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灶神究竟是誰?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灶王爺是誰? 到底是誰? 5分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漢族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彙報,除夕日返回人間。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漢族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誰知道灶王爺的名字叫什麼

灶王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神、灶公、灶君等。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之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祭灶也因此成為民間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灶王爺傳說秦漢時就有  據《酉陽雜俎》記載:灶王爺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關於這個張單,民間另有傳說,似乎解釋了灶王爺的來歷。  張單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愛上另一個女子海棠,於是回家休了丁香。這之後,丁香嫁給了一個貧窮老太婆的打柴兒子。而海棠則每天好吃懶做,還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隻好四處討飯維持生活。  有一年的臘月廿三,張單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了。因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張),所以玉帝封他為灶王爺。  民間流傳的灶王爺起源甚早,商朝已經開始在民間供奉。秦漢時灶王爺更是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王爺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為其掌管人們的飲食,賜予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他還是玉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玉帝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神了。正因為如此,祭祀灶王爺才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民俗沿襲下來。

灶神老爺究竟是誰?

灶神的由來: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禮記》的《祭法》篇稱,「王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鍾,或者祀戶,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兩漢時期,有稱火神炎帝神農,死後託祀於灶;也有稱祝融祿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上灶還要洗刷鍋盆,因此《禮記》的《禮器》篇又稱祭灶是「老婦之祭」,「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賤之祭耳。雖卑賤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於飲食,故報之也」。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職能: 灶神之職原是主管人間的飲食製作。約在東晉前,灶神又有了監察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壽夭禍福的職能。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的《微旨》稱:「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大約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東廚司命燈儀》中有句稱,「灶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在天為七元之使者,遞日奉萬事於宸庭」,「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奉祀: 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因此,南北習俗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講人間罪惡,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畢,即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從灶上揭下,連同紙錠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時,再行接灶神之禮,奉祀灶神後,再在灶上粘貼新的灶君紙馬。 參考文獻: 《禮記》、 《抱朴子內篇》、 《東廚司命燈儀》、

滿意請採納

灶王爺就是財神麼?

不是同一神啊,灶王爺是廚房或生火的地方所供奉的,財神是求財的啊

灶王爺管什麼

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稽查善惡的督察使,他負責記錄每戶人家日常行事中的是非善惡,在每年臘月二十三(也有地方為二十四)上天向玉帝報告,讓玉帝定奪每戶人家的吉凶禍福。人們為了讓灶王爺替自己多說好話,所以在灶王爺上天那天有祭灶風俗。

灶神是誰?據《後漢書》記載,此人姓張,名禪。夫人卿忌,有六個女兒。如果灶王爺真能掌管人間吉凶禍福,那麼他也不會讓一家老小整日受那煙熏火燎之苦了。哈哈哈。。。

灶王爺是誰啊?還有灶王奶奶嗎?

民間習俗,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謂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間通常叫灶王爺,是個準神或半神的角色)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說下界人間的好話,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應當說,對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運的老百姓來說,這種願望是無可厚非的。過去,北京也好,華北、東北許多地方也好,家家戶戶都在住房的明間砌一高臺灶,靠近灶頭的牆上貼著一張從市場上買來的灶禡。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一般是在晚飯之後),便把貼在考績灶頭牆上的這張舊灶禡撕下來,拿到院子裡用火燒掉。這叫辭灶。辭灶伴隨著一些簡單的儀式。在神像前供上麥芽糖制的糖瓜或關東糖(北京稱南糖),意在讓灶王爺把嘴粘住,以免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裡去亂說亂奏。還要燒些紙錢,意思是送給灶王爺上天路上用的盤纏。還要給灶王的坐騎準備一桶水和一些草料(黑豆),供他餵馬之用。在祭祀時,戶主口中念頌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類口訣。然後全家人依次叩頭,為灶神送行。儀式就這樣簡單。祀灶有些禁忌。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舊俗,祭拜時,一般是男子先拜,而後女子再搬。也有的地方,婦女是不能祭拜灶王爺的。彭蘊章《幽州風土吟??焚灶禡》:“焚灶禡,送紫官,辛甘臭辣君莫言,但言小人塵生釜,突無煙,上乞天公憐。天公憐,錫純嘏,番熊豢豹充庖廚,黑豆年年飼君馬。”記述的就是這一習俗。

