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零故障的裝置管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零故障是指所有的機器在所有的時間內都合乎要求的進行。

  對故障我們已作定義就是裝置失去了規定的功能,再從故障的字面看,它是由人“故”意而引起的“障”礙,即故障的根源在人,它是由於人的思維方法和行動上的錯誤而引起的,也就是說人們的認識及其相應的行為的結果以故障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只要改變與裝置相關的所有人的認識,增加相應的知識,提高其技能,改進其方法和行動,故障就會消失。由此我們得出零故障的基本觀點:

  1、裝置的故障是人為造成的;

  2、人的思維及行動改變後,裝置就能實現零故障;

  3、要從“裝置會產生故障”的觀念轉變為“裝置不會產生故障”;

  4、“能實現零故障”。

  有人可能要問,按照零故障觀點,裝置豈不可以永久地使用下去了嗎,這裡我們要區分兩個不同的概念就是自然老化和強制惡化。所謂自然老化就是雖然使用方法正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裝置發生了物理和化學的變化,初期的效能逐漸下降。而所謂的強制惡化是指未按應有的方法作業,人為地促使了惡化。比如,應加油處未加油,或雖加油卻量過少或週期過長。還有未進行應有的裝置清掃等等,即該做的事沒做,都會促使裝置惡化。這樣,裝置的使用壽命就低於其應有壽命,大大短於自然老化的壽命。因此零故障觀點的意義在於指導我們正確認識故障,做該做的事以避免強制惡化,延緩自然老化。

  目前為止,之所以還存在很多故障,往往是沒有抓住故障的真正原因。在故障發生前,通常都存在一些微小的、隱含的缺陷。如果在故障發生前,對這種不引人注目的、最終導致故障的潛在缺陷加以重視,並及時改善,就可以消除故障。由此可見,潛在缺陷的明顯化處理是“無故障”的原則。

  為了實際推進這項工作,我們針對可能產生故障的原因,匯出實現零故障的五大對策:

  1、具備基本條件

  所謂具備基本條件,就是指清掃、加油、緊固等。故障是由裝置的劣化引起的,但大多數劣化是由於不具備基本條件3要素引起的。

  2、嚴守使用條件

  機器裝置在設計時就確定了使用條件。嚴格按照使用條件使用,裝置就很少產生故障。比如電壓、轉速、溫度及安裝條件等,都是根據裝置的特點而決定的。

  3、使裝置恢復正常

  一臺裝置,即使具備了基本條件,保證使用條件,由於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因此裝置還是會發生劣化,產生故障。所以使隱含的劣化明顯化並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意味著我們應經常地對裝置進行正確的檢查和預防修理。

  4、改進設計上的不足

  有些故障即使採取了上述三種對策後仍無法消除,它們往往是由於裝置在設計、製造、安裝過程中的不足或差錯所造成。對這類故障應認真分析並對這些缺陷加以改善。

  5、提高人的素質

  所有的對策都要由人來實施,在實現零故障的過程中人是最根本的。首先,每個人都要有認真的態度,兢業的精神,其次,對故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最後就是要提高操作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

  總的來說,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下面這幾方面的工作:防止劣化的活動:正確操作、準備、調整,清掃、加油、緊固等;

  測定劣化的活動:檢查使用條件,對裝置作日常、定期檢查以早日發現故障隱患;復原劣化的活動:及時消除隱患和劣化,使裝置恢復到正常狀態。

  三、用步進方式來開展自主保養

  大家都希望裝置有高的效率。就裝置而言,其效率的高低涉及兩方面的人,一是生產使用人員,二是保養維修人員。如果兩方面的人員都把自己看作各自孤立的一方,我們是生產者只管使用,你們是維修保養者,裝置的好壞由你們負責,這樣當然不會產生什麼好的結果。應該看到,生產使用和維修保養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這就好比自行車的兩個輪子,只有二者齊備互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出裝置的效能。生產使用部門並不只管生產和使用就夠了,它也應承擔起裝置保養的基礎工作,即“防止劣化的活動”。只有生產使用部門搞好了“防止劣化的活動”,維修保養部門才能發揮出其所承擔的專職保養手段的真正威力,才能使裝置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養。我們把生產使用部門進行的以“防止裝置劣化”為中心的保養活動叫做“全員叄加的自主保養活動”,通常就稱為自主保養。在自主保養活動中。為了充分地發揮裝置的能力,必須實行“自己的裝置由自己管理”,做一個能駕馭裝置的人。因此,操作人員除應具備製造產品的能力外,還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

  1、能發現異常的能力

  能發現裝置異常的“異常發現能力”,並不單純是已產生了故障或產生不良時才發現異常,而是當似乎要發生故障,似乎要產生不良時,能對這些故障原因之類的異常一目瞭然,只有這樣,才能稱作為真正的“異常發現能力”。

  2、能正確地、迅速地處理異常的能力***處理復原能力

  對於已發現的異常現像,只有使之恢復至原來的正確狀態,才能發揮裝置本來的功能,而且還應能根據異常的程度來決定是否向上級及維修保養部門報告,該怎樣處理。

  3、條件設定能力

  發現異常的能力常常取決於各人的水平和經驗,由於水平和經驗的不一,就可能影響對異常的發現。為了防止這種現像,就應該決定一個確定的量,以判斷裝置是否正常。判斷基準應定量,以溫度為例,其定量應確定為“應在XX度以下”,而不能模糊地描述為“不得有異常的發熱”。這裡要強調的是,與其重視判斷基準的正確度而延遲了執行,還不如先定一臨時基準,再多次修正,以定出更為合適的基準,這種方法更具現實意義。

  4、維持管理能力

  裝置發生了故障再維修總沒有預防在先的好,為此,就必須確實地遵守既定標準,比如“清掃、加油標準”、“自主檢查標準”等。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它主要靠工作中的不斷學習和積累,因此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由於能力的不斷提高它又可取得更多的工作成果,它們三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要培養出能駕馭裝置的操作人員,要形成自主保養的體制,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根據其實際能力對工作有切實的提高,以實現真正的效果,也即這個效果是能得到維持的。在開展自主保養時,不可寄希望於一下子解決許多問題,為此將目標和內容整理為7步,這就是“步進式自主保養”。理想的方法是,徹底地做到每一步,待達到一定程度,再進入下一步。

關於洋凌霄的栽培與管理
關於魚尾葵習性及栽培管理特點
相關知識
關於零故障的裝置管理
怎麼開啟筆記本的裝置管理器
電腦的裝置管理器如果打不開的解決方法
戴爾電腦的裝置管理器的開啟方法
電腦上的裝置管理器怎麼開啟
關於環保流體裝置的廣告詞
關於電腦散熱裝置的廣告詞
關於電子資訊裝置的防雷工業設計系統
關於講故事的技巧
關於編故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