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甩手療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甩手療法是我國文化精華之一,對各種疑難症有很好療效。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甩手十六訣

  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胯宜鬆、肛宜提、跟宜穩、趾宜抓。

  2、反應問題

  鍼灸推拿有反應,甩後更有反應。反應就是血在起變化,反應規律是胸腹鬆了,腳生熱了,四肢末梢原來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痠麻、冷熱、蟲爬蠕動等等。病區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斷勤習,堅持有恆,對改善體質,是毫無問題的。

  3、甩手療法實踐

  甩手療法是從香港傳來的。此方法很好。對心臟病也有很好療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它有充分的理論根據。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只默默數數,開始由二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鐘***或默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靜***。

  4、甩手療法簡介

  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近來參加鍛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以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不論什麼病,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關鍵在於勤習。

  5、甩手的作用

  甩手原名《達摩易筋經》,有十二卷,名氣很響,很多書提到它,但早已失傳,現在發掘出來,是中醫最可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可惜暫不易為很多人所瞭解。

  6、甩手特點

  ***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使下部堅固,上身輕鬆,疾病自去。

  中醫養生長壽方法

  1、日撮穀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穀道,俗稱肛門。撮,即收***提***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動作。唐朝醫學家孫思邈極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書中規勸世人:“穀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性地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現代醫學也認為:包括大腸在內的肛門及周圍的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至少每天要間歇收***提***縮一百次,每次約1—2分鐘。如大便後,要及時做提肛運動,並將提肛時間延長到2—3分鐘。這樣既有利於控制排便的肛門外括約肌功能的快速恢復,又能相以預防外括約肌破損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

  據研究,日撮穀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於促進肛周血液迴圈,防治靜脈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內痔、外痔、肛裂、脫肛、肛門溼疹、便祕、慢性腸炎等,同時對治療和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肛周炎症、肛周面板損傷等慢性疾病有顯著效果。撮穀道的具體做法古人概括為“吸、舔、撮、閹”四字訣。

  即“放鬆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顎,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鬆。”

  綜上所述,各種健身方法都不受時間、環境等條件的限制。關鍵在於您能否付諸實施,並持之以恆。願此十訣能助您青春常駐、身輕體健、延年益壽。

  2、合谷內關足三裡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裡穴位於膝關節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主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鍼灸刺激足三裡穴,能從X線鋇餐透視中清楚地觀察到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並可增強大腦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內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對胃痛、嘔吐、便祕、腹瀉、肝炎、膽囊炎及高血壓、下腹疼痛、癱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主治頭痛、面癱、五官疾病及高熱抽搐等。內關為“足厥陰心包經”要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悸、高血壓、癲癇、哮喘、胃痛、噁心、嘔吐等。

  足三裡、合谷、內關為歷代醫家強身治病之三大要穴。

  近年來,我國學者發現,對此三穴進行按摩,對全身的神經、肌肉、組織、器官可起到顯著的興奮作用,有病則治病,無病則強身,其效果為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無法比擬。具體方法是每天定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別按壓足三裡、合谷、內關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壓5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中醫養生術語
中醫養生睡眠時間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甩手療法
中醫養生美容方法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老中醫養生粥的做法
中醫養生減肥方法
高血壓中醫養生與治療
中醫養生的按摩手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的拔罐療法
中醫養生食療方法
中醫養生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