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用藥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低血壓患者中輕的無任何症狀;輕微症狀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消化不良;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昏厥等。 專家提醒,鑑於低血壓可能引發憂鬱症、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等病症,應該積極重視低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很多患者對低血壓都有很多疑問,準備小編總結了出現最多的問題,下面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1.是不是所有的低血壓都要用藥?

  低血壓要不要服藥存在疑問。

  一般而言,醫學上將低血壓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低血壓吃不吃藥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還要看各人的具體情況。通常認為,血壓若長期保持在90/60 mmHg或以下時,可稱為“低血壓”。

  有人天生就在此指標之下而已經適應,生活的也還好,就不需要用藥。也就是說不屬病理性低血壓,一般不必服用升壓藥等相關藥物。只要適當注意營養,保證能量供給,並持之以恆地參加體育運動,改善體質,即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肌功能。同時也可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或在可控的範圍內。

  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除動脈血壓低於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頭暈、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狀,當長時間站立或者由臥位***或坐位、蹲位***轉為站立時,上述症狀更為明顯。低血壓病又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急性低血壓多見於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慢性低血壓可有遺傳傾向,也可繼發於某些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不良、內分泌功能紊亂、傳染性疾病恢復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壓藥時。對這類患者要及時就醫,及時對症服藥,以免延誤病情,引發缺血性腦卒中。

  2. 不同低血壓如何用藥?

  用藥前要首先看是否屬於真正的低血壓病。

  區分一過性的、進食後引起的,偶發的,藥物引起的不同情況;區分低血糖引起的頭暈、營養不良造成的乏力等。自己不能隨意服用升壓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一些常用藥如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硝酸酯類製劑、抗抑鬱藥、抗帕金森病藥物等,可通過降低迴圈血量或增加外周血量或影響交感神經活性而引起藥物性低血壓。這時候就要看停藥後,是否血壓可以恢復正常。

  還要回憶用藥史。凡服用降壓、血管擴張、抗震顫、抗抑鬱、抗焦慮、抗心律失常等藥物,且用藥時間較長或劑量過大,都可能導致低血壓。

  夏天氣溫變化,小心低血壓引起中風 ,患者不要擅自停藥。

  總之,無論是加藥、減藥、換藥,均需要和大夫溝通,在他們專業的指導下,方可做出合適的調整。

  3.用西藥還是中藥?

  對於急性或症狀非常明顯的低血壓,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立刻用西醫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急需提高血容量的病症、需要短暫升高血壓的情況、暈厥情況發生時,可以用西藥治療。最好先半量試用,無不良反應者方可在嚴密觀察下全量使用。用藥前一定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和禁忌證。當出現頭暈、出汗、心悸甚至昏倒等低血壓明顯症狀時,可選用***、***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需要短暫升高血壓,改善症狀的可以選擇西藥,如輸點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對於上述治療無效,且臨床症狀嚴重者,可酌用小劑量激素,如9-a氟氫可的鬆,從0.1mg/d開始,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該藥具有水鈉瀦留作用,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壓。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麻黃鹼***15~30mg,1~3次/d***和鹽酸士的寧肌內注射。此外,根據臨床症狀可予以對症治療。

  目前西醫對原發性低血壓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中醫無低血壓病名,低血壓病屬於中醫的眩暈、虛勞、暈厥等範疇。大多由於氣虛、陽虛、氣陰兩虛、陰血虧少或氣血不足所致。而中醫則採用辨證施治方法,運用補虛扶正、調理氣機等法則,可收到增強體質,改善自覺症狀,逐漸回升血壓的效果,且無副作用。因此,對於慢性低血壓患者以選擇中藥調理為佳。

  也可以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這方面我國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4.用食療還是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不應首選藥物治療,只有在症狀嚴重、暈厥發作頻繁,用食療方法無效時,才在醫生嚴密觀察下使用之。

  如果患者症狀明顯,不服藥每天感到很難受,且伴頭昏、視物模糊、無力、共濟失調,甚至暈厥,需要在確診後,採用藥物治療。用有效治療低血壓的藥物緩解症狀,減少嚴重併發症危險。

  體質性低血壓往往與家庭遺傳有關,大多無明顯自覺症狀,常常在體檢時才被發現,也有少數病人有輕度頭昏、乏力、心慌等症狀。低血壓狀況可長期持續存在,但各項理化檢查都沒有發現其他慢性疾病。對於體位性低血壓,可單純採用食療法。防治低血壓的食療方,大多以天然食物補品及藥食兼用補品為主。效果較好的品種有豬肉、羊肉、牛肉、火腿、鯉魚、泥鰍、雞、鵪鶉、大棗、龍眼肉、蜂王漿、紅糖、人蔘、黃芪、冬蟲夏草、黨蔘、太子參、麥冬、肉桂等。以上補益氣血、滋陰助陽類食物,有助於平衡陰陽,調整血壓。

  對於低血壓的老年人可選用滋補藥來調節血壓。中醫認為老年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只要採用溫補通陽,健脾補腎的中醫食療升壓方, 便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從這個意義上講,食補與藥補無太大差別,只是量的不同,配方的區別。

低血壓多種型別用藥原則
治療癲癇用藥的常見誤區
相關知識
低血壓用藥問題
低血壓用英語怎麼說
高血壓用藥常識有哪些
低血壓中藥方劑
高血壓用藥方子介紹
低血壓中藥方
高血壓用藥知識大全
高血壓用藥搭配方法
高血壓用藥知識
高血壓用藥常見錯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