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2日

  創業名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獲得了多大的財富,人們看重的往往是他們如何在創業困境下利用聰明才智與堅韌的品性逆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李開復成長中的十個啟發

  一、自信中要不失謙虛

  4歲的時候,我跟父母說:“幼兒園太無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讀小學。”媽媽看我很自信,拍板說:“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運,我考上了,因為年紀太小,父母還主動幫我聯絡私立學校。

  一天,鄰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我,就跟我開玩笑:“你讀得來嗎?”

  “我還沒看到過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週後,我拿著90分的考卷回家,被媽媽結結實實打了一頓。媽媽很生氣:“我記得那天你對阿姨誇下的話,打你不是因為成績不好,而是太自大。”

  從此,我就記下了這個教訓並受益終身——自信,但在自信中要不失謙虛。

  二、天賦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天賦

  我十歲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之路。

  高中時,開始第一次創業,和同學們做餐巾的扣環,因為客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賺了些錢;

  第二年我向導師提出,要求重新來過,我要找到真正的客戶。當時學校把午餐時間從70分鐘改到50分鐘,同學們意見都很大,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出售印著“I want longlunch”的T恤,賣給同學,大受歡迎。

  很多年後,有人問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怎麼辦?我告訴他:那就用更多的時間找到興趣;如果再找不到,送你一個祕訣——天賦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天賦。

  三、思考比傳道更重要 觀點比解惑更重要

  大學的時候,憑著興趣我選擇了計算機系。系主任尼克跟我們傳遞了一個觀念——思考比傳道更重要,觀點比解惑更重要。

  教育,就是知識都忘光時剩下的那點東西,也就是學習的能力。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援你

  畢業論文中,遇到了小麻煩,和導師的方向不一樣。是和權威頂撞,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導師對我的態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援你。不但讓我自己嘗試,還為我贏得了經費上的支援,他的話至今印象深刻:“在科學的領域裡,我們要有胸懷,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

  畢業後留校任教,其中一項任務是教一群天才高中生程式設計,8周教學結束後,60個學生全部合格。我高高興興到系主任那拿薪水。

  系主任的桌上放著一沓學生對老師的點評,我要求看看,結果是慘不忍睹。

  學生們給我取綽號,把我的課堂稱為“8點開復劇場”,說我的課程讓人昏昏欲睡,天知道我當時自我感覺多麼良好。

  但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我主動請教熱門老師,他們教我,教學要有目光接觸,如果害羞,就看最後一排同學的頭頂;上臺緊張的話,雙手按著講臺,人家就看不出你在發抖。至今,我還保留著這些習慣。

  六、創新不重要,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教書工作兩年後,我加入了蘋果,之後到了SGI***美國視算科技公司***。在SGI做了一個很酷的三維瀏覽器,臺下有人用過嗎,沒有?當然,因為失敗了,100人左右的團隊,90人最後失業。

  這麼酷的產品為什麼失敗?因為科學家做產品,衡量的標準是“新”,但產業首先要求的是“有用”。

  我們的創業也是一樣——創新不重要,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七、我們需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2005年,谷歌準備進入中國,我想跳槽,結果東家微軟很生氣,問題很嚴重,把我和谷歌告上了法庭,微軟用上千萬美元僱用頂級的律師來阻擊我,媒體也質疑我的誠信。

  我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法律和計算機知識,堅持之下,官司取得了勝利。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八、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2005年9月,我開始了在谷歌的工作,我在這裡學到的不僅是最精確的搜尋技術、最大規模的資料中心,還有最好的創新模式和如何打造一個工程師最嚮往的公司。

  美國做過一個調查,人的一生平均換4到5個工作。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是要永遠保持的。

  九、追隨你的心,用它引領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個人總有些想堅持的東西。追隨你的心,用它引領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不要讓任何人的意見淹沒了你的心聲。

  十、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我這次選擇了創新工場,今年9月成立,每年嘗試20個新的創意,並拆分出3-5個獨立運營公司,我的目標是把它辦成創業的黃埔軍校。

  這個選擇正確嗎?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是錢?得到之後,會更快樂嗎?你的價值在哪裡?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我希望百年之後,我的墓誌銘上,留下的是這樣一段話:李開復***1961-20??***,熱心的教育者,經過寫作、網路、演講,他在中國崛起的時代幫助了眾多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稱呼他:“開復老師!”

