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或多或少影響著工作的選擇,創業的成功,但是初中學歷難道就只能幫人打雜,下面故事告訴我們,奮鬥就能改變命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初中畢業生創業 這可能嗎

  在國外,我們常常聽說各種小小CEO的故事,小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拎著包去上班,看起來雖然可愛,但不能不引發國人的思考:為什麼國外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覺悟,而我的孩子沒有?創業教育正在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就有了創業當老闆的願望!初中畢業生創業,這可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瞿海翔的故事!

  一個初中生的大夢想

  初中畢業生創業,“我是個笨人,我不比一般人聰明,我要超越,必須勤奮。”見到瞿海翔時,他從兜裡掏出一個小本子並解釋說,因記憶力差,他總隨身帶一個本子和一支筆,把平時突然想到的一句話、一個點子記錄下來,捕捉智慧的閃光點。

  這個習慣,使他收集了不少偶爾產生的創意。數年來,他記錄下160多項創意。其中幾項,還做成了專利。瞿海翔出生在射洪一個貧困山區,初中畢業,就開始學手藝、跟著父親賣豬肉。

  19歲時,初中畢業生創業,瞿海翔來到一個縣城的廠裡做生產工人,一呆就是五年半,長期單調乏味的工作讓他漸漸倦怠,想找一份“能讓人長進”的工作。婚後,瞿海翔到成都打拼。一個月340元的業務員,他做得有滋有味,付出多於他人一倍的努力,加上頭腦靈活,有創意想法多,在公司的三個月,瞿海翔一直穩坐銷售名的交椅。工資從個月340塊,後來漲到3200多塊。

  初中畢業生創業,“那時我次對自己有了認可,我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或許更寬。”瞿海翔決定把握好自己的特長,做個有心人,時刻記錄和積累新奇的創意想法,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此外,他還堅持每天記日記。

  即使打燒餅也要做老闆

  幾個月後,瞿海翔離開原來的公司,到了一家企業,經過幾個月拼博,他做上部門經理。這是他生平次做上管理人員,之後相繼又做過講師、培訓師。初中畢業生創業,不到五個月,瞿海翔又動了心思:如果一直做員工,無論再拼命,老闆將路子一斷,自己也只能捲鋪蓋走人。他暗暗發誓:即使是打燒餅賣,也一定要做老闆!

  瞿海翔翻出自己記錄創意的筆記本,湊了幾萬塊,開始做保健器械的創業。經過半年虧損之後終才開始掙錢,2002年,創業初步獲得成功。初中畢業生創業,兩年後,瞿海翔有了自己的保健用品公司。隨著利潤的擴大,經營的規模也一步步擴大。通過對所代理產品的研究,瞿海翔有了兩項專利。2005年,新公司開始運作,準備對新產品進行開發。然而, 因開發產品中遇到種種技術難題,折騰兩三年後,市場沒有開啟,公司也沒有起色。

  低谷的反彈

  初中畢業生創業,2008年,瞿海翔生了一場大病,公司倒閉,負債累累。更可怕的是,因為住院期間服用激素過多,他的體重急劇上升了60多斤,走路時才邁出幾步就要喘氣。為了還債,他不惜做各種工作掙錢,但因為實在太胖,竟然沒一家公司敢聘用他。

  “那時候幾乎跌落到人生的低谷,身上每天多隻有幾十塊錢。”瞿海翔回憶道,初中畢業生創業,來綿陽後,當時條件實在困窘,他不得不借宿在塘汛一位朋友家好幾年。因為沒錢,買不起肉吃,他又想出一招:每天來河邊釣魚,既能走動著減減肥,又能“開葷”。

  “有時候好不容易釣到魚,眼看有肉吃了,魚卻跑掉了。”釣魚的時候,善於觀察的瞿海翔再次發現了商機,“我想,要是有一種釣魚工具,讓魚吃到嘴裡就跑不掉多安逸。”他馬上掏出隨身的筆和本子記錄下這一想法。半年後,瞿海翔開始思考、設計,一種定點誘魚的誘魚器和爆炸魚鉤被設計出來。這兩個產品成了兩個專利,開始開發生產。初中畢業生創業,受到鼓舞的瞿海翔繼續開發生產香麥、特種釣餌、極硬拋竿等漁具產品,受到釣魚愛好者的追捧喜愛。瞿海翔又在網上做起了生意,現在光魚鉤每天就能賣出幾千個,他所欠下的債款正逐漸減少。

  初中畢業生創業,“如果當初我沒有記上那麼一筆,後來可能就不會去想設計釣魚產品,誘魚器和爆炸魚鉤也就不會出現。抓住瞬間的智慧,終將這靈感轉化成收益。”瞿海翔說,靠山山要倒,靠水水要枯,唯有靠自己是牢固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拼命走下去。”

  結語: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理,世界上也不缺少商機,只是我們無動於衷,即使看到了,也因為各種原因,不去嘗試,不敢去嘗試!創業與學歷無關,初中畢業生創業沒什麼不可能的,只要你肯思考,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他人羨慕的物件!

