學金,赴美國特拉華大學讀碩士。2003年年底,他毅然中斷在美攻讀的博士學業,回國開啟創業之路。

  創業引領風潮

  在美國求學時,王興發現美國的SNS***社會性網路服務,專指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路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非常火,而在這方面國內市場一片空白。

  2004年,王興找到大學舍友王慧文和中學同學賴斌強一起加入他的創業計劃,在清華大學附近租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套房開始第一次創業,啟動資金是 30萬元,王興佔大頭。最初幾個月,王興團隊嘗試很多個專案,均以失敗告終。彼時,美國的社交類網站Facebook開始火起來,王興團隊則嘗試打造中國版校園SNS網站——校內網,該網站於2005年底正式上線。

  經歷不少推廣大戰後,2006年,校內網使用者數突破百萬。然而,火爆的市場也引來不少競爭對手。最終,因為融資難,這個團隊不得不將校內網賣給陳一舟***之後改名“人人網”***。儘管挖到創業第一桶金,但最終王興團隊在2006年10月解散。

  隨後,王興創立飯否網。不過,由於政策原因,該網站被關閉伺服器。在飯否網推出半年後,王興又推出海內網,這是一個面向白領的SNS網站,但在飯否網被關停時,使用相同伺服器的海內網也受到牽連,命運似乎一次次地與王興開玩笑。

  勝出“千團混戰”

  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0年3月4日,美團網正式上線,成為國內最早的獨立團購網站之一。新模式被引入中國後,頓時引爆整個行業。在隨後的一年裡,冒出數千家團購網站。爆發式增長的團購網站最後引發血雨腥風般的“千團混戰”。先是團購行業的“大魚吃小魚”,最後剩下的團購網站之間又展開慘烈肉搏。融到錢的團購網站在 2011年上半年展開瘋狂的廣告轟炸。棋高一著的王興沒有參與“燒錢”大戰,把更多資源放在了團隊建設、商戶資源開發上。

  資本降溫的寒冬下,同行們紛紛開始“剎車”和收縮,王興卻上演“彎道超車”:2012年年底,美團網國內團購市場份額達30%,坐上團購網站第一寶座,當年總交易額達55.5億元,這一數字在去年變成460億元。

  O2O全線拓版圖

  王興霸氣,他並未止於團購業“老大”。2012年開始,他將美團網的觸角伸向電影、酒店、外賣等多個垂直領域,在O2O全線開疆擴土,拓展版圖。

  從“貓眼電影”到“美團酒店”,直至眼下最為火熱的“美團外賣”,在王興的帶領下,“大美團版圖”正式浮出水面。目前,全國平均每售出3張電影票,就有1張出自“貓眼電影”;2012年美團酒店上線,2015年上半年酒店旅遊交易額超過71億元,是國內最大的移動訂房平臺;“美團外賣”於2013年 11月正式上線,目前在全國超過250個城市開展業務,日訂單量超過230萬單,市場份額近50%,是國內最大的線上外賣平臺……

  “2015年,我們要完成超1000億的目標,正式確立在O2O的王者地位,到2020年設定更巨集偉的萬億目標,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消費者第一、商戶第二、員工第三、股東第四,我們所有人屬於這個科技的時代、網際網路的時代。在這條平凡的路上,希望所有人能夠在一起,堅持理想、擁抱變化,讓我們既往不戀,縱情向前!”這是今年3月8日,王興在美團網五週年年會上發出的鏗鏘誓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去年獲得中國“十大電商風雲人物”稱號、位居《財富》***中文版***評選的“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第八的王興,將帶領他的團隊續寫新輝煌!

  原標題“龍巖驕子王興的傳奇創業故事:打造O2O帝國”以上就是yjbys小編整理的創業勵志故事,希望給您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篇三

  1988年8月,年僅17歲的吳雲前隻身來到大連,如今,他領導下的百年城集團已成為業界矚目的商業地產新秀。

  “我沒有什麼祕訣,我只是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情!”

