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養生方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早起養生有哪些好方法?我們經常說早睡早起,而早起養生有很多注意事項,一旦做好了,不僅精神一整天,還能讓身體越來越好。來看看中醫都建議哪些吧。

  一、醒後慢起

  猛起都是迫不得已的,儘量不要猛起,這會使血往上衝,造成血壓突然變動,引起頭暈等症狀。比較好的做法是,睜開眼睛後先不起身,躺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部,5分鐘後再起來。如果你有起不來的問題,可以閉著眼做一些伸拉四肢的動作,會非常有助於清醒。比如:將左右膝蓋分別曲起使勁掰向身體另一側;用雙手把一個膝蓋抱在胸口維持10秒;仰面躺著,雙手儘量向後伸直,以鼻吸氣,以口呼氣,身體維持5秒不動。

  二、早起保健操

  用雙手手指由前額至後腦勺依次梳理,不僅能增強頭部的血液迴圈,增加腦部血流量,預防腦部血管疾病,還可以營養髮根,使頭髮黑而有光澤。

  用雙手指輕揉左右耳輪至發熱為止。耳朵佈滿穴位,這樣做可疏通經絡,尤其對耳鳴、目眩、健忘等症有防治之效。

  順時針和逆時針運轉眼球,可鍛鍊眼肌功能,提神醒目。

  用雙手拇指上下輕揉鼻部,可預防晨起著涼而引起的鼻塞流涕,並可防治感冒。

  輕叩牙齒可促進牙根血液迴圈,起到健齒功效。捲舌可增加舌的靈敏度。

  剛睡醒時,身體的血流緩慢,通過伸屈運動,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全身,還能增強四肢大小關節的靈活性。

  用雙手掌心交替輕摩肚臍,有提神補氣之功效。肚臍上下有神闕、關元、氣海、丹田、中脘等穴位,尤其是神闕能預防和治療中風。

  反覆收縮使肛門上提,可增強肛門括約肌收縮力,促使血液迴圈,預防痔瘡的發生。

  仰臥,以雙足根交替蹬摩腳心,使腳心感到溫熱。腳心有湧泉穴,被稱為“第二心臟”。蹬摩腳心後可促使全身的血液迴圈,有活經絡、健脾胃等功效。

  在床上輕輕翻身,活動脊柱大關節和腰部肌肉,促進肢體舒展。

  三、起床後排便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生活習慣應該符合大自然規律。早晨5至7時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盛的時候,要養成早起排便的習慣。如果不能早起,大腸就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毒素會停留在體內而引發便祕、痤瘡等疾病。上午7至9時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吃早餐也是最易消化。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提高記憶力和工作效率,且不容易發胖。

  四、晨起一杯水

  每天起床洗漱完畢後,即喝一杯溫開水***或果汁水,或蜜糖水,或淡鹽開水***,可以增加血流量,促進血液迴圈,而且潤腸、通便。

  對於年輕人、體質好的人來說,喝涼白開也是容易接受的,但對於年老、體弱、怕涼、胃寒的人來說,清晨一杯溫開水,是上佳的選擇。總之,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溫。

  五、深呼吸

  清晨***除霧天外***到寬敞的庭院或曠野,先伸臂彎腰,踏步踢腳,活動一下身子,然後進行10-15分鐘的深呼吸。此法不僅能增強肺活量,而且能清醒頭腦,振奮精神。這對行動困難、不能參加其他鍛鍊活動的人來說,尤為需要。

  六、遠眺四方

  俗話說“綠色是生命”,每天早晨多看綠色、遠眺四方,有益於增強視力、防治近視。方法:立正,自然呼吸,兩目平視前方,盡力注視遠方的綠樹、青山約1-2分鐘後,閉目低頭沉默一會,轉首向左方遠眺1-2分鐘***轉頸不轉腰***;再閉目低頭沉默一會後,轉向右側遠眺,如此反覆多次,共約持續15-20分鐘。

  以上是早起養生的幾種方式,在每天早起養成固定習慣,做起來吧。

如何自我控制情緒:六大祕訣
清晨養生祕訣
相關知識
早起養生方式
關於穀雨的氣候特點和養生方式
老年人健康養生方式
穀雨五行人養生方式
穀雨時節養生方式
男性早晨養生方法有哪些技巧
早起養生的十大好處
春季養生方式
不同年齡的男人養生方式也不一樣
現代養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