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治療及預防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面板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週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來了解下的詳細內容吧!

  

  一、概念

  足癬***俗稱腳氣***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面板病。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兒童相對少見,青春期以後發病率增加,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

  二、病因

  本病是由真菌***致病菌90%以上為紅色毛癬菌,其次為絮狀表皮癬菌、須癬毛癬菌等***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溼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面板癬菌常通過汙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三、臨床表現

  本病根據皮損表現可分為三種:

  1、水皰型 在趾間、足底、足側發生針頭至綠豆大的深在性水皰,皰壁發亮、較厚、內 容清澈,不易破裂,水皰融合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露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的糜爛面,可繼發細菌感染。水皰自行乾燥後形成白色點狀及環形鱗屑。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癢。

  2、角化過度型 為片狀紅斑,伴角質瀰漫性變厚、粗糙、脫屑,表面覆有鱗屑,邊緣尚清楚,中心紋理比較顯著,觸之有粗糙感。在足跟部形成較深的裂隙和鱗屑,疼痛出血。可向足背發展,形成有鱗屑的斑片。

  3、浸漬糜爛型 又稱間擦型。趾間面板浸漬發白,基底溼潤潮紅,糜爛滲液,與念珠菌所致的指間糜爛相似。足的病變常發生在第三、四趾和第四、五趾縫間。由於該處面板較薄嫩,

  相互緊密接觸,不透氣,易潮溼,區域性面板浸漬發白,呈腐皮狀,揭開腐皮見鮮紅色的糜爛面甚至裂隙,伴滲液,繼發細菌感染、化膿,形成潰瘍。有時發出惡臭,瘙癢難忍。

  四、診斷

  本病的診斷比較容易,根據上述的臨床表現及真菌鏡檢或培養可確定診斷。

  五、治療

  病情輕者,一般採用外用藥物治療。水泡型和角化過度型腳氣可採用抗真菌的軟膏治療,其中以足清霜最為常用,治療週期務必長,堅持一個月至兩個月,可防止其復發。浸漬糜爛型的先使其糜爛面乾燥後才能採取上述方法治療。病情較重者可採用外用加內服藥物治療,具體內服藥物治療可去當地正規醫院面板科治療。

  六、預防:

  1、 穿通風、透氣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

  2、 避免穿不透氣之球鞋,最好要有兩雙鞋換穿,涼鞋是最好的選擇。

  3、 不與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襪子。

  4、 腳底、趾間癢儘量不要用手抓,防傳染於手指。

  5、 治療勿自動停藥,通常應在自覺好了後,繼續用藥數週,最好是能做真菌檢查及培養,連續三星期都是陰性才算治癒。

中藥泡腳治腳氣方法
慢性結腸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相關知識
腳氣治療及預防原則
排卵障礙的治療及預防
有胃病怎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腦血栓前兆藥物治療及預防措施
有滴蟲怎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鼻咽癌的中藥治療及預防辦法
孕婦感冒了怎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老人耳聾怎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子宮瘤怎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痛風的治療及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