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養生原則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5個節氣,進入白露節氣,天氣轉涼,此時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一定要做好保健。那麼白露養生有哪些原則呢?白露養生怎麼保健?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白露養生的相關原則吧。

  白露養生的原則

  1、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口咽乾苦、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緣故。因此,從飲食上看,應注意滋陰,此時養生應“順四時”。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養肺。

  2、“秋凍”應有度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養生專家稱白露實際上是表明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但在清遠地區,這時候天氣還是炎熱,不少市民晚上睡覺還會開空調,或洗冷水澡,但專家建議,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體,不要洗冷水澡,以免著涼。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另外,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3、多喝粥水慎重藥補

  白露時節,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如秋天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於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對於體虛者,這時候,最好通過食補代替藥補,而食補首推粥。

  4、白露為霜,保暖防涼

  白露過後,溫度下降速度加快,公眾要注意保暖,及時新增衣物,以防感冒發生。《養生論》曰:“秋初夏末,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養生專家提醒,白露時節,由於秋高氣爽,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尤其是追求時尚的青年女性,無視天氣的變化,常常是裙裾飄飄,甚至穿著吊帶衣、露臍裝上街,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而且還會傷害身體。

  雖然俗話說“春捂秋凍”,但彰顯靚麗也要量力而行。有句諺語叫做“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意思是白露時節雖然白天天氣溫和,但早晚涼意漸濃。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冷空氣會刺激面板,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嚴重者可能出現四肢麻痺症。

  5、調整飲食,謹防秋燥

  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另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告別炎熱的夏天,迎來涼爽的秋天。但是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營養專家表示,初秋時節,夏季的高溫尚未退卻,再加上天晴少雨、氣候乾燥,這個時候容易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由於乾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節氣,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秋季主氣為燥,當秋燥沒能得到及時地預防和控制,便會發展為疾病狀態。白露過後,燥氣漸盛,燥易傷肺,所以營養專家提醒要特別避免容易在秋季發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氣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特別對於那些過敏體質的人,在飲食養生上更要慎重。

  白露養生的保健

  1、衣--早晚及時新增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

  2、食--注意營養養肺潤燥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的水汽結露就開始增多了。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3、住--夜晚睡臥不可貪涼

  白露是一個表徵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新增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4、行--外出鍛鍊要動靜結合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鍊身體的好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鍊。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專案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

秋天喝什麼茶養肝_養肝必看
白露養生要注意哪些事情
相關知識
白露養生原則是什麼
寒露養生原則是什麼
寒露養生原則是什麼
寒露時節飲食養生原則是什麼
老年男性膳食養生原則是什麼
飲食養生原則是什麼
立秋之後的養生原則是什麼
中醫養生原則是什麼
立春節氣的養生法則是什麼
大雪節氣的養生原則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