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飲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秋季是從立秋至立冬3個月,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 養收 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如今秋日已至,有什麼養生飲食推薦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1、溫熱性質的食物

  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

  2、祛風排溼的食物

  如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等。

  3、潤燥滋陰的食物

  如全麥面、小麥仁、豆芽、山藥、南瓜、蘿蔔、白菜、蓮菜等。

  4、收斂陽氣的食物

  如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

  秋季自我保健養生小常識

  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1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猜你喜歡:

冬季女性如何養生
百香果的食用價值有哪些
相關知識
秋季養生飲食雞爪
秋季養生飲食有哪些要點
秋季養生飲食有什麼禁忌事項
秋季養生飲食有哪些小常識
秋季養生飲食
秋季養生飲食有什麼禁忌
秋季養生飲食禁忌有哪些
秋季養生飲食之道的作用
老人秋季養生飲食
秋季養生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