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後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霜降後養生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與冬季之間的過渡時期。

  在這一節氣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腹瀉等消化道疾病,同時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大家要注意添衣保暖,預防感冒。霜降節氣後,中醫專家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鞋,可以穿上靴子了。

  “霜降”後一般是進補的好時候,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為主,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雪裡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強刺激、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藥、藕、荸薺,都是這個時節適宜吃的食物。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此外,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養生的早起,能夠使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週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古語云:“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時節氣溫大幅度下降,露水凝結成霜,樹枝掛霜,葉色漸紅。作為預示,紅也成為了霜降的養生主食。中醫專家指出,此時養生應該注意保暖、早睡早起,等太陽升起才開始運動。飲食方面可以多吃牛羊肉,以調養脾胃,同時可吃些紅色食物如蘋果、大棗、山楂、洋蔥、胡蘿蔔、花生以潤燥養肺。

  霜降後的養生方法

  大棗忌和黃瓜蘿蔔同食

  霜降節氣前後正是各種水果上市的好時候,大棗就是其中之一。中醫學認為大棗味甘、性溫,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凡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貧血虛寒、食慾不振、疲乏無力、便溏、心悸、失眠等症,幾乎都離不了大棗。

  棗的功效如此之多,但也不宜多吃,而且在食用時還不宜與維生素片同用。蘿蔔和黃瓜中含有的某種維生素分解酶,都會在與棗食用時發生衝突,也不宜和黃瓜、蘿蔔一起食用。

  女性應護足保暖

  霜降之氣,首先反映在人身上的是面板乾燥。邪風入侵,往往會讓人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所以穿衣保暖不宜忽視,不宜露膝,要護足。女性則要注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襪,改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以防腳部受涼。

  此外,週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養生遵循“藥補不如食補”

  霜降時段,是脾臟功能旺盛時期,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鄭州市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白廣歐提醒說,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蔘、白朮、人蔘、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

  花生要連著紅衣一起吃

  花生具有溫胃散寒的作用,在治療胃病方面歷代醫書多有記載。《本草綱目》說:“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藥性考》說:“食用花生 養胃醒脾,滑腸潤燥。”所以說在霜降時節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選擇。每天可適量吃生花生,對養胃有一定好處。花生要連著紅衣一起吃。女性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更應該常吃,而且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都有好處,比如有些跌打淤腫的病人,就不宜吃。”白廣歐說,做過膽囊切除手術的或膽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慢性疾病需防復發

  霜降時節,也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高峰期,患者應該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飲食上也要多吃些米粥類及潤肺的食物。中老年人晨練時要戴手套,體弱者最好戴上口罩,在氣溫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門。患有慢性咳喘病、氣管炎又易在此季節加重的患者,應及時就醫。

霜降後養生
春季喝茶養生
相關知識
霜降後如何養生
霜降過後如何養生
端午後如何養生
上班族飯後如何養生有哪些方法
立冬後如何養生吃什麼好
春節過後如何養生
立秋後如何養生
冬至後如何養生
白露過後如何養生
男人五十歲以後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