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痙攣科學用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胃腸痙攣是由於進食時吞下氣體,或中和胃酸、細菌發酵產氣過多,或進食刺激性食物、食物過敏時出現的一種急性腹痛症狀。 胃腸痙攣用藥要科學,下面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溴丙胺太林片

  又稱普魯本辛,為化學合成藥。對胃腸道平滑肌有選擇性作用,且作用較強和持久,並在一定程度減少胃液分泌,二者均起解痙、止痛作用。臨床上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輔助治療,也用於胃炎、胰腺炎、膽汁排洩障礙、遺尿、多汗症、胃腸痙攣和妊娠嘔吐。

  劑量和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天3~4次,餐前服,睡前30毫克;兒童,每次每公斤體重2毫克,分4次服;治療遺尿症,可於睡前服15~45毫克。不良反應有口乾、視力模糊、尿瀦留、便祕、頭痛、心悸等,減量或停藥後可消失。手術前和青光眼者禁用;心臟病者慎用。

  顛茄流浸膏

  顛茄流浸膏,或顛茄浸膏片、酊、合劑,是從顛茄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抑制腺體分泌。臨床上用於胃腸道、腎臟、膽囊痙攣性絞痛,以及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疼痛等。

  劑量和用法:

  成人,片劑,每次1~2片;酊劑,每次0.3~1毫升;流浸膏,每次0.01~0.03毫升;浸膏,每次10~30毫克;合劑,每次10~20毫升;均為每天3次,或囑醫囑。不良反應:可有心悸、臉紅、口乾、腹脹、便祕等。青光眼患者忌服。

  苯羥甲胺片

  又稱痛痙平,為化學合成藥。除有胃腸道解痙作用外,還有抑制腺體分泌、鎮痛、抗組胺和類似罌蕈樣平滑肌鬆馳作用。臨床上用於胃腸道解痙鎮痛、過敏性鼻炎。

  劑量和用法:

  口服,用於胃腸道痙攣,成人每次1~3毫克,每天3~4次;用於過敏性鼻炎、感冒可用含片,每次1片,每天3次含服。不良反應除上述外,還有口苦。禁忌症同上。

  除此之外,用於胃腸痙攣的非處方藥還有一些,如氫溴酸山茛菪鹼片、胃立康片、胃腸安丸等。希望大家根據上述藥物舉一反三,對症下藥,必要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胃炎吃什麼藥
感冒科學用藥方法
相關知識
胃腸痙攣科學用藥
胃病科學用藥知識
感冒科學用藥方法
頭痛科學用藥
腳氣科學用藥原則
水稻科學用藥的原則有哪些
科學用藥與健康關係的文章
科學用藥與健康關係的文章
胃痙攣吃什麼藥最有效
胃痙攣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