  案例2: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走路特別、說話特別、寫字特別的腦癱患者,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一個腦癱博士是如何煉成的?”來自河南焦作農村的張大奎用不斷奮鬥的事蹟回答了這個並不簡單的問題。

  在大奎兩歲的時候,高燒39度一直不退,父母連夜把他送往鄉醫院,然而鄉下有限的治療條件導致了嚴重的後遺症。後來,父母把他抱到北京求醫,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回答:“核黃疸後遺症”,小腦機能嚴重受損,運動平衡、肌肉協調等功能有較大障礙,俗稱小腦癱瘓。

  醫生告訴他們,這樣的病在醫學上沒有好的治療方案,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自己的鍛鍊恢復部分身體機能,才能達到自理的狀態。大奎6歲之前只會在地上爬行,根本無法獨自站立。

  但是他的父母始終堅信專家的論斷,一直沒有放棄對他的培養。當時,還沒有今天這樣好的康復訓練機構和求助機制,大奎的父母自創了一套特別的鍛鍊方式。他們在兩棵大樹中間綁上兩根竹竿,類似雙槓,讓他雙臂架在上面練習腿力;後來又換成了繩子,他經常是走到一半就雙膝跪倒在地,膝蓋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他也曾想過放棄,但父母總是鼓勵他,只有加強訓練,大腿才能有力量,他才能學會走路。

  這樣的鍛鍊方式,不知道磨壞了多少雙鞋子。大奎的家庭本不富裕,母親只能給他買十幾元一雙的軍用膠鞋。由於他走路和保持平衡的姿勢只能是腳拖來拖去,所以一個月基本上要磨壞兩雙膠鞋。每當父親給他換鞋的時候,都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奎,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大奎理解父親的用意,他記住了這句話。每當自己累了、倦了的時候,腦海裡就浮現出父親的話。經過不懈的鍛鍊,9歲的時候他開始學會使用柺杖,能夠自己獨立行走了。

  長大了的大奎,看到同村的小夥伴都去上學,他也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母親知道以後,非常支援他。剛開始,他連筆都拿不好,更別說在本子上寫字了。母親只好手把手地教他寫字,又特意給他訂了大一些的本子,並畫上米字格。就這樣,大奎向人生邁出了新的一步。

  小學、初中、高中,儘管不容易,大奎還是以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學業,並在2002年考上黃河科技學院。就在他大專快畢業的時候,他猶豫了,是繼續讀書,還是就此結束?因為許多身體健全的名校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他這樣特殊的人,他不想再給父母添負擔了。父親知道他的想法後,開導他說:“奎,你要記得,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在父親的鼓勵下,張大奎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後,還在那裡讀完了研究生。讀研期間,他接觸到了更多優秀的老師,並在他們的指導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鍛鍊。這一經歷讓他更清楚地瞭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他不但學會了自理,而且還有了更大的夢想。

  大奎決定考博。幾經周折之後,他聯絡到了北京理工大學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專家樊孝忠教授。經過考慮後,老師同意了他的報考,但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自己。得到樊老師的允許,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備考當中。經過筆試,面試,還有漫長的等待,一路過關斬將,他終於成為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博士生。

  大奎創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蹟,他用如此與眾不同的方式感動了萬千學子,感動了世界。當別人讚賞他的成功時,他常常想起父親的話:“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成功創業的難點在於什麼
成功創業的典範
相關知識
成功創業的名人
艱苦創業的名人成功例子故事
成功自主創業的名人故事
年輕人成功創業的例子
窮人成功創業的事例
女人成功創業的經歷
中國人成功創業的故事
女人成功創業的經驗
成功創業的人面相特徵分析
女人自己成功創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