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遷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動物遷徙指的是動物由於繁殖、覓食、氣候變化等原因而進行一定距離的遷移,有周期性遷移和非週期性遷移。那麼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

  

  北美馴鹿遷徙是動物界一大奇觀,雖規模與氣勢雖不如非洲大遷徙,但是為世人最早熟知的動物大遷徙。其實,很多哺乳動物都進行遷徙,特別是翼手目的蝙蝠遷徙很常見,《人與自然》頻道播放蝙蝠遷徙的畫面,如同鳥類一樣壯觀。蝙蝠離開洞穴到兩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捕捉蛾子。如灰蝠,是美洲最大的蝙蝠之一,也是遷徙範圍最大的一種,從最南部的智利到最北部加拿大的西北地區。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體型較一般蝙蝠大,兩翼展開長達90釐米以上,狐蝠科狐蝠屬的大型種類體長超過40釐米,翼展可超過1.5米,體重超過1公斤,如澳洲的最大蝙蝠灰頭狐蝠。狐蝠每晚最遠飛行60公里尋找食物,在棲息地之間的飛行距離更是達到數百公里。

  偶蹄目牛科的羚羊類、北美野牛類都是遷徙動物,代表性物種有非洲的角馬、大羚羊、瞪羚、跳羚等,而亞洲的藏羚羊、藏原羚、普氏小羚羊、黃羊等,也年年重複著祖先遷徙的線路,為生存而進行著生命的迴圈遷徙,卻因人類過度捕獵和棲息地破壞,成為瀕危動物。偶蹄目的斑馬、野驢同樣為遷徙動物,斑馬與角馬等組成非洲遷徙大軍如史詩般壯麗。

  本文的主角是北美馴鹿,馴鹿的一個亞種。馴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馴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

  鹿科是偶蹄目重要成員,共16屬約52種,駝鹿屬的駝鹿,別稱麋﹑犴、罕達犴、堪達犴,鼻部隆厚,上脣肥大,肩峰高出,體形似駝,體長210~230釐米,肩高177釐米,成年雄鹿體重450—500千克,產於北美洲的體長都接近300釐米,體重可達650千克,最高記錄為1000千克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而鼷鹿科鼷鹿屬的小鼷鹿,體形很小,大致同家兔差不多,體長為42—48釐米,尾長5—7釐米,肩高不足33釐米,體重只有125—210克,不僅是最小的鹿類動物,也是我國有蹄類中最小的動物。

  分佈於歐洲中南部、北美、非洲北部和東北亞的馬鹿,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體長為160—250釐米,尾長12—15釐米,肩高約150釐米,體重一般為150—250千克,23個亞種,其中北美亞種體形最大,有的個體體重超過400千克。毛冠鹿屬的毛冠鹿,別名隱角鹿、簇鹿,體長1.4~1.7米,肩高0.6米;上犬齒甚大,呈獠牙狀,雄獸其短而不分叉的角,幾隱於額部的長毛中,其短小的角尖微向後彎,只產於我國亞熱帶丘陵地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是世界上產鹿種類最多的國家,10屬18種曾經產或現在仍存在,不過基本都瀕臨滅絕。分佈於東亞鹿屬的梅花鹿,體長125—145釐米,尾長12—13釐米,體重70—100千克,野生數量極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鹿屬的白脣鹿,又名巖鹿、白鼻鹿、黃鹿,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脣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為中國特產大型瀕危鹿科動物。白脣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地區的山地動物,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麋鹿屬的麋鹿,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動物。善游泳,喜群居,雄有角、雌無角,因面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而俗稱“四不象”。野生麋鹿在我國滅絕,通過英國倫敦動物園無償提供了的39頭麋鹿,放養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種群,麋鹿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斑鹿屬的豚鹿,別名中國豚鹿、蘆篙鹿,腿比較短,身材粗壯,不如梅花鹿一樣修長,體型顯得敏捷,是一種熱帶小型鹿,與麋鹿相同命運,在中國的野生豚鹿1960年以後滅絕。

  馴鹿,體型中等,體長100~125釐米,肩高100~120釐米;雌雄都具角;角幹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頭長而直,嘴粗,脣發達,眼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頸粗短,下垂明顯,無鼻鏡,鼻孔生長著短絨毛,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慄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髯毛和會陰毛密生,呈白色。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

  馴鹿是唯一一種公鹿和母鹿都長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掌面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

  馴鹿主要分佈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如道森馴鹿。在我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鄂溫克族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馴鹿中國亞種與貝加爾湖東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溫多苔原高地的馴鹿有淵源關係。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亞種多達15個,林地馴鹿,曾生活在美國48個州低窪地區,目前僅存40頭。3個最大的馴鹿群分別是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的喬治河馴鹿群、美國阿拉斯加州西北地區的西北極馴鹿群和在西伯利亞整個白令海峽附近發現的泰米爾半島鹿群。如俄羅斯亞的馬爾半島馴鹿數量較多。

  分佈於北美阿拉斯加的格蘭特馴鹿,是環北極分佈動物,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苔蘚、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北美馴鹿產於北極地區,有些生物學家把北美馴鹿分成兩種,一種叫北方馴鹿,棲息在北方的凍土地帶和針葉樹林地帶。另一種叫森林馴鹿,棲息在加拿大的森林之中,如加拿大森林馴鹿。在加拿大鹿的家族中,北美馴鹿的數量約佔一半,曾經有4個種類。

  馴鹿是鹿科馴化較廣的一種動物,北歐、北美都進行飼養,這種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的鹿類,處於半野生狀態。北美馴鹿也被人類馴化,但野生種群數量較大,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

  馴鹿每年9月中至10月為交配季節,爭雌鬥爭激烈,性週期13-22天。受胎率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產仔。每產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165-180天。雌鹿1.5歲性成熟,個別發育好的個體當年即能參加繁殖,一直到14歲,繁殖能力很強,雄鹿性成熟較晚。馴鹿壽命可達20年。

  北美馴鹿每年都進行浩浩蕩蕩的千里踏雪大遷徙。入冬,成千上萬頭的馴鹿彙集成巨大的鹿群,從北向南,朝森林凍土帶的邊緣地帶轉移。次年春天,它們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進發。四五月份,鹿群到達它們熟知的凍土帶僻靜處,在此養育兒女。

  馴鹿每年遷徙大約160.93公里到超過804.67公里,春天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馴鹿總是勻速前進,除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

  馴鹿的天敵有熊、猞猁、狼獾、美洲獅等食肉猛獸,但狼群是馴鹿主要天敵,人類每年獵殺大量野生馴鹿,這種珍貴的鹿科動物目前數量整體較大。前蘇聯是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據1985年統計,俄羅斯的野生馴鹿有98萬頭,半家養馴鹿有223萬隻,每年利用約15-20%,而我國已無野生馴鹿。

世界上最大的布丁鼠
世界上最大的菠蘿蜜有多重
相關知識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遷徙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嗎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對嗎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動物
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是哪種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品種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