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人物事蹟訪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創業的人在春天裡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創業者多看看那些創業人物的事蹟,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她2次創業外賣只送面,如今饞師兄估值達2000萬

  “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這是饞師兄在位於成都軟體園店的標語。

  成都軟體園天華路被成都人譽為“小吃一條街”,幾百米的小街上雲集了眾多面館、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險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調滿滿,擠滿了顧客。據創始人陳蘭介紹,饞師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線的新興餐飲公司,因為通過兩年技術研發,解決了麵條在煮熟後不能久放的難題。

  饞師兄憑藉這一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以“我們外賣只送面”的精準定位在軟體園打開了知名度和市場。

  這家店據說僅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立項、裝修、開業。

  “當時我們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這家要轉讓的鋪面,但是房東只給了我們不到一週的時間籌措資金,於是我們緊急啟動了眾籌計劃,在短短三天內就超額三倍完成了眾籌。”說起眾籌的火爆,陳蘭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

  這便是饞師兄的第一家門店。

  據陳蘭講,饞師兄的團隊是由廣告創意人、影視導演、資深餐飲行業運營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廚跨界組成的專業團隊,全職員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饞師兄有生產部、品牌部、營運部,除了品質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本身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獨門技藝,外賣只送面

  在寫字樓和白領人群較為密集的地區,外賣自然而然成為了剛需。

  而陳蘭正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通過調研,她發現目前外賣基本上只有米飯的選擇,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喜歡吃麵。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寧願吃兩個饅頭也不願意吃盒飯。

  麵條和米飯一樣,都是主食,是剛需。就世界範圍來說,吃麵食的人口比例大於米飯,中國地區不一樣,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廣深這樣的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大城市來說,比例比較均衡。

  “外賣市場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佔有半壁江山。”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有一款可以外賣的麵條?她就此諮詢了身邊很多喜歡吃麵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很需要這樣的一碗麵。

  於是,陳蘭便開啟了2年的研發之路,而這已經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了。

  他們先期投入了100多萬進行產品研發,包括建立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

  當前,已經完成產品標準化,建成一個目標日承載量2000份的中央廚房。外賣上線100多天,老客戶佔比達到60%。

  對於外賣送面,更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面送到你面前時不是已經坨了就是涼了,從而嚴重的影響了食麵時的口感。

  對此,陳蘭苦心研究兩年的技術終於派上了用場。

  “保證麵條口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

  她向i黑馬解釋到,面不坨其實是通過原材料選擇、麵條生產、產品製作等環節環相扣,最終綜合呈現的結果。

  饞師兄通過改變麵條中麵粉、雞蛋等食材的配比***絕不含任何違規新增劑***,解決了麵條煮熟後無法長時間存放、外賣影響口感等現實難題。

  而對於送餐時的溫度問題,饞師兄則是全程80度恆溫。

  當i黑馬向陳蘭詢問今後會不會推出其他主食時,陳蘭則搖搖頭說到。

  “‘外賣只送面’是饞師兄的品牌口號,要讓大家一眼就能記住我們,我們想在麵條這個細分領域結出一顆碩果”

  似乎說到這裡時,陳蘭更加堅定了她的語氣。

  當然,這裡也有在陳蘭看來的一些難題。

  “其實這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問題,比如:平臺對商家的影響和制約,第三方配送客戶體驗的困擾,外賣平臺前期燒錢形成消費者貪便宜的習慣等問題。”

  而對於外賣平臺燒錢的說法,陳蘭認為,饞師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設中會相對的投入基礎建設,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現在,各大平臺也在不斷合併和重組,我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市場一定會趨於理性,迴歸商業的本質,平臺燒錢也已慢慢在降溫。

  目前,饞師兄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達2000萬元。老客戶復購率能夠達到60%,消費10次以上的復夠率能夠達到11%。

  饞師兄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半年內開6-8家線下體驗店。

  而擴大配送範圍也成為了其目標之內的計劃。

  “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實體體驗店即外賣配送點,未來我們將覆蓋整個城市,實體店2-3公里範圍的寫字樓都可以覆蓋我們的外賣。”

  二次創業,“痛”並快樂著

  饞師兄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她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並且勇於嘗試。

  陳蘭在創立饞師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從那時起到現在已有7年了。

  而創立“饞師兄”正是我們前中所說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寫字樓裡面“無面不歡”的這群人,同時,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帶向全國。

  她說,每當取得一個階段性成功或解決一個重大難題時是最開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時,往往是公司面臨缺錢缺人才之時。

  “最困難還是資金。”陳蘭對i黑馬說。

  在她眼中看來,饞師兄的團隊、方向、目標都很明確,而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很專業很優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個想法變成現實,整個流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斷試錯很重要。

  創業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生活充滿無限的精彩,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需要創業者有一顆頑強的心臟。

  這是陳蘭對於創業意義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應當必備的。

  創業是持續進行中的狀態,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有許多創業者無法平衡自己與家庭的問題。

