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和一點補充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導讀:《狂人日記》是1918年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首次採用了“魯迅”這個筆名,抨擊出了社會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發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這篇文章也被收錄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當中。

  “吃人”……起來很不可思議……

  《狂人日記》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為“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眾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為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凶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凶殘的目光看著“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凶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 “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 別再沉睡了,崛起吧。

  補充分析: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患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帶著顯著的“多疑”特徵,或反過來說,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著重表現的是狂人的“多疑”。

水滸傳第一回讀後感四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書筆記之二
相關知識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和一點補充分析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精選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範文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概述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摘抄
勵志小說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摘抄
海明威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