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新生兒出生後,由於先天的原因或者後天的原因新生兒會患上許多疾病。其中,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也是危害新生兒健康的一種疾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新生兒常患的一種疾病。那麼,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臂叢神經是支配上肢的主要神經,可分為根、幹、束3段,各段均有分枝支配相應的肌肉。臂叢神經行經鎖骨與第一肋之間時被胸鎖筋膜固定在肋骨上,然後在肱骨喙突下經過,當外力使第一肋骨喙突間的距離加寬時,臂叢神經受強力牽拉而損傷。分娩時引起損傷的原因主要為頭位分娩的肩難產、胎方位判斷錯誤;臂位分娩時手法不正或後出頭娩出困難、強力牽拉胎肩頸部。臨床表現根據損傷的部位而異,以上於麻痺最多見,典型表現為:患肢鬆弛懸重於體側,不能做外展、外旋及屈肘等活動。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痺,對個人、家庭、社會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症狀

  許多疾病發現的越早,對於治療就越有幫助。許多疾病都有其症狀,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也有症狀,下面。就跟媽網百科一起去了解一下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症狀吧,希望幫助各位家長及早發現此類疾病。由於損傷的部位不同,症狀也不盡相同。

  1、上臂型:又稱Duchenne—Erb麻痺,由於第5、6頸神經根最易受損,故此型臨床最多見。患側整個上肢下垂、內收,不能外展及外轉。肘關節表現為前臂內收,伸直,不能旋後或彎曲。腕、指關節屈曲,擁抱反射不對稱。

  2、中臂型:頸7神經根損傷,橈神經所支配的肌肉麻痺,前臂、腕、手的伸展動作喪失或減弱,而肱三頭肌、拇指伸肌為不完全麻痺。

  3、下臂型:頸8至胸1神經根受累,腕部屈肌及手肌無力,握持反射弱,臨床上較少見。如第1胸椎根的交感神經纖維受損,可引起Horner綜合徵,表現為瞳孔縮小,瞼裂變狹等。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新生兒周圍神經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引起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也有很多,瞭解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才更有利於疾病的治療。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引起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吧!

  1、牽拉傷:如上肢被皮帶捲入致傷

  2、對撞傷:如撞擊肩部或肩部被擊傷

  3、擠壓傷:如鎖骨骨折或肩鎖部被擠壓,

  4、產傷:分娩時胎位異常或產程中牽拉致傷。由於難產、臀位、肩娩出困難等因素使臂叢神經過度牽拉受損。足月、大於胎齡兒多見。

  5、巨大兒在分娩時由於身體過胖、肩部過寬,通常會卡在骨盆裡,通過勉強的牽拉過程易引發骨骼損傷,會導致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有時因為時間的延長,還會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6、臀位難產:胎臀娩出時手法不正確使胎臀以外展方式娩出,致臂叢神經下幹處於緊張狀態,造成下幹損傷麻痺。或者後出頭娩出困難,強力牽拉胎兒肩頸部可致臂叢神經完全性麻痺。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

  瞭解了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及症狀,有利於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疾病的治療。這種疾病可不可以治療,又該如何治療呢?

  預防甚為重要。產前要估計胎兒體重,識別臀難產訊號,掌握剖宮產指徵與頭位及臀位的分娩機制,接生時做到緊張而不忙亂,正確採取臀難產的各種處理方法,確保母嬰安全。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痺又稱新生兒產傷,是因為分娩過程中過度牽拉胎兒肩、頸所致,輕者出生後2~3個月功能可逐漸恢復,若在生後6個月仍無恢復徵象,則會產生永久性癱瘓。

  磁共振可確定病變部位,肌電圖檢查及神經傳導試驗也有助於診斷。預後取決於受損程度,若損傷為神經功能性麻痺,數週內可完全恢復。生後第1周開始作按摩及被動運動,大部分病例可於治療後2—3個月內獲得改善和治癒,如為神經撕裂則留有永久麻痺。治療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還可通過針刺、按摩。或者用繃帶將患兒手吊在床架上,保持手上舉姿勢。

  

什麼是新生兒感染
脊柱裂是什麼
相關知識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什麼
臂叢神經損傷鍼灸選什麼穴位
臂叢神經損傷鍼灸選什麼穴位
引起新生兒常打嗝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高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吃配方奶大便是什麼樣的
新生兒睡覺呼吸急促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用品準備清單有什麼
抱新生寶寶的正確姿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