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會飛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風箏之所以能飛起來,是由於存在升力更或說是揚力,即風箏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可以用泊努利定理來解釋,不可壓流中,速壓和靜壓之和為常數。速壓是因為流體的運動產生的壓力,靜壓即是氣壓。當流體流動時,靜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減小,同時速壓會從零開始增長,大小等於靜壓的減小量。

  揚力的產生:風箏在空中受風,空氣會分成上下流層。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而產生的,這正是風箏能夠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揚力的產生有2個要素:***1***風力;***2***牽引力。在風力、牽引力和由此產生的揚力三個力的作用下,風箏在空中基本上是達到受力平衡的。

  風箏在空中的受力圖風箏在空中的受力:風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風箏受風的角度和上揚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線方便地控制。幾次練習後放風箏者會很快掌握控制風箏的技巧:放風箏的時候,一般是一抽一放。

  抽的時候,因為風箏提線一般放在風箏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牽引力可以控制風箏角度變小,上揚力增加,風箏穩步上升;放的時候,即平衡的風箏牽引力變小,在風力和揚力的合力作用下,風箏會飛高飛遠,但是必須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風箏的角度穩定。

天空會下雨的原因
眼淚流不完的原因
相關知識
風箏會飛的原因
雞不會飛的原因
飛機要迎風起飛的原因
風寒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風寒感冒的原因是什麼
風寒感冒的原因
聯想膝上型電腦風扇不轉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海鷗總追著輪船飛的原因
熟透了的蘋果容易被風吹下來的原因
爬山小腿會疼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