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家風與社會發展、民族興衰息息相關,我們要把家風培育和傳承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家風可以教得到更多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家或者社會都要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是約束人們行為的一個準則。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人們用這個準則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保障社會的***。家規就是家風,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尊老愛幼、孝老愛親、勤儉節約、與人為善、樂於助人R22;R22;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我的父母都是鄉下人,父親75歲,母親74歲,他們沒有上過一天學,雖然他們不善言辭,但是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許多優良傳統,如勤儉持家、孝老愛親、誠實守信、與人為善等。其中與人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麼尖酸刻薄,我們沒有看過她的一次笑臉,沒有聽過她一句溫暖的話,更不要談關愛了。對於我們來說,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爺爺的晚年幾乎是在我家度過的,吃喝拉撒她從不過問,死後卻哭得比誰都悲痛欲絕,不瞭解的人還以為她有多孝順呢?殊不知這些只不過是做戲罷了。雖然我不信什麼善有善報,但是事情卻就偏這麼邪門,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癱瘓。在外人看來,這是罪有應得,可是母親表現的大度卻讓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沒有時間照顧大伯母時,母親經常給她送飯,這讓年幼的我們十分不解,不過當我為人父母時我明白了。母親是在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要與人為善,對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親和鄰里的關係十分融洽。正因為如此,每天晚上我們家屋子裡總是坐滿人,鄰居喜歡來我家喝茶,聊天,感覺他們和鄰里有說不完的話。對待那些子女放棄不管的老人,母親對他們更是格外照顧。雖然母親年紀大,可總是心繫他人。20XX年臘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親那裡幫忙做豆腐。一個70歲左右的鄰居來串門,這是一個無人照管的老人,兒女與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經獨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臉上寫滿了孤獨無助。母親留他在家中吃飯後,還送了一些豆腐給他過年,出門時還反覆叮囑。我把這一幕看在眼裡,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獨自在鄉下,本身就需要子女關愛,可是他們卻十分體貼我們,從不抱怨。他們在儘量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不忘樂於助人。向他們這樣的農村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17歲孩子的母親,我始終牢記父母教給我的優良家風,並且把這些也傳承給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現讓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時刻展現。記得小學三年級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來對我說:媽媽,我把今天的零用錢送給奶奶了。接著他告訴了我真相,原來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錢送給奶奶做車費了。我聽了後給予他高度讚揚,並且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現在的他和身邊的朋友相處也十分和諧,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對他的影響吧!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家風是每家每戶的座右銘。有了它,小家才能夠和諧;有了它,由千千萬萬小家彙集的大家才能夠***;有了它,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自立,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遠!銘記優良家風,傳承優良家風,我們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夠更堅定!

  篇二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裡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餘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麼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後,她講道:家風家訓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李嘉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後的感受,她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裡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

  篇三

  日前,全國婦聯、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聯合通知。通知指出,20XX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按照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央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今年“六一”將以教育引導兒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家教為重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讓兒童度過一個幸福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風培育,自然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家長。

  前不久發生在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的事件讓人心痛也令人反思。13歲的副班長小賜利用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向班上同學要錢,錢沒給夠,竟逼迫同學***喝尿。小賜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而且還持續了幾年,他的父母恐怕難辭其咎--看看他們的做法:先是答應退還索要錢物,之後就是否認還反說大人聯合誣陷孩子--暫且不說事件如何處理,但小賜父母不得當的處事方式肯定會給小賜造成不好的影響,家長護著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前提是要弄清事實,明辨是非。或許小賜父母或許根本就沒想過“家風”這件事吧。有句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會被留下怎麼的痕跡,最大的責任,在家長,在家庭。由此可見,家風培育有多重要!

  培育家風要有長遠意識,從娃娃抓起。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大家都寵著護著,遇到孩子做得不好不對的事往往以“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為由,視而不見,不以為然。但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少兒時期是一個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樣的不重視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形成“做什麼都無所謂”的心理,而壞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要想給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就注重教風的培育和養成。

  踐行家風要身體力行,潤物無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最為直觀、直接的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風的弘揚與傳承,不是物質的堆砌,不能靠打靠罵靠蒼白無力地說道理,身教更勝於言傳。當家長在質問孩子說出“我給你好吃好喝,你怎麼不學好”時,是否應該反思自己給孩子做了怎樣的“示範”。父慈則子孝,兄友則弟恭。孩子是父母行為的鏡子,培育家風,家長要管好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則。

  家風與社會發展、民族興衰息息相關,良好的家風一定要從小培養。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良好的教風,從來都不能繞開孩子,而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把家風培育和傳承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家風可以教得到更多的重視。讓孩子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六一”,是所有人共同的心願。在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日子裡,把注重家風放到心上,給孩子準備一份受益終生的“大禮”,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未來負責。

  

極致工匠精神學習心得
傳承文明活動心得
相關知識
傳承優良家風心得體會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演講稿範文
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6篇
傳承優良家風倡議書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_中華好家風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_中華好家風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小學優秀家教心得體會
傳承文明學習心得體會
傳承長征精神心得體會範文
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