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是什麼?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許多的細菌和病毒,都會使我們生病。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形態方面

  細菌的大小遠比病毒大,通常細菌的大小以微米來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奈米來衡量。

  細菌的外部形態大多為球狀、桿狀、螺旋狀,並且也因此命名為球菌、桿菌以及螺旋菌。而病毒為多面體結構,為了能達到最佳穩定結構,以及最佳比表面積,病毒多位一十二面體。

  2.結構方面

  雖然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類似的擬核結構,但是細菌仍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即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更進一步的,根據細菌細胞壁結構和成分的不同,發展出 的革蘭氏染色機制,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細胞結構,它由核衣殼包裹遺傳物質所構成。

  3.生存繁殖方面

  細菌根據其生存方式可以分為自養性和異樣性,即一部分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藍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將無機物轉化成為有機物質的 化能***比如一些硫細菌***方式而達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細菌則和人一樣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質供自身的生長繁殖,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來養活自己。病毒就沒細 菌那樣能幹了,它們只能依靠寄生於宿主***host***體內的形式而存活,當然這並不是說病毒完全不能脫離宿主,它們可以暫時脫離宿主,以休眠體的形式待在外 界對於它們而言非常“惡劣”的環境中。

  在繁殖時細菌主要採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變兩,兩變四的方式。病毒則必須侵入到宿主體內,利用宿主的合成機制來合成它們自己所需的蛋白質等物質來構建自己的“身體”。

  細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細菌在結構與感染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它體積小,小到高倍數的光學顯微鏡也看不到,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無細胞器,由基因組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基因組僅含一種型別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後的生存方式上,細菌與病毒有很大的區別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在人體內合適的條件下,如各種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變細菌的繁殖條件就可能殺死細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則是非細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統,不能獨立進行代謝活動,因而不能像細菌一樣進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後,先進入人體血液內,形成病毒血症。隨後只能嚴格地寄生在人體靶細胞內,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進行自身的複製並釋放子代病毒。換言之,病毒只有進入了人體細胞內才能生存和複製,此時只要能識別病毒並能區分哪是被感染細胞哪是健康細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細胞殺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現有的合成藥物和治療方法還不具備這種識別和區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體所有細胞都殺死。而具備這種特異性識別功能的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時的免疫力低下,特異性抗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難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進入肝細胞後,它還可改變肝細胞膜的性質。使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 誤把自身的肝細胞當做“敵人”來破壞, 而造成肝細胞損傷。即使你用抗病毒藥物殺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會繼續對肝細胞發生攻擊。因此乙型肝炎比較難治癒, 除抗病毒治療外, 還需進行免疫調節治療。 細菌是一大類能獨立生活的單細胞微生物,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是從周圍環境中攝取營養,以獲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組分的原料。 細菌的表面積大,新陳代謝活躍且多樣化,生長繁殖迅速。 細菌在代謝過程中不同菌可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有些產物對人有害,例如細菌產生的毒素和酶與其致病性有關;有些產物對人有利,例如細菌產生的維生素;有些產物對鑑別診斷細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產物等。 一、細菌的營養 1.水分:佔細胞漿的70%~90%,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也是良好的溶劑。 2.碳源***carbon source***:碳源既是細菌的組成成分,又是細菌的能量來源。 3.氮源***nitrogen source***:氮是組成細菌蛋白質、酶和核酸的成分。 4.無機鹽類:細菌所需無機鹽包括磷、硫、鎂、鐵、鉀、鈉、鈣、氯、錳、鋅、鈷、銅等。其中磷、硫、鎂、鉀、鈉、鐵需要量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生長因子是某些細菌生長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類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營養物質主要功用:①供給細菌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②用以產生能量;③有的營養物如維生素主要用於調節新陳代謝。 二、營養物質的吸收 1.擴散***diffusion***:是一種簡單的吸收方式。受滲透壓及溶質濃度的調節。 2.促進擴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不需代謝能,不能逆濃度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參與。 3.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細菌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積累營養物質的過程稱為主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透性酶或結合蛋白。 4.基團轉位***group translocation***:需要代謝能量主要存在於厭氧微生物中。葡萄糖、果糖等單糖以及核苷與脂肪酸的運輸均以此種方式進行。 三、細菌的營養型別 根據細菌對碳源利用情況的差異,可將細菌分為兩大營養型別: 1.自養菌***autotrophic bacteria***:此類細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鹽作為唯一碳源。 2.異養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 需要利用有機物質碳作為營養和能源的細菌。 異養菌又可以分為兩類: ***1***腐生菌***saprophytes***:有些異養菌能從無生命的有機物質中攝取營養。 ***2***寄生菌:有些異養菌寄生於活的動植物體內,從宿主體內的有機物質中獲得營養和能量,這類細菌稱為寄生菌***parasites***。 大部分致病菌屬於寄生菌。

  細菌和病毒的概念

  1、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比方說菸草花葉病毒,是使植物菸草葉片感染的一種植物病毒,感染的菸草葉片象繡上了美麗的花紋。這種病毒用來進行轉基因研究,對科學家幫助很大。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藥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屍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黴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但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DNA或RNA的複製,使病毒的數量不再增加,然後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剩下的病毒。

跌打損傷藥物大盤點
關於病毒的黑板報圖
相關知識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木馬和電腦病毒的區別
電腦木馬和病毒的區分
細菌與病毒有什麼區別
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區別是什麼
病毒和木馬的區別
嬰兒胎毒和溼疹的區別
輪滑和溜冰的區別詳細講解
如何判斷計算機病毒的型別和預防電腦病毒
病毒的識別以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