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平聲表現什麼情感?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易安體的創作實踐

在創作實踐中,李清照對詩詞作了明確分工,她把有關時事政治、詠史懷古之類的題材吟之於詩,而把生活中個人的悲歡離合、惜春悲秋之類的感受賦之於詞。在音律、內容和表現藝術方面,李清照的創作實踐也體現了“詞別是一家“的理論主張。 第一、易安體的協音律強調詞必須協音律,亦即強調詞是音樂文學。在《詞論》中,李清照開始先講了一個李八郎曲江歌唱的故事,以此來說明音樂的力量,進而說明歌詞所具歌唱性、音樂美的特點和魅力。然後談到柳永“變舊聲作新聲”時能“協音律”,而蘇軾等人和王安石、曾鞏的不“知”詞,正是因為不協音律,取消了詞體獨立性,把詞寫成了“句讀不葺之詩”。她在《詞論》中說:“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五音,指發聲部位脣、舌、齒、牙、喉;五聲,指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六律,音樂的十二律,相當於鍵盤樂器的十二音鍵,分陰陽,陰六為呂,陽六為律。以六律代十二律,即黃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清濁輕重,即發聲部位和所發音量大小。詞譜多失傳,未知是否盡合,但單就今天留下來的四五十首詞作來看,的確聲調和諧,富於音樂美,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說來,平聲字聲音和暢宏大,仄聲字裡的上聲和去聲字音較為悠揚、宛轉,入聲字(如一、七、八、不)的聲音則顯得急促迫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裡,暮、路、處、渡、鷺等仄聲字一貫到底,讀起來節奏輕快跳動、緩急有致,很好地配合了樂而忘返的情趣的抒發。而《聲聲慢》這個詞牌,《詞論》說:既押平聲,又押入聲。李清照選用入聲,是因為急促的入聲韻更能表現她的抑鬱情懷。在同一聲中的不同韻部,所表達的情感又各有不同。如一般認為“東董”韻寬宏,“江講”韻爽朗,“支紙”韻縝密,“魚語”韻幽咽等等。《[永遇樂]落日熔金》之所以要選用“魚語”韻,正是為了用“處、許、雨、侶、五、楚、去、語”一連串如泣如訴的脣音,表現悽倉幽咽的心境。所以宋張端義《貴耳集》中評為“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韻部的選擇,平仄的搭配,使詞在被吟誦時有高下、疾徐、抑揚、頓挫的聲調,這樣就能有力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李清照最負盛名的長調《聲聲慢》就集中反映了“易安體”的這一特點。原詞如下:(○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乍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而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曲調雖已失傳,但我們可以從現存的詞作中看出,歷來作者多用平韻格。而李清照的這一首卻有意選用仄韻格,構成一種激越淒厲的情調。需要說明的是,現代漢語中入聲字已派入“平上去”三聲,本詞中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等字在現代念平聲,其實在古代都是念仄聲的。這首詞誦讀起來,基本為兩字一頓的二節拍,先重後輕的抑揚格,詞中的四字句,六字句,以及加襯字的三字,七字句,莫不以二節拍為基礎。這樣急促的節拍,加上入聲韻,更加切合表達悽苦激切的感情。而被稱為“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清、徐釚《詞苑叢談》)的疊字運用,“俱無斧鑿痕”(宋、張端義《貴耳集》)更為引人注目。先看起頭十四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重輕重輕,重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有押韻嗎

原詩: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是二四句平聲押韻。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散文萌物篇有哪些

