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基礎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蜻蜓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均翅亞目***束翅亞目***,間翅亞目有僅三種蜻蜓分別是在日本印度中國,此亞目有活化石之稱,中國的最古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蜻蜓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蜻蜓的外型特徵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著頭的絕大部分,有三個單眼,複眼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複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其咀嚼式口器發達,強大有力。

  蜻蜓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一般為5公分。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

  蜻蜓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水蠆”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

  蜻蜓的傳說及藥用

  許多蜻蜓科擁有與學名相關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鷹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與分類學和事實無關的眾多名稱傳統上一直用於蜻蜓,例如叮馬蜻蜓。在美國南方,蜻蜓亦稱為「蛇醫」,因為人們迷信,蜻蜓能讓生病的蛇恢復健康。「魔鬼補衣針」一詞源自蜻蜓會縫住兒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別是行為不檢的兒童。事實上,蜻蜓對人是沒有危害的。

  藥用:蜻蜓性微寒,無毒。能強陰,止精,亦可壯陽暖腎。

  蜻蜓的分佈範圍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貴州等省;長痣綠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市自治區

  有分佈;玉帶蜻僅產於中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區。

  蜻蜓的分類地位

  分類地位昆蟲綱Insecta蜻蜓目Odonata 間翅亞目 Anisozygoptera該亞目是蜻蜓目下最小的一個亞目現已有三屬三種昆蟲。間翅亞目昆蟲的特徵介於均翅亞目與差翅亞目之間。特點,中型昆蟲,頭大且轉動靈活, 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腹部細長,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節腹面。翅基部不呈柄狀,後翅大於前翅。

  僅有的3種,一種產於喜馬拉雅山南側,一種產於日本,一種為產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的Epiophlebia sinensis***2011年發表的新種*** 。是古老類γτ群的孑遺後代,有活化石之稱。2011年到2012年1月通過德國,中國,寮國,尼泊爾和日本學者的聯合協作研究,通過對世界Epiophlebia屬已知3種的DNA的系統學分析,結論是中國黑龍江省發現的新種比已知分佈喜馬拉雅南部和日本的種古老,早期已知的2個種屬於後期分化出來的種。經過多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昔蜓在進化樹上比日本昔蜓和印度昔蜓更為古老。這是世界昆蟲界的重大發現,該昔蜓被命名為中華昔蜓Epiophlebia sinensis 生活習性昔蜓,形態間於差翅亞目***蜻類和蜓類***和均翅亞目***豆娘豔娘類***之間。身體接近於蜓類,但是前後翅結構接近豆娘類。昔蜓在古代時較為常見,東北蜻蜓化石也常出產,後至新生代以後逐漸稀少。

“的人還:

商標註冊的知識
股市基礎知識
相關知識
蜻蜓基礎知識
怎麼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基礎知識
初三英語基礎知識點總結整理
歌唱發聲的基礎知識與發聲練習2
小學語文語法基礎知識
幼兒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試題
四川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以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含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