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為什麼是方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電視機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映象管成像,當時為什麼沒做成圓形的?而是方形的呢?接下來請閱讀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原因:

  :

  電視機開始真的是圓的哦,那外形,就像早期的雷達螢幕哦,即使是有了電子槍映象管,做成圓的***實際上是球星表面的一部分***也是最方便的。從書本到圖畫,再到比電視產生的更早的電影,都是方的了。這也有雙眼視野的問題,人的雙眼重合部分的視野基本是在一個長方形範圍內,其他的部分容易被忽略。

  其實20世紀50年代美國電影工業就開始了寬銀幕的革新以對抗新興的電視媒體,最有名的當屬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CinemaScope技術,這一技術銀幕尺寸比當時一般電影的銀幕尺寸要大很多,長寬比為2.55:1***後來略微縮減***,對其的宣傳語是:不用眼鏡就能看到的視覺奇觀。後來,由於CinemaScope本身的一些光學缺陷,這一技術慢慢衰落了。70年代後改進版的寬銀幕制式Panavision***2.35:1或2.40:1***逐漸被廣泛運用至今。與遮幅寬銀幕***美國為1.85:1,歐洲為1.66:1***一同成為當代電影的主流寬高比。

  在液晶顯示器大行其道之前,顯示器用的都是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從雷達螢幕到示波器到電視機都是如此,基本原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學物理教材都有……電子束轟擊塗有熒光材料的內表面讓其發光

  電子束是由垂直和水平兩個磁場/電場控制的。所以對於輸入訊號來說,顯然是矩形畫面最簡單,控制起來比較方便,如果是圓形,意味著要麼每行掃描長度不等,要麼仍然等長掃描但會浪費一部分掃描時間。所以對於顯示來說,方向的比較方便。我不是很清楚模擬時代的訊號是如何傳輸的,不過應該有個時間訊號作為標準提示電子槍開始掃描下一行,如果畫面本身是圓形的,訊號本身的傳輸也會略為複雜。

  示波器裡基本都用電壓作為偏轉電子束的方式,一個很顯然的原因是這樣電壓大小和電子位移是線性關係,所以便於直接測量訊號。不過缺陷就是電壓畢竟只能提供一個方向的加速度,不會影響電子原速度方向上的分量,所以偏轉效率不高,映象管必須得做的足夠長。所以你要是想要個24寸的顯示器估計得佔半個房間大小。

  而使用磁場偏轉就好的多,比較電子在磁場力總是受到垂直其運動方向的力,直接做圓周運動都有可能,所以偏轉角度可以非常大,映象管的長度就可以短很多了。

  電視機的相關知識拓展:

  電視,是指利用電子裝置傳送活動影象的技術及裝置,即電視接收機,是重要的廣播和通訊方式。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影象,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影象。電視系統的傳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訊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的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影象。各國電視訊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

  電視訊號從點到面的順序取樣、傳送和復現是靠掃描來完成的。各國的電視掃描制式不盡相同,在中國是每秒25幀,每幀625行。每行從左到右掃描,每幀按隔行從上到下分奇數行、偶數行兩場掃完,用以減少閃爍感覺。掃描過程中傳送影象資訊。當掃描電子束從上一行正程結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點前的行逆程回掃線,以及每場從上到下掃完,回到上面的場逆程回掃線均應予以消隱。在行場消隱期間傳送行場同步訊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準確地重現原始影象。

  電視攝像是將景物的光像聚焦於攝像管的光敏***或光導***靶面上,靶面各點的光電子的激發或光電導的變化情況隨光像各點的亮度而異。當用電子束對靶面掃描時,即產生一個幅度正比於各點景物光像亮度的電訊號。傳送到電視接收機中使映象管螢幕的掃描電子束隨輸入訊號的強弱而變。當與傳送端同步掃描時,映象管的螢幕上即顯現傳送的原始影象。

  電視訊號傳輸分配的過程,以轉播其他城市中的實況為例,一般從攝像機、電視中心或轉播車,再經微波中繼線路、發射臺,最後到使用者電視接收機。此外,電視廣播衛星和電纜電視也分別是全國性和城市區域性電視傳輸分配的有效手段。

吊蘭開花為什麼能淨化空氣
電腦為什麼看不了圖片
相關知識
電視機為什麼是方的
電視機為什麼打不開_電視機打不開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河流為什麼是彎的
有關於太陽為什麼是圓的腦筋急轉彎
百合為什麼是苦的
腦筋急轉彎飛機為什麼會飛的答案
腦筋急轉彎兔子眼睛為什麼是紅的
天為什麼是藍的腦筋急轉彎
腦筋急轉彎地球為什麼是圓的
腦筋急轉彎海水為什麼是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