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創業之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金融學子賣咖啡創業”、“飄散著咖啡香氣的創業之路”、“校園咖啡館的愛心助學”……當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襲來時,吳志偉正坐在他的咖啡廳裡,安靜地寫著什麼。很多客人從他身邊經過,都會很親切地跟他打招呼,似乎他們之間已經非常熟悉。這是2012年11月發生在艾晨斯咖啡廣財大三水店的一幕,那一年,他剛上大四。

  和很多人一樣,吳志偉懷揣著夢想,來到廣東財經大學。他是一個很勤奮上進的人,專業的知識他都學得很好,還拿獎學金。和很多人不一樣,在學習之餘,他做了很多嘗試,在宿舍裡開小賣部,巔峰時期共有6家宿舍小賣部連鎖;在校外開休閒吧,實踐著自己的商業想法;組建自己的團隊,參加各種創業比賽提升自己的創業素質……當其他人還在伸手向家裡拿錢的時候,他早已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2012年,剛上大四的他與另外兩位合夥人一拍即合,決定自主創業。而創業的開始,就是在校園裡開一家咖啡廳,這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很多人不解,一個學金融的人,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為什麼要跑去創業?而且還是做咖啡這個傳統行業?很多人都問過他這兩個問題,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創業是他的夢想,是他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時很多人笑他們,質疑他們,說他們的咖啡廳撐不過三個月。但在 2013年4月,當他們的第二家咖啡廳順利開張的時候,大家猛然發現這三個小夥子是來真的,大家開始有更多的期待。同年7月份,吳志偉與他的另外兩位合夥人註冊了廣州艾晨斯品牌策劃有限公司,向大家表明了他們的態度和決心。2014年3月份,他們的第三家咖啡廳落戶廣州大學城,那時他們向所有人喊出了他們的目標——打造中國高校咖啡連鎖第一品牌!

  正當所有人都還以為這三個年輕人就只是在咖啡這個行業裡折騰的時候,吳志偉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進軍移動網際網路。並於2014年8月註冊了全資子公司廣州艾柯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他是學金融的,不會技術,甚至連電腦系統都不會重灌,但他就是不斷地跨界,不斷地挑戰自己。從金融跳到傳統的咖啡行業,再從傳統的線下實體行業跳到移動網際網路,他說:“如果我有錢又懂技術才去做這個事,就算成了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如果我沒錢又不懂技術,什麼都沒有還去做這個事,而且還不小心做成了,那才是真正的絕地反擊和逆襲,那才是真正的創業。”

  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2012年在裝修第一家咖啡廳的時候,吳志偉不過是一個剛上大四的學生,那個時候他和他的合夥人手頭上的資金並不是特別充裕,所以在裝修第一家店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他們自己親力親為,扛水泥、刷油漆、搬桌子……他們把能做的都自己做了,就為了儘可能地節省資金,但在工程預算上還是出現了意外。

  由於資金不足,施工隊準備罷工,無奈之下,吳志偉當晚就去借了12萬,將工程款填上。12萬,也許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個小數目,但對於當時一個大四的學生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後來提起這件事,吳志偉只說了一句話: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2012年9月份去瀋陽參加教育部第一期華圖教育大學生創業基金申報專案終審會的時候,吳志偉和他的合夥人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力壓十所全國985重點大學,最終獲得銀華獎,有15萬的種子基金。比賽之後,在種子基金的合同談判中,吳志偉說出了這樣一番話:“當你快要餓死的時候,身邊什麼東西都沒有,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坨屎,吃下去你就能活,不吃你就會死,你吃不吃?我吃!因為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這番話讓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也打動了華圖教育副總裁吳正杲。在這之後,吳志偉跟吳正杲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後來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吳正杲笑著說:“當時就是被吳志偉這股不要命的狠勁打動了,我就喜歡他身上那種匪氣!這種人創業就像個瘋子,想不成功也難。”

