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風力沉積是指在風的行徑途中,由於攜帶物自身重力而沉降下來,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風積地貌是指被風搬運的物質,在某種條件下堆積形成的地貌。一定的風力具有一定的輸沙能力,它所能搬運的沙量稱為風沙流的容量,其實際搬運的沙量稱為風沙流的強度,兩者比值稱為風沙流的飽和度。

  風積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區的沙丘而言。沙丘在中國沙漠裡分佈面積最廣大,連綿的沙丘構成了波濤起伏、浩瀚無垠的茫茫沙海。沙丘有流動和固定、半固定之分。流動沙丘的表面無植物覆蓋,或僅在沙丘坡腳有少許植物,覆蓋度在15%以下,風沙活動強烈,流動性大;半固定沙丘的表面,植被呈斑塊狀分佈,覆蓋度在15~40%,在植物生長較好的地方略有粘土或鹽土結皮現象,有區域性風沙活動,流動性較小;固定沙丘有密集的植被覆蓋,覆蓋度超過40%,或大部分沙丘表面有薄層粘土或鹽土結皮,不易被風吹蝕,比較穩定。

  沙丘的形態初看起來,好像到處都是一個樣,很單調。但是,只要我們仔細加以考察,特別是當乘飛機飛越沙漠的上空,從飛機上俯瞰沙漠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中國沙漠由於各地風、水分、植被等條件的不同,沙丘形態是十分複雜多樣的,而且有驚人的規則性。 風速、地面結構、下墊面性質改變或遇障礙物等,都會改變風沙流的容量。容量減小時飽和風沙流中的物質就從氣流中跌落,發生堆積,從而形成各種風積地貌形態,其中最突出的是各種沙丘***橫向沙丘、縱向沙城、星狀沙丘、圓形沙丘***、平沙地以及風積與生物堆積混合形成的灌叢沙堆等。

  除這些大中型地貌外,還有小型的風積地貌:橫向的有沙紋***一般波長2.5~25釐米,高0.5~l釐米***和沙脊***一般波長0.25~2.5米,高2.5~60釐米***,見於平沙地和沙丘的迎風坡;縱向的有沙條,寬數米,厚僅數釐米,長則可達數百米。如埃及南部一個平坦沙原上的沙條,寬1~3米,厚1~2釐米,長達500米,間距40~60米。風積物一般是沙,但在強風區則可以是細礫,更細的物質還有黃土。如中國新疆艾比湖岸的礫波、庫爾圖河大橋以南9公里處東岸的礫丘等。同樣也存在比沙細的物質組成的風積地貌,如新疆崑崙山北麓海拔2500~4000米山坡及山脊、山頂上覆蓋的一層***厚數十釐米到20米***亞沙土。風力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它們是在乾燥氣候和沙質來源豐富等自然條件下,由風力作用堆積而成,沙丘是其最基本的形態。

  知識拓展:風積地貌影響因素

  沙丘的形成和發育受風力、地面形態、水分、植被及沙源供應等條件的影響。

  風力

  起沙風的情況決定著沙丘的總特徵,如單向風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為主,兩組相反方向風的作用下形成橫向沙壠。沙丘的排列方向***以沙丘迎風坡方位角表示***和起沙風合成風向大體相一致,但是不可能完全符合,而是有一夾角存在。風力還決定著沙丘移動的方向和速度,沙丘移動的總方向也遵循起沙風的合成方向。

  地面起伏

  它使近地面風沙流執行發生改變,造成沙丘形態的差異,特別是山嶺的起伏往往成為風沙流執行的障礙,在其迎風側沙子大量堆積,形成巨大的沙丘。如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葉爾羌河南岸高大沙丘的形成與蝕餘殘山有關。

  地面物質組成

  其實質在於沙子供應量的多少,關係著沙丘發育的規模。如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洪積扇上的沙丘都較低矮,原因是地表細沙、中沙較少;沙漠內部沖積平原上的沙丘都較高大,這與地表細沙、中沙較豐富有關。

  水分和植被

  水分、植被條件愈好,愈不利於沙丘的發育。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策勒地區在西北風作用下,南部為水分條件很差、無植被覆蓋的洪積沙礫平原,沙源供應較少,形成低矮稀疏的裸露新月形沙丘;中部為洪積- 沖積扇前緣的潛水位較高、有間歇性流水補給的沙質平原,植物生長較好,僅發育灌叢沙堆;北部是現代流水不能到達的古河流沖積沙質平原,由於有豐富的沙源,水分條件差,植被稀疏,因此形成了高大的沙丘錐。

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關於月亮優美句子
相關知識
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
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蝕地貌的成因
板塊運動形成的地貌
板塊擠壓張裂形成的地貌
剛果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
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是什麼過程
礦物形成的地質作用
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形成的地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