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痔瘡的原因是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女十痔”的說法。那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引起痔瘡的相關原因。

  引起痔瘡的原因

  1、遺傳關係: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2、區域性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祕、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迴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3、職業關係: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祕,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4、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髮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麴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預防痔瘡的方法

  針對引起痔瘡的原因,我們可從6個方面進行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避免持續保持同樣的姿勢。特別是從事久坐、久站、活動少工作的人,更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球類活動等。還可做自我收肛運動,每天1~2次,每次3~5分鐘,增加血液迴圈,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靜脈迴流。孕婦可適當做些家務活、散步等。

  2、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早晨起床後或吃完早餐後排便的習慣。多吃芹菜、白菜、菠菜等含纖維素多的蔬菜,以及蜂蜜、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增加大便容積,促進腸蠕動。切不可有排便感時反而忍著不排,排便時不要看書報或過分用力。

  3、及時治療肛門及大腸炎症。如有腸炎、痢疾、肛隱窩炎、肛周皮炎等疾病,要及早治療,避免長期腹瀉及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門直腸部,引起痔靜脈的充血和擴張。

  4、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辣椒、胡椒、酒類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赤小豆與當歸合煎,或與大米熬粥,可治痔瘡便血、腫痛。新鮮槐花可以做冷盤、包餃子,具有涼血止痛、止血消痔的功效,亦可代茶飲。肉蓯蓉可用於產婦、病人、體虛者和老人便祕、痔瘡脫出、出血等,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5、注意休息。熬夜、勞累過度,是誘發痔瘡的一個重要因素。上網族、打撲克族、麻將族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這是極不可取的,應該有所節制,張弛有度。

  痔瘡的自我治療

  1、水療法

  水對痔瘡炎症、疼痛和瘙癢具有緩解作用。每天可冷敷幾次或者溫水坐浴10分鐘。很多患者發現,用溼藥巾取代廁紙,對痔瘡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多吃膳食纖維

  多纖維飲食可以使大便更軟,減輕痔瘡疼痛。美國健康指南建議,男女每天應該吃38克纖維素和25克纖維素。多纖維食物包括:果蔬、豆類、全谷麥片等。

  3、多喝水

  多喝水可防止大便乾結,減輕痔瘡疼痛。通常每天應喝水至少8杯***每杯約227克***,夏天和運動後飲水量應更高。另外,避免或少喝酒精飲料和咖啡因飲料。

  4、保證足夠鍛鍊

  鍛鍊是防止和治療便祕的重要一環。久坐者每小時應起身活動數分鐘。儘量避免長時間坐馬桶和提重物等加重痔瘡症狀的活動。

  5、不憋大便

  痔瘡患者切忌憋便。否則容易導致便祕,同時增加痔瘡危險。

  6、孕期應接受特別護理

  孕期及產後容易發生痔瘡,為了保證母子健康,孕婦一旦發現直腸瘙癢或疼痛等問題,就應儘早告訴醫生。孕期痔瘡自我治療的關鍵措施之一是,躺下時保持左側臥姿勢,減輕血管壓力,避免靜脈腫脹和發生痔瘡。

上班族痔瘡預防措施推薦
引起外痔瘡的原因有哪些
相關知識
引起痔瘡的原因是哪些
引起外痔瘡的原因有哪些
痛經是什麼引起的引起痛經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白髮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中風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痛經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宮縮的原因有哪些
可能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痔瘡的原因有哪些症狀治療方法
引起鼻炎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