  最喜歡的是團隊和使用者,不太喜歡投資者

  2014年6月,艾晨斯公司成為廣州股權交易中心“青創板”***編號2014610001***上的第一個掛牌上市企業,公司也慢慢地發展起來,很多投資者開始找上門,吳志偉接觸過不少投資者後感慨:“真正看好你的投資者,絕對不會僅僅因為要價貴而不投,同樣的也不會因為便宜而就投。尋找投資人跟創業合夥人一樣,寧缺毋濫,可遇而不可求。”

  2014年7月,吳志偉開始接談一筆500萬的投資,在經過長達四個月的談判後,這筆投資宣告流產。每次想起這件事,吳志偉都會覺得有點心痛,他說:“心痛不是因為沒談成,而是因為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甚至可以說是一日千里。錯過最好的發展時機,可能要花十倍的時間才能彌補回來。很多時候創業者其實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被投資者活活給拖死了。告誡各位創業者和投資者,創業不易,且融***投***且珍惜!”

  吳志偉表示,現在他最喜歡的是自己的團隊,跟團隊在一起打戰是他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原動力。其次吳志偉最喜歡的是使用者,因為使用者能夠讓他更體會真實的需求。而對於投資者,雖然說不上討厭,但至少不太喜歡。他曾在與一位投資人會面時直言不諱地說: “其實我現在最喜歡的是我的團隊和使用者待在一起,而不是投資人,相反我有點不太喜歡投資人。其實創業團隊的小夥伴才是你最大的投資人,所以請善待創業團隊的小夥伴。”

  35歲前做一家市值十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很多同時期的創業者都風風火火的,也有很多成了當下的名人,如“90後霸道總裁餘佳文”、“30歲以下創業新貴溫城輝”等等,這些人都成了90後創業的典範。但吳志偉一直保持著低調的作風,小心地呵護著他的夢想,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有人問過他:“你現在的夢想是什麼?”他只是笑了笑,說:“實現的那一天你們就知道了。”

  2015年1月27日,在艾晨斯咖啡事業部的年會上,吳志偉向所有小夥伴說出了他的夢想——35歲之前做一家市值十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他說:“也許明年我拿不出一個億來分給大家,但假如明年我們賺了一個億,我願意拿出8000萬來分給大家。而我的夢想,就是在我35歲之前做一家市值十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那個時候,我們一起君臨天下!”

  他也曾年少輕狂過,但經過歲月的打磨,現在的吳志偉散發出來的,更多是成熟穩重,在他身上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也許有人不喜歡他,但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他。最起碼,他的小夥伴都是他的死忠粉。

  創業者從不孤獨

  有人曾經說:“創業者是生來孤獨的。”吳志偉卻說:“創業者從不孤獨。”

  吳志偉一直堅持和提倡兩個觀點,第一是創業者要互幫互助。吳志偉身邊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有時候他的這些朋友會遇上困難,吳志偉都會很熱情很主動地去幫助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身邊的朋友。他說:“創業不容易,創業者更不容易,創業者要互助,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當有一天你自己遇上困難時,別人也會這麼幫你,因為你把他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所以創業者不會孤獨,創業的路上有很多互相幫助的夥伴。

  第二是即使沒有觀眾,也要用心演繹。他說:“有時候人們做很多事情,就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得到別人的讚賞,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但創業者不一樣,創業者所做的這些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為了自己的夢想。所以即使沒有觀眾,即使沒有人認可,創業者也會一如既往,用心地去做。你可以說創業者很瘋狂,很偏激,但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樣子。而我們的這種堅持,總有一天會感動身邊的人,總有人會為我們鼓掌。就算沒有,最起碼,我們感動了自己。所以,創業者不會孤獨。”

  篇二

  “找份兼職,賺點小錢,一來減輕父母壓力,二來可以鍛鍊自己。”這是許多在校大學生的想法。近日,浙江萬里學院的學生自己組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學生兼職招聘會,寧波銀行、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近90家單位提供的近千個兼職崗位,吸引了大批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前來應聘。

