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班會目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記得上學的時候,每當放學,老師總是會強調安全問題,那麼你知道安全教育班會的目的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為你分享一下吧。

  

  1.使學生知道一些簡單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掌握一些遇到火災對付處理方法,有一定應變能力。

  教育班會的內容

  遇到火情,危險情況時,要保持鎮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

  遇到火災的注意事項

  1.早報警,損失小。 住宿學生面對火情,要強制使自己保持冷靜,在撲救或逃生的同時立即電話或手機***如周圍聲音噪雜不便通話時可用手機簡訊***向“119”報警,同時向學校報警。報警時要說清地點、樓號、門號、樓層、房號、人員被困情況、著火物質、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如條件許可,還應及時呼喊、砸門通知周圍宿舍同學,安排同學到公寓門口或校門口迎接、引導消防隊到達現場。

  2.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樹立堅定的逃生信念。 火災現場的溫度非常高,而且煙霧會擋住人們的視線。當處於火災現場時,能見度非常低,甚至在人們長期居住的房間裡也難以看到窗戶和門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保持鎮靜,不盲目地行動,從而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

  3.爭時間、搶速度。 煙火的蔓延速度很快,煙氣具有毒性,人在煙霧中停留過長,重者造成傷害以及死亡,輕者對逃生造成妨礙,火場逃生要迅速,動作越快越好,宿舍內的人員應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事情,判明火勢和疏散通道,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逃離現場。切不要為穿衣或尋找貴重物品而延誤時間,要樹立時間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一般在火災前期撤離是安全的,可一次性疏散到著火建築的室外地面。

  滅火人員一旦發現自己可能被煙火圍困,生命遇到危險,要立即放棄滅火,按事先觀察好的逃生途徑逃生。

  4.加強個人防護,減少煙氣危害。 人員一旦被煙火圍困,無論是逃生還是去滅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好自身的防護,否則,由於火勢猛、煙霧濃、溫度高,人們將難以自保。因此,一旦察覺著火,當務之急應採取個人防護措施。可用溼毛巾、溼口罩捂住口鼻。無水時乾毛巾、幹口罩也可以。實踐和實驗證明溼毛巾和乾毛巾除煙效果都較好。使用毛巾捂住口鼻時,一定要將口鼻捂嚴。在穿過煙霧區時,即使感到呼吸困難,也不能將毛巾從口鼻上拿開,因拿開時,就有立即中毒的危險。在穿過煙霧區時,除用毛巾、口罩捂住口鼻,還應將身體儘量貼近地面或爬行穿過險區。

  如果門窗、通道、樓梯等處己被煙火封鎖,衝出險區有危險時,可向頭部、身上澆些冷水或用溼毛巾等將頭部包好,用溼棉被、溼毯子將身體裹好或穿上阻燃的衣服,再低姿衝出或滾出險區。

  逃生過程中要爬行。當被煙火圍困時,要沿承重牆朝熟悉的出口和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指示牌指示的方向***但要注意前方是否有煙火***低姿爬行,即使站起來感覺煙火不大,身體承受得了,也應儘量避免,千萬不要站立行走。因為1.5米以上的空氣裡早已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最後,逃離著火房間,千萬要把房門關牢,把火限制在起火房間內。

  5.根據情況靈活處理報警、逃生和滅火的關係。

  當火災初起階段時,應採取報警、疏散和積極滅火撲救措施,身體情況較好的學生不要一聽到“著火了”的喊聲,就立即只顧自己逃生,應冷靜觀察起火點和火勢大小再作決斷。可在自身採取防護措施,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取用滅火器、消防栓參與滅火和發出火災報警。利用各樓層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等滅火器或水槍撲滅初期火災是積極的自救方法。在發現火苗的幾分鐘內***爆燃、爆炸造成的火災除外***,有效地控制火勢,阻止蔓延速度,利用周圍一切能夠運用的滅火條件,使用滅火器、接上水帶、水槍,開啟消防栓滅火,撲滅初起火災是完全有可能的。報警是求得學校和消防隊救助的關鍵措施。同時,要積極協助體弱的被困人員疏散。

