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品安全的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藥品在我們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誰沒有個生病的時候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藥品安全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藥品安全知識一

  怎麼樣識別假藥

  一、包裝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能夠仿製正牌藥品的包裝,並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但是假藥總會有種種痕跡表現,如包裝上較為粗糙、色調較差、套色不佳、字跡模糊、文字說明中常出現錯別字等,仔細辨別可見破綻。

  二、氣味

  一些藥品具有特殊的氣味,如氣味發生改變,有怪味或氣味消失等,均應警惕是否假藥。

  三、外表

  正品藥品顆粒均勻,不易捻碎。假劣藥品則顆粒大小不一,易褪色,易捻碎且捻碎後有澱粉樣感覺。正品藥品中的分散片口服能迅速溶解,假藥分散片則溶解速度緩慢。另外,假劣藥品在距其所標出的出廠日期不久或在其所標的有效期內,往往發生變色、粘連、鬆片、裂片、沉澱、發黴、腐敗等變化。正規的針劑藥品封口光滑,印字清晰,無沉澱混濁物。而假藥往往封口粗糙,有毛刺,印字模糊。片劑可以從有無裂痕、黏邊、變形、色澤是否光亮、大小是否規則等方面判斷。沖劑則以是否結塊、發黏來鑑別真假。

  四、期限

  經批准合法生產的正規產品應有明確的生產日期、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限期內某些藥品如出現沉澱、變色等情況時的處理。假藥往往有生產日期而無使用年限,或有使用期限又無生產日期,甚至有時會兩者均無註明。

  五、說明

  經批准合法生產的藥品,其說明書內容準確,治療範圍限定嚴格,使用的方法、禁忌、毒副作用等,均有詳細說明。宣稱包治百病的往往是假藥或違法宣傳。

  六、文號

  藥品批准文號就帶有“藥”字樣,如“京衛藥準字***1996***第105091號”為頭。若批准文字為“京健食準字”或“京食準字”為開頭則不屬於藥品。

  藥品安全知識二

  怎樣識別藥物是否變質

  藥物是否變質,是藥物是否有效的關鍵問題。家庭中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藥物的外觀性狀:色、嗅、味等形態來識別藥物是否變質。如藥物出現下列情況,表明藥物已變質,不能再使用了。

  片劑:白色藥片變黃,表面粗糙、疏散或潮解,或有結晶析出。藥片上有斑點、發黴、蟲蛀、有臭味等。

  糖衣片:有粘片或黑色斑點、糖衣層裂開、發黴、有臭味等。

  沖劑:正常的都是能疏散滾動的乾燥顆粒。如見其發粘結塊、溶化、有異臭等。

  膠囊及膠丸:如見有明顯軟化、破裂、漏油、或互相粘連等。糖漿:藥液不論顏色深淺,都應澄清無異物。如見有較多沉澱物或發黴等。

  粉針劑:若發現瓶內藥粉有結塊、經搖動不散開、藥粉粘瓶壁,或已變色等。

  水針劑:如見藥液顏色變深、渾濁、沉澱或有黴點、絮狀物等。但須注意,有些針劑***如甘露醇***在冬季低溫下,會產生結晶,經隔水加以微溫後,可使之溶化,並非變質。

  混懸劑及乳劑:如有大量沉澱,或出現分屈、經搖亦不勻者。

  栓劑、眼藥膏及其他藥膏:若有異臭、酸敗味,或見明顯顆粒乾涸及稀薄、變色、水油分離等。

  眼藥水、滴鼻劑:如藥液中有結晶、絮狀物,或見渾濁、變色等。

  中成藥丸、片劑:如發現黴變、生蟲、潮化、蠟封丸蠟封裂開等。

  藥品安全知識三

  怎樣理解藥品說明書上的標識

  絕大多數的藥品說明書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項,不懂醫藥的人對這三個詞一般都不太好理解。這三個詞總的是囑咐吃藥的人要注意,不能亂吃。這三個詞語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囑咐的輕重程度卻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藥的人服用本藥時要小心謹慎。就是在服用之後,要細心地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如有就必須立即停止服用;如沒有就可繼續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訴你要留神,不是說不能使用。比如***對大腦有興奮作用,高血壓、癲癇病人應慎用。

  “忌用”,比“慎用”進了一步,已達到不適宜使用或應避免使用的程度。標明“忌用”的藥,說明其不良反應比較明確,發生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個體差異而不能一概而論,故用“忌用”一詞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細胞減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黴素鈉,因為該藥可減少白細胞。

  “禁用”,這是對用藥的最嚴厲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對青黴素有過敏反應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黴素類藥物;青光眼病人絕對不能使用阿托品。

燃氣安全會議講話
關於礦山的安全知識有哪些
相關知識
關於藥品安全的常識
關於食品安全的英語範文
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的圖案
關於食品安全的演講稿精選篇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
小學生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小學生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怎麼寫
小學生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
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