  學生兼職已成趨勢

  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到社會上找份工作,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程”。“每一個大學生畢業前幾乎都做過兼職。”前來應聘的萬里學院學生嚴騰說,“兼職經歷也是競爭力,如果你沒有,就比別人少了一些社會經驗,以後的競爭力也會弱很多。”

  雖然只是兼職,但賺取生活費還是最大的動力之一。萬里學院商學院信管專業的葉竹清來自麗水貧困農村,學費靠貸款才交齊。她說:“一家人靠父親務農生活,母親也做點手工活。父親為做農活常常連續好幾餐不吃飯,導致了胃出血,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

  聽說有個大學生兼職招聘會,葉竹清連夜做了簡歷趕來參加。“勤工儉學可以減輕點家裡的負擔。”她拿著自己的簡歷面試了3家單位後說,“感覺有家保險公司還不錯,而且他們對我也挺滿意。”

  另一位貧困生說:“這樣的招聘會對我們幫助很大,找校外的兼職中介要收費,這裡不但不收費,還優先考慮貧困生,給了我們更多的兼職機會。”

  萬里學院愛心互助中心向嫻華老師說:“幫助一個貧困生就等於幫助一個家庭。為了幫助貧困生找兼職,萬里學院指導學生製作了學校特別推薦的簡歷,並與用人單位協商好,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貧困生。”

  堅持不懈是創業之本

  據悉,這次兼職招聘會本身也是萬里學院學生的創業之舉,由浙江萬里學院甬動創業團隊承辦,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兼職好機會。

  今年7月8日,萬里學院學生黃鍇、劉詩把自己原來的兩個創業團隊合併成立了甬動創業團隊。經過一個暑假的磨合,兩個團隊融合得很快。“我們7個核心成員很快就‘抱團’在一起了。”黃鍇說,“甬動團隊建立的快樂校園網站是一個大學生綜合資訊入口網站。經過團隊的細心規劃與建設,還吸引了來自江蘇的風險投資商的目光。”

  開學初,甬動創業團隊決定在9月中下旬舉辦一次“大學生兼職招聘會”,當時身邊的質疑聲一片。但甬動創業團隊還是決定要做,而且下決心做成功。

  非要完成它,就一定能完成它!從9月1日開始,30多名“甬動人”開始聯絡寧波各種企業單位。十幾天中,他們打了幾千個電話,但成功率只有20%左右。面臨一些單位的拒絕,劉詩說他們惟有堅持。

  在聯絡招聘單位的過程中,萬里學院校辦曾接到了一家單位的投訴電話。那家單位誤以為“甬動”是***機構。“那時候,我們心裡盡是委屈,以為招聘會也許就此夭折。”劉詩說,“但我們可以接受失敗,決不能接受放棄。”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百分百的努力。為了招聘會的成功,核心團隊連夜召開了緊急會議。甬動團隊進一步說服了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通過堅持不懈換來了招聘會的如期舉行。

  整體不錯但仍然稚嫩

  在本次兼職招聘會上,各招聘單位提供了較多廣告設計、市場營銷、英語等相關專業的崗位,同時這些崗位也得到了大學生們的青睞。

  胡小美是萬里學院設計藝術與建築學院大三學生,招聘會現場,胡小美和同寢室的三個室友都帶著自己精心設計的簡歷前來應聘。胡小美說:“現在大三課程比較少,就趁這個機會去社會上鍛鍊鍛鍊。”現在已有一家廣告公司讓她下週去面試。

  記者瞭解到,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借這樣的機會進行實踐,提早接觸社會。“以招聘會的形式找兼職感覺應該安全一點,通過中介還要擔心是不是騙人的,參加招聘會還可以積累面試經驗。”胡小美的朋友說。