  6.避免擁堵,維護疏散通道暢通。

  逃生中應聽從學校工作人員的指揮和引導。 逃生中應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跑亂撞,以免跑錯方向和引起疏散群體的混亂。對驚慌及不熟悉環境的人要引導疏散,幫助逃生;看見前面的同學摔倒,應立即扶起,協助疏散;看見擁堵應給予指導,避免形成擁堵和踩踏的局面,保持疏散通道暢通。

  7.積極避難,主動求援。 不要滯留在不安全的場所,逃生困難時,可在離著火點較遠的封閉房間、陽臺、樓頂作為暫時避火場所,千萬不可滯留於樓道和著火點極易波及又沒有消防裝置的地方。

  在各種通道被切斷,火勢較大,一時又無人救援的情況下,對於被困在沒有避難間的建築裡的人員,應開闢避難場所與濃煙烈火搏鬥。當我們被困在房間裡時,應關緊迎火的門窗,開啟背火的門窗,但不能打碎玻璃,要是窗外有煙進來時,還要關上窗子。如門窗縫隙或其它孔洞有煙進來時,應該用溼毛巾、溼床單等物品堵住或掛上溼棉被等難燃或不燃的物品,並不斷向物品上和門窗上灑水,最後向地面灑水,並淋溼房間內的一切可燃物。要運用一切手段和措施與火搏鬥,直到消防隊員到來,救助脫險。

  房間內的床下、桌下、洗漱間和無任何消防設施保護的樓道等部位,不能作為避難場所,即使暫時看不到火焰,迅速蔓延的高溫煙氣燻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跳樓、木然不動、消極等待都是火災中不可取,而且是絕對禁止的行為。

  8.選擇簡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施。

  當各逃生通道全部被煙火封死,又無其它器材救生時,應保持鎮靜,選擇最簡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施。不能乘普通電梯逃生。

  可考慮利用建築的陽臺、視窗、屋頂、雨水管、避雷線等脫險。但應注意檢視雨水管、避雷線是否牢固,防止人體攀附上以後斷裂脫落造成傷亡。

  可利用各種結實的繩索,如無繩索可用被褥、衣服、床單,或結實的窗簾布等物,撕成條,擰好成繩。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室內其它的牢固物體上,然後沿繩緩慢下滑到地面或下層的樓層內,順利逃生。

  如果被煙火困在樓層較低 ***三層以下***房間,且房間已起火,在沒有救生器材不利逃生或得不到救助而萬不得己的情況下,有些人也可以跳樓逃生。但跳樓之前,應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床墊等柔軟物品,然後用手扒住窗臺或陽臺,身體下垂,自然下落。這樣可以縮短距離,更好地保護人身安全。如有可能最好等待消防隊的救援,從雲梯、拉梯或跳向救生氣墊逃生。

  9.熟悉所處環境,確定逃生的出口。

  平時應留心出口、滅火器、消火栓、消防緊急按鈕的位置,以便發生火災時能及時逃離危險區或及時將初起火源撲滅。

  10.身上著火,不要慌亂。

  身上著火時,千萬不要奔跑。因為奔跑時,會形成一股小風,大量新鮮空氣衝到著火人的身上,就像是給爐子煽風一樣,火會越燒越旺,還會把火種帶到其它場所,引起新的燃燒點。身上著火,如能將燒著的衣服脫掉,則立即脫掉。如果來不及脫衣,也可在寬敞的地上臥倒就地打滾,把身上火苗壓滅。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可用溼被、毛毯,把著火的人包裹起來,就能將火撲滅;或者向著火的人澆水,或者幫助著火的人將衣物脫下。但是,切不可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因為多數滅火器內所裝的藥劑,會造成燒傷者的創口感染。

  11.自發性互救。 自發性互救是指在火災事故中表現出舍已救人,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某房間發生火災時,周圍的同學跑來幫助滅火,在火場上協助救人,在無組織無領導的情況下,群眾所採取的一種自覺自願的救助行為。如當火災發生時高喊“著火了”或敲門向左鄰右舍報警,當週圍的同學聽到著火的訊息後,年輕力壯和有行為能力的人都應跑來救人、撲火和幫助體弱者、女同學逃離火場。

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要素
安全生產標語橫幅標語
相關知識
安全教育班會目的
安全教育班會演講稿
安全教育班會心得體會3篇
安全教育班會反思
安全教育班會記錄3篇
安全教育班會總結範文3篇
小學生安全教育班會演講稿
小學生安全教育班會稿
安全教育活動目的
安全教育班會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