  在大連的15年,吳雲前成就了一個溫州青年神奇的財富成長故事。

  “我沒有什麼祕訣,我只是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情!”吳雲前說。這些年來一直在大連做生意,賺了不少錢,也走過不少彎路。但他說,溫州人做生意有一個理念:不怕賠,就怕停!因為賠了可以賺回來,而停了就意味著賺錢的機會沒了。

  “溫州人從來不認為什麼生意小,鈕釦小吧,打火機小吧,但是溫州人就把這些小生意給做大了”,吳雲前說。他曾開過服裝店,做過紡織品貿易、經營過服裝、餐飲,現在從事商業地產開發。這些年他跨越了很多行業,他總是在熟悉一個領域後,突然又去嘗試進入新的領域。保持創業的激情,不斷嘗試新的領域,可能就是他所說的“一直堅持的一件事情”。

  商業地產: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進入商業地產領域是吳雲前最冒險、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嘗試。在大連,商業地產曾一度成為大連各行各業投資的熱點,業內人士在評價大連商業地產“存在區域性過熱的問題”的時候,吳雲前投身到了這個新的行業中來。

  吳雲前選擇在大連最繁華、商業競爭最激烈的青泥窪橋,開始了第一個商業地產的專案——百年城。“當我看到很多世界頂級品牌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將專賣店開到富麗華和香格里拉時,我看到了機會。”吳雲前解釋他決策的原因時說,他瞄準了那些最具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時隔不久,百年城集團選擇在二七廣場建成了溫州城,他說,這次他是將目光瞄準了普通老百姓。事實證明,吳雲前的這兩個專案都獲得了成功,成為大連為數不多的商業地產行業的贏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吳雲前說,“現在大連有些商業地產專案的失敗,原因在於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專業的事情讓專家來做

  吳雲前說自己是一個比較教條的人,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經歷和時機都是一樣的。“今天你有商業機會和經營能力是不夠的,你是否有一幫專業的人才,還需要有社會資源,也就是現在講的人脈資源的結合。”吳雲前曾用5000萬投資一個主題餐廳,很漂亮,也很到位,當時還從從臺灣請了很多人來幫策劃,可最終以失敗告終。“之所以失敗,因為當時在大連不適合做這種主題餐廳,我們可能是太超前了,所以失敗了。”經歷了這件事情,吳雲前開始試著給自己的公司定戰略,其目標就是要做專業化的公司。

  吳雲前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確,他說,專業的事情要由專家來做,他的工作就是廣交朋友,發現和組織專家,然後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後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在他眼裡,他最佩服的就是真正的專家,最欣賞的是堅持學習,不斷進取的人。

  應該學習狼懂得如何等候機會的品質和它的團隊精神我從小出來做生意到現在,我覺得在逆境成長是最鍛鍊人的。我非常欣賞李嘉誠的一句話,這句話對我感觸很大,李嘉誠說:“前十年,創業非常艱辛,後十年,我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我要繼續鍛鍊自己。

  吳雲前很欣賞狼的品質,最近他正在看一本名為《狼圖騰》的書。“狼懂得等候機會,它的團隊精神和忍耐力是非常強的。”吳雲前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可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他絲毫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他的同事稱,“吳雲前一天就能成為半個專家”。當他談起楠溪江、葉適墓等等記者從未聽過的800年前的永嘉學派時如數家珍。他說,永嘉學派當年提出的“義利說”,正是溫州人今天經濟活動的寫照。溫州人奉信朋友就是財富,有義就有利。但是,和朋友間的利益並不是直接金錢的交往,而是相互幫助。比如,在朋友的相互交流中會獲得很多有用的資訊,將這些資訊變成錢,也就實現了朋友間的利益。溫州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找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同現代市場接軌的地方。

 
 

淘寶創業經歷
身邊的創業故事篇
相關知識
阿里農業創富故事
成功商人創業故事模板
電商創業歷程故事
商業創業故事
女商人創業致富成功故事
大學生電商創業的小故事
抓住農業商機創業的故事
本科畢業創業故事
關於殘疾人創業勵志故事
創業經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