  中國旅遊報社寧波記者站負責人蘇小姐說:“從現場招聘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大學生整體素質還不錯,但普遍存在與社會脫節的現象。感覺這些學生還是有些稚嫩,對社會了解太少。”不過蘇小姐表示他們更看重的還是應聘者的態度。

  對學生熱衷於兼職,浙江萬里學院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周宇飛老師認為,大學生兼職應該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學校和社會應該給予大學生更多的指導和選擇。大學生兼職招聘會是一種比較好的嘗試,不僅搭建了學生、學校、企業之間的橋樑,也倡導了創業大學生反哺學校、勇擔責任、彰顯愛心的精神。

  篇三

  從1個人到198個“合夥人”的創業團隊,從校園裡的創業專案到擁有近500萬粉絲的自媒體公司,23歲的大學生魏明月和她的小夥伴們,用執著與勇敢走出了一條“自媒體”創業之路。基於對自媒體的瞭解和創業熱情,2014年12月,魏明月註冊成立商丘市自媒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魏明月是商丘師範學院2011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一名學生,愛思考的她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學裡做點什麼。“看到身邊的同學到餐廳裡做傳菜員、刷盤子,在大街上做促銷、發傳單,我覺得大學生不該是這樣的。我認為,大學生就應該用自己的智慧掙生活費和學費,而不是一味地依靠體力勞動。”作為班長,魏明月從大一時起,就開始思考大學生如何通過智慧解決生活費和學費問題。

  2013年5月,魏明月與同學一起成立“愛永恆大學生俱樂部”,為商丘市愛德孤兒院募集了萬餘元的善款。在這場愛心活動中,魏明月結識了眾多有激情、有夢想的

  “微博、微信等手機客戶端已經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成了自媒體的使用者。”魏明月意識到在這個市場“大有可為”。為了做自媒體,魏明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準備,早在大一時期她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來研究如何通過自媒體創業。為了提高管理方面的能力,她利用大二暑假到南京的一家公司學習鍛鍊。

  “創業之初,小夥伴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維護平臺,編輯文章,宣傳推廣,每一項工作都是用心去做。”2013年10月,魏明月帶領大家開始做試點運營,由於經驗不足,當時團隊每人一個月最多掙1000元,少的時候甚至沒有收入。

  2014年6月,商丘師範學院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為她提供了一間創業辦公室。學校的支援,給了魏明月和她的團隊極大的動力。2014年暑假,魏明月和小夥伴們都沒有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專心研究自媒體的網路推廣。

  “團隊的每個人我都會關心到,有誰出現了問題或是遇到了挫折,我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助他們。”暑假期間,魏明月為團隊的每個人安排了住宿併購買了人身保險。

  “每天早上7點半開始工作,第二天凌晨兩點左右休息,我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摸索出了自媒體營銷的核心和精髓。”魏明月說,暑假結束後,她的團隊拓展到60人。

  2014年年底,魏明月和小夥伴們一起註冊成立了商丘市自媒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她的自媒體公司目前擁有38個全職人員和160個兼職人員,團隊成員的月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

  目前公司經營的有自媒體、公眾微信平臺、個人微訊號、網站建設業務等。今年5月,她的公司在商丘青年創業者春季峰會上,被評為“商丘青年創業最具發展潛力企業”之一。

  “現在正準備涉足微商領域,我們的自媒體粉絲近500萬人,業務範圍涉及全國。希望在今年可以成為商丘最能幫助人的自媒體公司,3年之內成為河南最頂尖的自媒體公司。”這是魏明月對公司的未來規劃。

  

星巴克的創業歷程
下崗後怎麼創業
相關知識
校園的創業之路
馬雲的創業之路故事2
適合校園的創業好點子
大學生校園的創業點子
堅強女人的創業之路
畢業生的創業之路
中國首富的創業之路
王世春的創業之路
孔子後人孔令博的創業之路
適合校園的創業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