  對於陳蘭這樣一位女性創業者來說,更加難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在創業的過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見縫插針的參與,並且提高每次活動的質量,讓相處的時光都儘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況下,要跟他們多溝通多表達,爭取他們發自內心的支援。

  “現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饞師兄上,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外賣麵條的第一品牌”。

  這是最後陳蘭對i黑馬說的一句話。從話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時也透露著她對饞師兄品牌的愛。

  就像開篇所說,“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收到這張美食“名片”。

  二:

  從10元闖深圳到身家612億 他是怎麼做到的

  1993年,他揣著400元到深圳,出了車站,身上僅剩10元錢。他一度流落街頭,以撿廢銅爛鐵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經身價超612億,排名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是誰,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不甘平庸的農村小夥

  1970年,王文銀出身於安徽省河灣村,從小家境貧寒的他,發誓要幹出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1990年,剛大學畢業的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個月工資近400元。然而,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他看不到出頭之日。

  1992年,22歲的他選擇到深圳,這裡是創業者的天堂。當時,他的行李只有一個牛仔包,包裡就裝著衣服和一個夢。

  身上揣著400塊錢, 到了深圳只剩下十塊錢!10塊錢,王文銀花了三天。沒地方住,就睡在水泥管子裡。

  被開除的工廠員工

  幸運的是,他找到一份在燈泡廠的工作,月薪3千,手下有800個女工。當時,用於燈泡的鎢絲極細,需要女工壓接到燈泡裡去,很多人眼睛勞累流血。

  王文銀因此帶領工人罷工,結果這些參與者全被老闆開除。王文銀只好將自己的薪水分給眾人。他一度流落街頭,和工友們撿拾廢銅爛鐵為生。

  最牛倉庫管理員,賺得500萬

  一個星期後,他進入了一家港資企業當倉庫保管員。他租了間3平米的小屋,有一天下雨,他一覺醒來時,雨水已經淹沒了床腳。

  好好的白領不做,卻要到深圳受這份苦,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然而,僅僅1個月,他便表現出了令人吃驚的天分。

  管理倉庫,要和各種物料打交道。他所在工廠有幾千種纜線、插頭、連線件,王文銀竟然把這些物料編碼全都記在了腦子裡。

  不需要查閱資料,幾千個物料編碼張口就來,王文銀成了香港總部和製造部門最受歡迎的倉庫保管員。“像高考一樣,用心去記,一週就記住了。”王文銀說得很輕鬆。

  僅僅1年時間,他就從最底層的倉庫管理員,升到工廠的總經理助理,連升七級!

  接下來2年,他從總經理助理到營業部主管、廠長、副總經理、總經理,他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萬。

  睡車間的工廠老闆

  1997年,王文銀投資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深圳攜威電源線廠。三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加上對行業的熟悉,讓他很有信心幹出一番事業。

  工廠成立了,王文銀和工人一起加班加點,晚上就和衣睡在車間。第一個月,工廠就實現盈利;僅用3個月時間,工廠由月銷售額20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達到規模化經營。

  宣稱倒閉,測試供應商

  接下來的發展較順利,幾乎每年都增加一個新工廠。他開始深入研究很多企業成敗的經驗,並將許多企業家失敗的總結貼在自家的牆上。最後的結論是:大部分企業是敗在合作伙伴手中。

  為了甄別哪些合作廠商可以長期合作、患難與共,王文銀向外界宣稱:下屬的一個工廠將要倒閉了。當時這家工廠大約欠供應商5000萬元貨款。

  “其實我已經準備了將近一個億的資金準備還這些貨款。訊息傳出後,各個供貨商表現不一。有的立馬翻臉不認人,上門逼債,喊打喊殺,大有不還錢就要你玩完的架勢。而有些人就說:‘你欠的貨款可以等你有錢的時候再還’。”王文銀說。最後,不逼債的供應商大多成為了他的戰略合作伙伴。

  賺大錢要把握趨勢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王文銀開始研究全球經濟危機的規律,他認為“賺大錢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趨勢和格局”。

  2005年,因為安徽銅陵一個銅線杆專案在深圳招商,王文銀偶然進入銅產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銅價跌到2萬多元,他果斷買入十幾萬噸的現貨和30萬噸的期貨。最終,他以4-8萬元一噸的價格出手,獲利豐厚。

  2014年,福布斯排名中,王文銀身價達612億。2015年,王文銀名列胡潤中國百富榜第27位,身價超過京東集團劉強東。

創業成功人士故事經歷
自主創業人物故事
相關知識
自主創業人物事蹟訪談
創業人物事蹟訪談記錄
創業人士事蹟訪談
殘疾人自主創業成功事蹟
自主創業人物故事
大學生自主創業典型事蹟
自主創業先進事蹟報告
自主創業典型事蹟材料有哪些
自主創業典型事蹟
自主創業餐飲事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