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和推拿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很多人都覺中醫推拿和按摩都是一個樣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其實對於這兩者來說的話是不同的,區分按摩和推拿最好的方法有幾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按摩和推拿的區別,希望能幫到你。

  按摩和推拿的區別

  1***從歷史沿革變化看:按摩是古稱,在我國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稱改為推拿了,當時的《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祕旨全書》、《小兒推拿祕訣》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稱為推拿,這不單是名稱的改變,而是表示這一療法的發展和人們對手法認識的提高。早期的按摩療法僅用於少數疾病的治療,手法種類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兩種手法,按法是單純的向下用力,即所謂“按而留之”,摩法則是在體表作環行摩擦,屬平動的範圍。以後隨著治療範圍的擴大,手法也相應有了發展,除了按法、摩法等常用手法外,又出現了推法。推法雖也屬平動類手法,但卻是一種有方向性選擇的直線摩擦手法,因此對疾病的治療更有針對性。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各種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除向下的壓力外,還有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對用力的擠壓等。手法的分類也逐漸合理,適應症也逐漸擴大,按摩這一名稱逐漸被推拿這個更為明確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說由按摩改稱推拿,標誌著推拿發展史上的一個很大的飛躍。

  2***從手法變化看:按摩只有四五種手法,原始時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餘種,在清代對推拿手法治療傷科疾病作了較系統的總結,如《醫宗金鑑》一書,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按摩從業人員手法始終還停留在基本手法上。

  3***從小兒按摩看:明代不僅設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小兒推拿獨特體系,如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也有線***如前臂的“三關”、“六腑”***和麵***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腎”等***。在小兒推拿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又有不少小兒推拿專著問世,如《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祕旨全書》、《小兒推拿祕訣》等,其中《小兒按摩經》可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書籍。推拿正是從這時小兒推拿的名稱沿革而開始的。《香案牘》中記載“有疾者,手摸之輒愈,人呼為摸先生”。此處摸先生就是指治病療效很好的民間推拿醫生。

  4***從治療範圍看: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勞,而推拿是治療疾病。當代推拿科治療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祕、洩瀉、胃下垂、痛經、閉經、半身不遂、高血壓、哮喘等等。

  5***從從業人員看:由於兩者目的作用不同。其服務場所名稱和構成人員也不同,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師為主體,或經過短時間訓練的按摩師,推拿或叫治療按摩以醫療機構、診所為主體。

  ***1***盲人保健按摩的審批權在工商局和殘聯,其按摩師只需經專業培訓,並獲得勞動局頒發的上崗證即可,一般均為非醫務人員;開診所的審批權是衛生局,推拿醫師需要專科學歷,他們大都是醫專、醫學院、中醫學院畢業的學士,還有碩士、博士、博士後,他們當中有主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還要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取得行醫資格。

  ***2***按摩師有保健的能力,但難診斷和治療疾病,既使能在按摩時發現客人身體上存在的疾病,也不提供治療,而應告知病人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按摩師及其機構只能被視為一種保健服務場所,不是醫療機構。

  ***3***目的和方法也完全不同。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達到養身保健目,是中醫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為主,診治病傷為輔。推拿***治療按摩***包括傷科推拿,是中醫外治療法之一,是應用推拿手法達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療法,人類最古老的一種是治療疾病的方法,以診治疾病為主,健身防病為輔。

  ***4***其手法有明顯區別:

  A、推拿就是用手推或者拿捏推拿屬於中醫外治法的,它主要通過手法功力,配合經絡系統發揮的調整作用,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推拿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外治療法。其治療範圍廣,涉及到內、外、婦、兒各科,如落枕、扭傷、肩周炎、腰腿痛、感冒、慢性腹瀉、失眠等。手法包括滾、揉、刮、摩、擦等,方法很多,不是簡單的用手推或者按捏。

  推拿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勻、有力、持久,針對穴位達到深透。針對不同的疾病,身體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推拿手法和技巧。推拿具有舒經通絡、促進氣血執行、調整臟腑功能、潤滑關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對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對一些慢性病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如消化不良、便祕、胃病等。要求推拿醫師都應具備完整的醫學常識如解剖、生理、放射醫學等和專業知識,不是人人皆可為之的。

  B、按摩院或街頭按摩攤點的推拿是預防或保健或消除疲勞,方法是用手或肌體的其他部分接觸人體,進行技巧性的機械動作。手法簡單,主要是按、摩、揉、彈、叩、敲。家庭成員學會也可以相互按摩,達到保健的效果。

  按摩和推拿的作用

  1、疏通經絡的作用:

  經絡是遍佈我們的全身,是人體的精、氣、血、津液執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內屬臟腑外絡於肢節、孔竅、皮毛、筋肉、骨骼、通達表裡,貫串上下,象網路一樣將人體各部分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之功能,使人體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動。運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經絡,從而調節機體病理狀態,則百脈暢通,五臟安和,達到保健醫療的目我,即“經脈所至,主治所及”。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過推拿能直接放鬆軟組織,康復推拿通過肌肉牽張反射直接抑制肌痙攣,又可通過消除痛源而間接解除肌緊張,故能有效地放鬆肢體,消除骨骼肌過度緊張和僵硬,保持肌肉組織的正常彈性,防止疲勞的堆積,促進體能的恢復。實驗證明,經輕軟的手法操作五分鐘後,肌肉的工作能力比以前提高3~7倍。不少康復推拿的受益者體會到,高質量的康復推拿與同等時間的睡眠相比,其解除疲勞、補充精力、恢復體能的效果明顯優於後者。

  3、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可擴大毛細血管管徑,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漿粘滯度,提高血液流速,加快靜脈血和淋巴液向心性迴流,促進乳酸等代謝廢物的分解和執行,防止四肢水腫和瘀血。實驗表明,推拿使肌肉放鬆後,其血液流量比肌肉緊張時提高警惕10多倍。手法對四肢的機械刺激,有類似體外反搏作用,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使心率平穩,心肌耗氧量減少,改善心血管功能。肌緊張的解除和外周毛細血管的開放可降低外周阻力,對血壓也可起到良性調整作用。

  4、整脊利節的作用:

  國內外手法專家注意到,人體很多疾病與脊柱的排列輕微紊亂有關。推拿中的一些特殊的矯正手法,對脊柱後關節紊亂有防治作用。而常用的脊柱按壓手法,除了對全身的調整作用以外,對脊柱畸形、脊椎的退行性病變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推拿可以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迴圈,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祕,加快關節滲出液的吸收,從而消除關節內和關節周圍的積液、水腫。推拿中的被動運動性手法,可適當牽拉韌帶,增強韌帶的彈性和張力,保持或恢復關節的生理活動度,防止骨質疏鬆、關節韌帶扭傷和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推拿對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推拿和按摩的手法變化

  按摩只有四五種手法,原始時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餘種,在清代對推拿手法治療傷科疾病作了較系統的總結,如《醫宗金鑑》一書,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按摩從業人員手法始終還停留在基本手法上。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推拿的注意事項”

美體按摩精油的功效
按摩和推拿有什麼區別***2***
相關知識
按摩和推拿有什麼區別
按摩和推拿有什麼區別***2***
松柏和水鬆有什麼區別
膝上型電腦行貨和水貨有什麼區別
愛淘寶和淘寶有什麼區別
桌上型電腦集顯和獨顯有什麼區別
嬰兒溢奶和吐奶有什麼區別
斯諾克和檯球有什麼區別介紹
搏擊和拳擊有什麼區別
柔道和散打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