關於灶王爺由來的傳說,現代民間流傳的依然非常豐富多彩。東部,從蘇北、山東半島到華北、東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為中心,流傳著一個關於灶王爺的傳說,我們有理由把這一傳說看作是一種相對固定的形式——“張郎形”。大意說:有一個張郎,不好好種地,出門去做生意,一去之後音信杳然。家裡的生活重擔,落到了他的妻子丁香身上。丁香拼命地幹活養家,並殯葬了先後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張郎回家來,休了丁香,娶了海棠。老牛(或老馬)拉著車,毫無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間茅屋前,停下腳步不再向前走了。這地方就是丁香的歸宿。這家裡老婆婆和靠砍柴為生的青年相依為命,收留了她,她與青年成婚。後來他們成了富家。過了多年,突然有一個討飯的來到門下討吃,丁香發現他就是拋棄了自己的前夫張郎。張郎從前妻遞給他的麵條裡吃出了他們結婚時的簪子和荷葉首飾,知道這個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於是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火塘裡去給憋死了。張郎死後,大廟不留,小廟不收,魂魄到處遊蕩。玉皇大帝下界視察,恰遇張郎,由於他們同姓,便封了他個灶王官的名號。人們看不起他,每到臘月二十三,煮一鍋爛麵條給他上供,羞辱他,卻又害怕他在玉皇面前搬弄是非,也不敢怠慢他。大致圍繞著這一型式,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人物也有血有肉。

另一種流傳頗廣的傳說大致可定名為“打灶王型”。在形式上,這一類型的傳說取意於民間過年時老百姓在灶頭所貼的灶王神畫像的意象。大意是:皇上派到民間的州官是個好吃之徒,令老百姓不堪重負。有一個叫張大巴掌的鄉民,主動請州官來家吃宴席。張大巴掌一巴掌把州官打成肉餅,貼在了牆上。據說,由於這個州官生前是皇上的廚子,所以皇上就封他為“灶王”。

第三類較為著名的傳說,是講述灶王職責的,因此我把它叫做“送灶型”。大意說:灶王原本是天庭裡的一名役員,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來監視老百姓的。他的行動很是詭祕,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溜進家裡,所以人們對他提心吊膽。他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迴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情況,年三十晚上回到人間。他的毛病是愛白人是非,所以人們在他臨行前,總是用糖瓜粘住他的嘴巴,以妨他舊病復發,說人間的壞話,給人們帶來厄運。圍繞著這個基本的情節,還派生出許許多多不同的說法,枝葉縱橫,色彩斑......

家中灶王爺請與不請有什麼關係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漢族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彙報,除夕日返回人間。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漢族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中國是信奉多神的國家,在中國古代人們信奉的眾多神靈中,灶神在漢族民間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長期與大自然搏鬥的生活中,學會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滅之火便是他們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裡,火神與灶神是一致的。不過,自灶神產生之日起,其職掌便與火或灶火毫無關係,他是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灶王爺的傳說

舊時每當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我國絕大多數人家都要祭灶王爺。  民間傳說,每家灶頭都有一位灶王爺。舊歲逝去前夕,灶王爺按例要上天稟報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抉擇。於是,人們在送灶王爺上天前,總要供些酒菜和麥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三道四。  本期《晨報講堂》堂主將為您講述有關灶王爺的幾個小故事。  堂主小傳  李賢哲,山東聊城人。近年來有近300篇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文史欄目發表,約計80萬字。著有《李賢哲文集》。  灶王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神、灶公、灶君等。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之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祭灶也因此成為民間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灶王爺傳說秦漢時就有  據《酉陽雜俎》記載:灶王爺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關於這個張單,民間另有傳說,似乎解釋了灶王爺的來歷。  張單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愛上另一個女子海棠,於是回家休了丁香。這之後,丁香嫁給了一個貧窮老太婆的打柴兒子。而海棠則每天好吃懶做,還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隻好四處討飯維持生活。  有一年的臘月廿三,張單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了。因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張),所以玉帝封他為灶王爺。  民間流傳的灶王爺起源甚早,商朝已經開始在民間供奉。秦漢時灶王爺更是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王爺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為其掌管人們的飲食,賜予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他還是玉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玉帝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神了。正因為如此,祭祀灶王爺才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民俗沿襲下來。  祭灶時糖和酒必不可少  古時祭灶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灶王爺畢恭畢敬。人們如果要祈福躲災,便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壞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髒物送入灶內燃燒等,名目繁多。  每年臘月廿三或廿四,民間都會流傳灶王爺要在這一天昇天,向玉帝報告一年的情況,舊時人們會為灶王爺擺上供品,這就是所謂的祭灶。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黏,目的是要用它糊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一來灶王爺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  宋代范成大《祭灶詩》中雲:“古傳臘月二十四(廿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廿三,清朝皇帝都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王爺,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  皇家也像民間一樣,在灶王爺臨昇天彙報工作前,要用糖封住灶王爺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王爺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王爺等神位行禮。  民間還有灶王奶奶的傳說  傳說玉帝的小女兒賢慧善良,十分同情天下的窮人。她愛上一個給人燒火幫灶的窮小夥,玉帝得知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那個窮小子受罪。  王母娘娘疼愛女兒,從中講情,玉帝才勉強給“窮燒火的”封了個灶王爺的職位。人們就稱“窮燒火的”為灶王爺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

相關問題答案
灶王爺是誰?
西遊記閻王爺是誰 ?
劍三霸王槍是誰的武器?
經常說的趙老爺是誰?
杜甫的爺爺是誰?
仙逆王林是誰的轉世?
清朝的王爺是幾品官?
偏財神爺是誰?
灶王爺怎麼貼?
灶王爺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