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秋季是一個易受風寒的季節。那麼秋季有哪些健康小知識可以給我們參考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秋季健康小知識

  1、養陰益氣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藥、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秋冬時節,是體虛之人進補的好季節,選用溫補中藥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虛”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進補時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

  2、適度飲水

  在“飲食的金字塔”中,水處於最底層。也就是說,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秋季天氣乾燥,易使人產生燥氣。而秋燥最愛攻擊肺,所以當燥氣上升時,咳嗽、哮喘腹瀉、面板乾燥等疾病首當其衝。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水來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此外,秋天易出現身體睏乏,也就是俗稱的“秋乏”。而科學地飲水也可以緩解秋乏症狀。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研究發現,此法既可使人體津液得以補償,對內臟也沒有損害。而一次大量飲水,反而會損傷腸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紊亂。

  3、吃蜜少姜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薑為好。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薑,夜晚不吃薑。當然,這並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4、及時添衣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為初秋乍寒還暖,機體調節機能很難適應這暴熱驟涼變化。因此,當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溫,及時添衣;平時要多開窗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燻蒸居室;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

  尤其要加強頭、背、腹、足等部位的禦寒。人們應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訊息,備好防寒服裝,早晚穿好外套,並逐漸增添內衣,為使腹、背不受涼,最好內著一件毛背心,由於寒多從腳下起,同時還要穿好鞋襪。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睏乏,每到週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秋天到了,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早起,這對肺是有好處的。所謂:“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6、多晒太陽

  人體在補充充足的陽光之後是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的,然而,當秋季來臨的時候,陽光的照射便不再想夏天那樣的強烈,雨天也會漸漸的增多,這個時候人體的褪黑色素就會增多,從而就會一直甲狀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分泌,會讓人感覺到心情低落。

  所以,適當的多晒太陽可以讓人心情變得開闊,顯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陰雨天,可以將屋內的照明設施開啟,同樣可以提高人的興奮度。

  7、減辛增酸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8、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穫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又稱“秋悲”。

  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9、調理脾胃

  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

  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多吃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食物。

  10、加強運動

  專家建議,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鬆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鍛鍊還能增強體質,增進機體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加大腦皮層的靈活性,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鍛鍊後胃液分泌加多,腸胃蠕動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像慢跑、做操、打太極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適合秋季的運動,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秋季健康的注意事項

  1、早起早睡。祖國醫學主張秋季“早起早睡,與雞俱興”。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同時起床時不宜過急,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腦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宣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2、調理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早餐食粥法來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3、預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面板內的水分蒸發快,易使人出現面板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祕結等症狀,因此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面板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脣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經常舔口脣,否則會使口脣乾燥皸裂。

  4、重調達情志。一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的深秋,常會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要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主。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鬱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5、預防氣候突變。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患者猝死。此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病情惡化與死亡。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6、增強抗病能力。俗話說得好:“春捂秋凍,不生百病”。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鍊,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鍊,如做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可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秋季各種瓜果大量上市,人們適量食用瓜果,攝取多種維生素等,有利於秋季養生。如蘋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鉀,且有止瀉作用,適用於心血管病患者與腹瀉患者食用;香蕉含有多種維生素,可防衰老,且有止咳、潤腸、降壓作用。菠菜有利尿作用,對腎炎、高血壓患者有益,對治療支氣管炎也有療效。柑橘有鎮咳、調胃、健胃的作用;梨可以潤肺、清痰止咳、治療便祕。葡萄有預防疲勞、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功效,常食使人健壯,但便祕者不宜多食;柿子性寒,體弱多病者不宜多吃。

看過的人會看:

女性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相關知識
秋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兒童秋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冬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夏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秋季健康小常識介紹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秋季健康小常識介紹
冬季兒童健康知識有哪些
立秋健康知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健康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