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嬰兒喂中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藥相對於西藥來說更安全一些,但是中藥也很苦,令人難以下嚥。那麼,嬰兒怎麼辦呢?這是很多父母所苦惱的問題。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煎藥量與服藥方法

  給新生兒喂藥,每日藥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

  因新生兒味覺發育尚未健全,可將藥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內。

  1-3歲的嬰幼兒,每日藥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這時期的嬰幼兒的味覺非常敏感,所以喂藥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藥汁的溫度要低於37度,這樣可以減輕苦味,另外在不影響藥效的情況下,可以在藥汁中適當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輔助品來減輕苦味。

  3-7歲的幼童,每日藥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階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藥的能力,因此可對他們進行誘導、說理,切不可用粗暴打罵的方式,否則病兒就會產生對抗情緒。

  被動喂藥法

  對極個別不願服中藥的幼童,只好採用被動喂藥法了。首先將病兒抱成半臥位,頭部抬高,頸部墊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滿藥汁,將管口放在病兒口腔頰黏膜與臼齒之間慢慢擠滴。由於體位的關係,藥汁可慢慢從舌尖後部***,這樣可減少藥汁與舌尖的接觸,使苦味大減***因為舌尖的味覺最為敏感***。

  如小兒不肯嚥下,則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之吞嚥,切不可捏鼻子灌藥以防藥汁嗆入氣管,導致窒息。藥的溫度藥適中,過熱容易燙傷嬰幼兒的咽喉、食道、胃黏膜等,過涼則會造成胃部不適,腸道功能紊亂,還會影響藥效。

  喂藥時間

  喂藥應在兩餐之間,這樣才能使藥物充分吸收和發揮作用,餐前服藥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餐後容易造成嘔吐,一般情況下,服藥後儘量休息一段時間,以利藥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動量大而引發嘔吐,從而影響療效。

  嬰兒能吃中藥嗎

  中藥的治療,無形中已經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新生兒黃疸不退時,醫院可能就會給予服用“茵梔黃”等中藥;煲湯的時候,加點黃芪、茯苓,這樣讓湯味不僅鮮美而且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孩子積食,可以來點小兒山楂丸消食開胃。

  因此,家長不要再疑惑了,只要是在專業中醫兒科醫師的辯證指導下開方用藥或指導中成藥的適用,無論孩子多大,只要孩子肯接受,就可以服用中藥。

  兒童常用的中藥劑型,主要有湯劑、沖劑、丸劑、成藥***顆粒、口服液***、膏滋等,根據孩子的病情輕重以及服藥的難易程度,醫師和家長可以商量看哪一種劑型最適合自家孩子,以防藥難喂,不僅浪費藥材,而且影響療效,錯過了最好的治療食積。

  深秋的到來,捎來了冷空氣,人們防不勝防,孩子更是難以適應。在變化多端的天氣,孩子難免會生些小病,有的家長會根據以往經驗,自行上藥店為孩子買些熟悉的藥品服用,其實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小兒藥物使用要得到重視,從安全形度出發,不提倡家長自行到藥店為孩子買藥,孩子生病還是上醫院系統診治為妥。如自行用藥,為了慎重起見,閱讀藥品說明書很有必要,家長們拿到藥不要急著給孩子喂藥,對藥物的藥性和劑量有十分的把握才可用於孩子身上,藥物療效才能事半功倍。

斑禿與脫髮的關係
女性艾灸養生方法
相關知識
如何給嬰兒喂中藥
如何給嬰兒取名
如何給嬰兒理髮呢
如何給嬰兒穿衣服
冬天該如何給嬰兒護膚
如何給區域網中不同電腦設定不同的網速
如何給女兒取名字
如何給幼兒寫期末評語
名貴中藥如何儲存名貴中藥儲存方法
如何給幼兒園家長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