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功夫的練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本質是門武術,如何練出太極真功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功夫,練習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三心二意,全神貫注打完太極拳後,你會發現身心輕鬆愉悅。

  一、有恆心

  因為練習太極拳的基本要點就是有恆,如果沒有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寧可不學,以免徒耗精神和時間。因為太極拳在初學時毫無趣味可言,它不如少林拳能引人入勝,所以性情暴燥者不足論此。

  相反,學習者如能持之以恆,則日計不足,月計有餘,一年後就可化去僵滯,鬆開內勁,達於佳境,5年後即可小成,20年後或許可以大成以上是對確實練功者而言。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非常好,但是需要長期練習才能體現,太極拳是一種慢上身的功夫,練好太極拳能提高身體機能。

  二、有專心

  具有這一精神,則可事半功倍,成功速而造就深。

  三、不怠學

  雖於嚴寒酷暑之時,仍然堅持練習,從不間斷。

  四、莫分歧

  不可貪多而雜,只應求簡而精。

  學習太極拳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學習太極拳要分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練習要領,需細心領會。

  五、不越級

  練習就循序漸進,不可貪圖速度而越級修煉。如果拳勢中,上式未熟強習下式,姿勢未準即求用法,推手未全就從事大捋,刀劍未精貪學扎杆,諸如此類,以致乖謬成型,反而一無所成。

  須知登高必由卑,行遠必自近。欲速不達,萬事皆然,太極拳豈能例外。

  除上述數點外,對於從師亦很重要。在未求教前,應當瞭解其人是否藝高德厚,能否祕授真傳,正所謂取法乎上,或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否則枉費精神、時間與金錢,徒勞終身,一無所獲。同時,既得名師,務求虛心請教,竭誠侍奉,否則雖有問道之志,恐亦不易的得其真傳。練到有相當程度後,對養氣韜藏兩種功夫亦不可不力加研究。

  因為太極拳的意旨,在於心冶神固,以養氣為歸,萬不可好勝鬥狠,奮袂攘衿,怒目切齒,持血氣之勇,以匹夫之能。

  還應當具備有若無,實若虛的涵養功夫,對自己所練的功夫深自祕惜,晦藏不露。切勿驕矜,須知強中尚有強中手。諺雲:“打死拳教師,淹死善泅者”。多為失慎所致,習者不可不大澈大悟。

  太極拳訓練方法

  ①打太極拳不可以意氣用事,要精神力集中;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太極拳的連貫性要好;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打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

  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

  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都是很規範的要領,如果我們想打一套漂亮的太極,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一起學習。太極拳的保健作用不僅對身體健康好,對心情健康也是有益的。

  學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速度要均勻

  初學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掌握好。熟練以後,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2.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3.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運動雖然不如體操運動和其他長拳運動劇烈,但是由於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彎曲情況下做慢動作,加之要求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所以,還是有一定運動量的。

  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另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所以,初學的人練完一兩趟“簡化太極拳”,往往會感到兩腿痠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堅持練下去,這種腿部痠痛現象,就會消失。

  每次鍛鍊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一般健康無病的人,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

  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送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總之,在初練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如何練出太極真功夫
練習太極真功夫的技巧
相關知識
太極真功夫的練習方法
太極拳貓步的練習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貓步的練習方法和常見問題有哪些
太極拳鬆靜的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真功夫的技巧
陰陽是學習太極真功夫的真諦
馬虹太極拳發勁的學習方法
武當太乙乾坤掌的練習方法
太極樁功的練習方法及要點
如何練出太極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