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託班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春季日夜溫差大,氣壓變化大,隨著氣溫升高,細菌容易繁殖,呼吸道疾病最容易相互傳染,同時小孩外出活動的機會也逐漸增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保健知識

  衣:俗話說春捂秋凍,的確有一定道理,從穿著厚衣的冬季轉至氣溫多變的春季,家長們千萬別急著給幼兒減少衣服,隨著氣溫變化增減衣服,讓幼兒有個適應過程,可謂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食:春天是孩子生長髮育最快的季節,家長可增加蝦、瘦肉、蛋、牛奶、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大致的飲食原則是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少吃糖、油炸食物。在萬物生長的季節,蔬菜的品種多樣,胡蘿蔔山藥粥、韭菜粥等對預防感冒都有一定作用;油菜的胡蘿蔔、鈣、維生素C豐富對春季口瘡療效極好;薺菜含較多蛋白質和礦物質,對防治春季呼吸道傳染病有一定療效;芹菜含鈣豐富,可增強孩子的骨骼發育,外用還能治療春季流行性腮腺炎;菠菜含各種維生素,可防止貧血、口腔潰瘍,但最好洗淨後用開水燙一下,去掉菠菜中的草酸,避免該物質與鈣結合,阻礙鈣的吸收。

  住:空氣溼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很大,幼兒一旦患上呼吸道疾病,痰液多而稠,此時空氣溼度若小的話,更容易造成痰液加厚,不易排出。建議居室溼度保持在55—65%之間,如果覺得乾燥,可在室內放一盆清水。

  行:春季,百花爭豔,家長應多帶幼兒到公園、植物園或空氣清新的郊外玩耍。晒晒太陽,散散步、做操、踢球、游泳……這些運動不僅可改善肺功能,還可增強體質,減少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但需注意避免到人群擁擠,環境嘈雜、衛生條件不好的地方遊玩。同時,春天空氣中粉塵較多,會損害呼吸道粘膜。家長在戶外要多給幼兒喝水,使粘膜保持溼潤。

  :如何治療寶寶的腹瀉

  天冷了,很多小寶寶都開始著涼,而著涼最容易導致小孩拉肚子了。大多新媽媽面對這種情況都會手忙腳亂,又心急又心疼,下面就教大家幾種方法來應對。

  家長需要留取寶寶大便

  石效平說,很多人認為留便很容易,不用教,但還真不是那麼回事。石效平曾在門診看到有的媽媽拿著尿不溼過來,讓醫生觀察寶寶的大便。這種方式不科學,因為孩子大便中的水分都已被尿不溼吸走,會影響醫生的對病情的判斷。

  石效平介紹,科學的的存便方法是,,父母讓寶寶拉到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然後從中留出不正常的那部分***比如有黏液的、有血的***,放到塑料瓶裡,然後拿給醫院檢查,而且要記住,必須是1小時內的大便,否則有礙檢查結果。

  診斷寶寶腹瀉看大便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石效平介紹,對於腹瀉寶寶的治療,醫生主要注重兩點:寶寶最近的飲食情況,如吃了些什麼,寶寶是否發燒,有無嘔吐,尿量等,另外就要看大便了。 除了寶寶大便的習慣,醫生更關心的是寶寶大便的“模樣”。如果大便呈稀糊狀,有黏液或血,一般由炎症引起,如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大便呈稀糊狀,有奶塊,屁很臭且腹脹,則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大便呈水樣蛋花狀,一般應考慮是輪狀病毒引起。有了初步判斷,再結合化驗結果,就能診斷出寶寶的病因了,對症下藥。

  從源頭防止腹瀉

  寶寶腹瀉的原因大致有這麼幾種,飲食不衛生;飲食過多從而致消化不好;長期大量用抗生素導致腸胃菌群混亂;苦寒類清熱解毒藥大量使用;睡覺著涼等。

  石效平強調,氣溫偏高時,寶寶腹瀉大都是因為飲食不衛生,如奶瓶不乾淨,水果沒洗淨等。孩子的奶瓶要及時清潔,也可多買幾個奶瓶輪流使用,用完用鍋蒸一蒸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此外,現在北京夜晚的氣溫開始降低,孩子睡覺很容易著涼,一定要注意肚子保暖。家長可以將寶寶的衣服塞進褲子,或穿些護臍的衣物。

  一泥一水緩解腹瀉

  寶寶腹瀉後,除了用藥,還可以食療,石效平給大家推薦“一泥一水”。

  “一泥”指的是胡蘿蔔泥,胡蘿蔔可使大便易成形。將胡蘿蔔去皮切塊,上鍋蒸熟,用小勺壓成泥,每次給寶寶吃一到兩勺,一天吃三四次,可加少許水攪稀。孩子吃胡蘿蔔泥大便顏色可能會發紅,家長不需擔心。

  “一水”指的是指鹹米湯,可用大米或小米煮,少放米多放水,熬至稀爛。喝時加少許鹽,有鹹味就行。米湯不僅能補水,還能補充鹽分,以防電解質紊亂。

  除以上這些外,家長們帶寶寶就醫後,一定要遵醫囑,按時吃藥,用心調養,寶寶再有不適快找醫生詢問。另外,即使寶寶病情好轉也要儘量給他吃些清單易消化又有營養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寶寶儘快康復。

  :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

  現在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給孩子服用一些價格昂貴的保健品或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最健康的方式,還是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提高免疫力。

  1、飲食均衡

  要知道,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降低免疫力。而營養的重要原則為均衡與多樣,換句話說就是應該適量地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魚、肉、蛋、奶、新鮮蔬菜和水果要儘可能吃的雜,儘量少吃過甜、油炸和燻烤的食物。

  2、多飲水

  多飲水可以使黏膜保持溼潤,築起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待孩子外出時要記得帶上水瓶,以備孩子渴的時候隨時喝,注意一定要給孩子喝白開水,各種含糖飲料不可取。

  3、多運動

  喜歡運動的孩子往往身體好,抵抗力也強,其實,孩子運動習慣完全可以從小培養,將運動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家長要收拾出一個安全的環境,鼓勵孩子多趴、多爬,當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儘可能讓孩子多走多跑。週末多帶孩子到附近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公園玩一玩。讓孩子明白,運動與吃飯、睡覺同樣非常重要。

  4、作息規律

  媽媽最好從寶寶出生的那天起,將寶寶每天喝奶、睡覺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耐心的幫寶寶建立起生活規律,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努力培養規律的作息。

  5、良好的衛生習慣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在飯前便後,都應該讓孩子把手洗乾淨,以防病從口入。

  6、慎用抗生素

  孩過了3歲後,經常性地接觸一些少量的病菌的確是預防疾病的一個不錯的方法。當並非嚴重感染時,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鍛鍊免疫系統。如此,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病菌時,已經受過訓練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針對性的免疫力以保護自身安全。

  以上六大生活習慣,可以有效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讓孩子遠離疾病,身體棒棒噠!
 

春季育兒小知識中班
家長育兒的知識中班
相關知識
春季小託班育兒知識
幼兒園小託班育兒知識
小託班育兒知識
託班育兒知識春季
春季託班育兒知識
秋季開學託班育兒知識
秋季託班育兒知識
冬季託班育兒知識
秋冬季託班育兒知識
夏季託班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