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治療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中醫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療多做疾病。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研究下。

  

  1.足三裡灸***最常用的保健要穴***

  部位: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調理脾胃、調理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2.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灸***保健要穴***

  部位:神闕穴,即肚臍,位於臍窩正中;氣海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1寸半處;關元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培補正氣、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理氣和腸。

  3.背俞穴灸

  部位:背腰部,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背部各有一個背俞穴,如心俞、肝俞、大腸俞等,位於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其位置大體與相關臟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中醫艾灸白帶異常的方法有脾虛型、腎虛型兩種。

  腎虛型

  患者白帶清冷,腰膝痠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可灸帶脈、三陰交、關元、腎俞、次髎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鬱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脾虛型

  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慾不振,小腹發涼,腹脹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可取帶脈、三陰交、足三裡、脾俞、隱白等穴。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溼,補腎強精;足三裡調理脾胃,利於氣血化生,增強體質,促進康復;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溼;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昇陽除溼的作用。

  艾灸熱刺激是一種非特異性刺激,通過激發體內固有的調節系統功能,使失調、紊亂的生理生化過程恢復正常。因此,艾灸作用並不是艾灸刺激直接產生,而是通過體內介導的固有調節系統所產生,這就決定了艾灸作用實際是調節作用。

  艾灸熱刺激是一種非特異性刺激,通過激發體內固有的調節系統功能,使失調、紊亂的生理生化過程恢復正常。因此,艾灸作用並不是艾灸刺激直接產生,而是通過體內介導的固有調節系統所產生,這就決定了艾灸作用實際是調節作用。

  艾灸的最佳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鍼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關於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如何養生保健
腎虛補腎的方法
相關知識
艾灸穴位治療法
不同年齡段的艾灸穴位和方法分別是什麼
鼻炎的穴位治療法
艾灸哪個穴位治療便祕
中醫艾灸穴位療法
艾灸哪個穴位治療失眠
面癱艾灸什麼穴位好_艾灸什麼穴位治療面癱
艾灸那個穴位治療便祕
女性對抗衰老的艾灸穴位和食療法
艾灸什麼穴位治療婦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