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站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習拳者都知道,站樁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我們應該怎樣練好站樁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介紹

  先說現在流行的站樁。現在流行的站樁目的有二個:一個是以站樁求鬆;一個是以站樁求腰腿勁力。

  這都是不對的。太極拳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發力方式,區別於肌肉緊張發力的另一種發力方式,這種發力方式產生出太極拳豐富多彩的各種功夫表象,比如聽勁懂勁引進落空、借力打力、沾連粘隨等。這種發力方式將腳下之力的能量上下貫通集存於體內隨意遊走,引帶對手勁力或打擊對手。這種發力方式的習練過程就是用心神抽合將腳下能量提引上身形成能量流***精氣神***。所以,用心神抽合將腳下能量提引到什麼部位,身體的這個部位就能用能量流發力,其表象就是鬆,待全身上下貫通了,就是全身都鬆了,這時你會用能量流***精氣神***驅動身體執行而不用肌肉緊張驅動身體運行了。鬆是以心神抽合上下貫通的發力方式替代肌肉緊張的發力方式的結果,鬆是表象的鬆,其內裡蘊含著比肌肉緊張更剛猛的力量。

  所以太極拳不靠肌肉緊張發力,用站樁鍛鍊腰腿的勁力是不對的,是外家拳的習練方法。太極拳的鬆也不是大腦意思裡的鬆,是身體本身的鬆,以站樁求鬆其實求的是大腦意思的鬆,但是身體本身並沒有鬆,所以與人交手時就又緊了,還是硬頂。

  我所說的大家大概都有體會,就是在“嚴格規矩”之下的推手時,能做到鬆,因為雙方都不用力,但是一旦實戰時,由於還是肌肉緊張才能發力,所以就硬頂,其原因是身體還沒有學會太極拳的發力,只能肌肉緊張發力,就是假鬆,就是太極拳變成花架子的原因。

  所以,在沒有學會心神抽合上下貫通之前,站樁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但是站樁又是太極拳非常重要的習練方法!為什麼?

  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先從重心轉換起,用重心轉換找出心神抽合,啟動胎力提引腳下能量,形成太極拳陰陽合一的精氣神,所以習練太極拳要靠外形動作“引帶”出心神抽合上下貫通。打套路的目的也一樣,靠套路的外形動作“引帶”體內精氣神的遊走,內外相輔相成。 習練到一定程度後,太極拳就沒有外形的動作了,太極拳的功夫就取決於心神抽合的力量,心神抽合的力量越大,提引上來的腳下能量越大,所以此時加強心神抽合的力量就是習練太極拳的關鍵了。

  站樁就是專門為了提高心神抽合力量的習練方法!前面說了,太極拳的外形動作是為了配合“引帶”內裡心神抽合的,站樁則是拋棄了外形動作對心神抽合的引帶,在靜止的狀態下直接抽合心神!

  所以這時的站樁才有意義。在表面的平靜下,內裡只靠心神抽合提引腳下能量在體內紛爭遊走,其爆裂程度是難以想象的,剛剛開始習練時,會經常出現疼痛、抽筋、噁心、迷糊,甚至內臟抽搐等現象,要在理順了精氣神的遊走通道***就是筋***後才能漸入佳境。

  經過站樁對心神抽合的提升,才能達到身體完全由精氣神驅動,才能產生心神抽合上下貫通的強大力量。

  孫式

  太極拳中站樁有兩種為最基本的。一則是無極式。二則是三體式。下面詳細分解一下。

  “無極式”之練法:起點面向正方 ***早晨要面向東方***,身子直立,兩手下垂,兩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兩足為9O度之形式。兩足尖亦不用力抓扣,兩足後跟亦不用力蹬扭,兩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

  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制,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內無所思,外無所視,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徵兆。身體內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簷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上述為無極式的練法,練習此式主要是恢復習者的天然之性,啟發練習者的先天,技擊只不過是個性伸展和發揮的形式而已。

  “三體式”之練法: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開步先進左腿。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

  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裡陷坑,緊靠小腹。左足與左手要齊起齊落,後足仍不動。左、右手五指俱張開,不可併攏,左手大指要橫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圓形。兩眼看左手食指梢。

  兩肩根鬆開均齊抽勁,兩胯里根亦均齊抽勁,是肩與胯合也。兩肘往下垂勁,不可顯露,後肘裡曲,不可有死彎,要圓滿如半月形。兩膝往裡扣勁,不可顯露,是肘與膝合也。兩足後跟均向外扭勁,不可顯露,並與兩手之互拉相應,是手與足合。

  另外就是要將身體中的氣在體中自然行走,將氣和力相結合,形成自然之氣,促進身體各處的血液迴圈。

  如此,則陰陽相合,上下相連,內外如一,此之謂六合也。雖雲六合,實則內外相合。亦即陰陽相合,三體之內勁因此而生。

  以上“三體式”之練法。此式之效在於使人內外相合,培育內勁,所謂“三體重生萬物張”,實為拳術之總機關也。

  惟需注意的是,初練“三體式”時,後腿極為吃力,此時尤需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不可將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擔。吃力時維持心靜、形鬆、面目安祥,是練通此樁之關鍵,也是習者最難以做到的。

  站樁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我們必須將其練好,才能進一步提升太極拳。

  第一,站樁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氣

  太低則堅持不了多少時間,還沒等找到感覺,腿已經站不住了。因為我們站樁不僅是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簡單地理解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們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下蹲訓練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站樁站到腿已經很累時仍要盡力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認為“吃力時維持心靜、形鬆、面目安詳,是練通此樁之關鍵”。

  第二,站樁要追求整體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我們站樁首先是為了解決全身各個部分的協調問題,即周身一體的“整”的問題。在練拳時必須做到一動無不動,上下相隨,內外相連,其中的關鍵在腰,腰就像發動機的主軸,一切的力都是從這裡傳送出去的。

  第三,要用腦子站樁,不能傻站

  太極拳本身就是精神體操,意念第一,在練套路時,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動作的貫穿連線上,在舉手投足的路線規矩和配合上,沒有餘暇去體會更多的東西。在站樁時,不動,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找勁兒,去試力。

  第四,初學者最好將站樁與練拳結合

  每天站一會兒樁,也練幾趟拳。按從前的規矩,至少要站三個月樁才能開步練拳,像我們都站了一年以上,但現在這樣教法是行不通的,且不說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是有人能,也容易出偏差,因為從前我們練拳時是整天泡在老師那裡,就在眼皮底下,有點什麼毛病馬上就能發現指出。
 

太極拳如何站樁
太極拳內功修煉方法要如何修煉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站樁、基本功和套路
太極拳的站樁
太極拳的站樁基本功和套路要如何掌握
孫式太極拳的站樁方法
孫式太極拳的站樁要點
簡述孫式太極拳的站樁
簡述孫式太極拳的站樁
太極拳的功夫不是站出來的
太極拳的初級樁法
武式太極拳的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