  案例2:初中畢業生憑一個小發明開啟創富路

  從一名普通一線工人到山東省首席技師;從一名初中畢業生到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的發明家;從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到資產過千萬,他用了14年。憑藉出色的創業理念和創業規劃,日前,他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威海青年創業形象大使”。他,就是李川,一個憑藉不懈努力,在威海締造了創業“神話”的年輕人。

  一個小發明,開啟創富路

  1996年,初中畢業的李川進入威海同泰集團,做了一名縫紉工人。隨後的6年裡,他先後幹過電工、鍋爐工,雖然都是再平凡不過的崗位,但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李川都不甘於僅僅做一名合格的工人,而要成為“專家”。工作時間,他精研業務,做到“幹一行精一行”;業餘時間,他不斷學習從小就感興趣的電氣知識,儲備了大量的相關知識。

  2002年初,在一次生產排程會上,公司負責人提出要降低生產成本,節能增效。這時,李川想到了公司1000多臺的縫紉機。他發現,縫紉機只有在機針接觸面料時,機器的運轉才算有效工作,其餘時間都是在空轉,非常耗電。而通過進一步的調查,他發現廠裡的縫紉裝置有50%的時間都處於空轉狀態。“ 如果能夠發明一種節電器,降低縫紉機空轉時的耗電量,將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了這個想法後,李川立即開始在家搞起了研究。

  此時,幾年來積累的電氣知識終於派上了用場。經過近半年的反覆研究和試驗,李川發明的第一個縫紉機節電器終於做了出來,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發明。經過試驗,安裝上這種節電器後,縫紉機能節電30%以上。

  發明成功的喜悅讓李川敏銳地意識到,這個發明為他打開了一條光明的創富之路。

  銷售節電器,淘得“第一桶金”

  2003年初,李川在工作之餘註冊了個體工商戶,憑藉一臺電腦、一把電烙鐵、一個萬用表和鉗子、螺絲刀等基本工具,他與妻子在家中開始了縫紉機節電器的生產工作。

  至今,李川仍清楚地記得他贏得第一個客戶時的情景。2003年1月的一天,李川走出家門,推銷自己的產品。在經歷了十餘次失敗後,李川喪氣地走進了當天要跑的最後一家繡品企業。在企業經理辦公室,李川介紹了縫紉機節電器的優勢。出乎李川的意料,該企業經理對這個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對 30%的節電效果還有些懷疑。為了驗證產品的效能,李川將一個樣品留在了企業。一週以後,該企業經理興奮地給李川打來電話說,“你的縫紉機節電器確實能節電30%,我們先訂貨260臺。”在隨後的一個月裡,該企業又連續追加訂單,投資近4萬元為所有的縫紉機都安裝了節電器。後來李川得知,該企業因為裝置耗電巨大,本來需要投資數十萬元增加供電容量,縫紉機節電器的出現正好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這個小東西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該企業經理對李川說。

  這次成功的推銷不但大大增強了李川的創業信心,也讓每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的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適時轉型,發明創造財富

  看到自己的發明帶來了利潤,2003年2月,李川為該產品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不料,在隨後的兩年裡,隨著節電技術的發展和仿冒品的增多,李川的產品銷售遇到了瓶頸。而此時,李川的身邊出現了另一個機遇。

  2005年,李川從一位在華東數控工作的朋友處聽說,現有的機床電磁吸盤控制器極易損壞,急需一種更先進的替代產品。李川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於是,他開始了新“電磁吸盤控制器”的研究。僅僅用了一個月,李川便把新產品研製了出來。新產品送到華東數控進行了3個月的測試後,效果非常好,李川於是決定大批量生產,但卻受到資金不足的制約。

  2006年9月,李川研發的產品隨著出口機床走出了國門,而他也憑藉手中的5個國家發明專利,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同泰集團的決策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進軍高新技術領域的良機。於是,公司決定在資金上給李川支援,成立了專門從事機床電器的研發和生產的威海琢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李川出任公司總經理。

  威海琢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後,與哈工大***威海***建立了產學研全方位合作關係。目前,公司經過2年多的發展,已擁有員工20多人,其中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就有10人,公司淨資產已愈1500萬。

  走過7年創業路的李川,目前不但是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的“威海市首屆十大發明家”“山東省首席技師”,日前更被中央電視臺《青年創業中國強,我是城市榜樣》活動評為“威海青年創業形象大使”。市委書記、市人大會主任王培廷這樣評價李川,“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質,具有勇於開拓的精神,具有堅定執著的信念。”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促使李川在創業路上一步步邁向成功。

  然而,李川卻沒有滿足。目前,他正在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立志要把企業做大做強,爭取讓公司在5到8年內上市。
 

初中畢業生創業故事
初期創業做什麼
相關知識
初中生的創業成功故事
初中輟學創業故事
阿里農業創富故事
初中學歷創業推薦專案
初中勵志教育故事
初中關於勵志故事的演講稿
初中英語勵志故事
激勵初中生的勵志故事
給初中生的勵志故事
初中編寫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