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引發病因與高危人群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糖尿病是一種有著多種併發症的疾病,但是多數的患者對於這一疾病的認識不是很深。糖尿病有哪些引發病因呢?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糖尿病的相關內容吧。

  糖尿病的引發病因

  1.自身免疫系統缺陷

  因為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2.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

  3.精神因素

  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確認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4.遺傳因素

  舉世公認,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後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遺傳因素明顯高於糖尿病ⅰ型。

  5.基因因素

  人類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的hla-d基因損傷;糖尿病—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線粒體基因損傷。總之,不管哪種型別的糖尿病,也不論是因為遺傳易感而發病,還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髮病,歸根結底都是基因受損所致。換言之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

  6.長期攝食過多

  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而誘發糖尿病。現在國內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體越豐滿,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高齡的人群易患病

  一般指40歲以上人群,但由於目前糖尿病發病年輕化,30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防範意識,也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必須加強運動,並保護合理膳食。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在糖尿病親屬中糖尿病發生率較非糖尿病親屬高4—倍,單卵雙胞胎髮生2型糖尿病的一致率達90%。

  3、肥胖症的患者人群

  肥胖的人脂肪細胞變大,細胞上胰島素受體相對變少或不敏感,易引起糖尿病。肥胖者特別是體重指數***BMl***>25者,控制體重、減輕肥胖與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係相當密切。研究發現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為非肥胖者的3—5倍。

  4、代謝綜合徵的人群

  這類人群包括:糖尿病或糖代謝受損、高血壓、血脂紊亂、全身型或腹型肥胖、高胰島素血癥伴胰島素抵抗、微量蛋白尿及高尿酸血癥等。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保健

  1、不能“吃軟怕硬”

  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吃較軟的食物,血糖上升較快。如果將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澱粉已經部分轉化為糊精,比澱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體內很快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時間越長,粥越黏稠,吃後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軟怕硬”。要“吃硬不吃軟”,口感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2、不能吃“獨食”

  雖然血糖生成指數較高的食物對餐後血糖的影響較大,但如果專挑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混合進食是控制餐後血糖的有效辦法。也就是說,將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與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對餐後血糖的影響。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多尿”症狀,不敢多喝水,以至於“望梅止渴”。其實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體內處於高血糖狀態,飲水後可使血漿滲透壓下降或恢復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飲水,會導致血容量減少,進而升高血糖,而且會加重高滲***高於血漿滲透壓***狀態,對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為時已晚,這時血糖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波動。

  4、不要“畫餅充飢”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為飲食治療就是飢餓療法,每頓飯主食***糧食類***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身體所需的葡萄糖來源缺乏,身體就必然要動用脂肪來釋放能量,這時會伴有酮體生成,經腎臟排洩可出現酮尿。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於150克,否則容易出現酮症。


適宜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糖尿病的導致原因及檢查方法
相關知識
糖尿病的引發病因與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引發原因與早期症狀基本介紹
糖尿病的引發原因與治療
糖尿病的引發原因與治療
冠心病的引發原因與預防方法
糖尿病的引發原因及精神症狀
糖尿病的引發病因及其危害
糖尿病的原因及高危人群
肝炎的引發原因與感染條件
糖尿病的引發因素及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