1.詩歌(1)詩歌的特點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著的一種文體,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其主要特點是:①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象,善於從感情上打動讀者。③詩歌的語言凝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④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中國的舊體詩、詞、曲的一句就是一行)。(2)詩歌的分類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詩歌可分為若干類別。按國別分,可分為中國詩歌和外國詩歌;中國詩歌按時代分,可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中國古代.詩歌按體例分,分為詩、詞、曲;中國古代的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l字以上);(1997年全國已考)元曲可分為小令和套數(又叫套曲);新詩又可分為自由詩和用舊形式寫成的新詩。(3)古代詩歌與新詩古代詩歌是泛指古代文學長河中用文言寫成的韻文,即這一歷史時期的詩、詞、曲。新詩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學運動以後出現的詩歌。(4)古體詩與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1996年全國、2001年春季已考)古體詩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詩歌,其主要特點是每首詩行數不固定、每行詩字數不固定、每首詩的用韻不固定;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它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詩和絕句,其主要特點是每首詩行數固定、每行詩字數固定、每首詩的用韻固定。(5)詩、詞、曲的區別詩、詞、曲都是韻文,其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和講求韻律。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它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曲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靈活,句中經常添加襯字等。(6)新詩中的自由詩和舊體詩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提倡並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其中用白話寫的大致押韻、形式自由的詩叫做自由體詩,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貴與李香香》等。與新詩相對的,用文言寫成的格律詩以及詞、曲統稱為舊體詩,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沁園春·雪》、陳毅的《梅嶺三章》等,這些形式是舊的,但其內容是現代的,人們習慣地把它比作“舊瓶裝新酒”。(7)歌、行、吟“歌”、“行”、“吟”是古體詩的標誌,都指古代詩歌體裁,它們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等一般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夢遊天姥吟留別》等。(8)樂府詩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指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以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但也稱為樂府或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等。(9)律詩與絕句律詩與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數上。絕句又叫“截句”,每首詩只有四句,偶句押韻和押平聲,它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每首詩共有八句,除了偶句押韻與押平聲外,頷聯和頸聯都必須對仗。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10)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抒情詩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抒發作者內心的思想情感來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生活的,常常是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斷的景物描寫,也是為了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詩是用詩的形式來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的。與抒情詩相比,敘事詩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說理詩從廣義上講包含在抒情詩中,它主要是藉助景物描寫來闡述深刻的道理。(11)詞牌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著嚴格區別的,詞題是就內容而言的,它是詞的內容的精煉,是一首詞的眼睛。詞牌是就形式而言的,是一首詞曲調的名稱。(12)豪放詞......

李清照《聲聲慢》裡雁的意象,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

⑵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

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共摘。誰:何,什麼。

⑹怎生:怎樣,如何。

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

寫五言古體詩,和七言古體詩時,只在最後一字押韻,可不可以? 5分

下面就來談談如何學寫古詩。

首先是詩詞的格律,近體詩的格律是很容易講清楚的。絕句或者是律詩,第一個原則必須是押平聲韻,韻腳的字一定是平聲的,轉化成我們現代漢語來說,基本上相當於第一聲和第二聲。

第二,每一句當中的平仄聲字是相間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其實,近體詩--絕句和律詩,翻來覆去,就這麼四種格律。

寫詩的時候,把合適的字嵌進去之後,整首詩能否呈現出一種詩的意境,能否把詩人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我覺得關鍵還在於練得是不是多,就是寫的是不是多,並且是不是讀了足夠多的古人的經典作品,把這些經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詩的感覺之後,然後才能在格律的基礎上作出有詩的韻味的詩來。

其次要掌握我們現代漢語裡面,哪些字是平聲,哪些是上聲,哪些是去聲,尤其是我們現代的普通裡面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入聲已經分配到現在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學寫近體詩的朋友,一定要把所有的入聲字,尤其是常見的入聲字,要有足夠的熟悉和了解,建議大家從韻律的書,或者直接從網上找到入聲字,看看哪些是常用的入聲字。

我們知道了漢字的平上去入四聲之後,才知道怎麼把這些漢字嵌入到詩詞既定的格律裡面去。當然掌握格律這還只是敲響詩詞之門的第一步,我們說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詩詞的感覺,營造什麼樣的意向,營造什麼樣的詩詞的意境。

在這個基礎之上,第三步,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當你的真情實感,情感足夠濃厚,足夠強烈之後,也許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當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夠了,那我們追求的就是詩的最高境界--立意。你的立意是不是與眾不同,是不是能夠推陳出新,那這是評價一首好作品和一首平庸的作品的最高標準,或者最高的區別了。

形容古詩文中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詞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

早春 曉來庭戶外,草樹似依依。一夜東風起,萬山春色歸。 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考點名稱:詩詞鑑賞 古代詩歌: 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 ①絕句: 近體詩的一類。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 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七言絕句。 ②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共8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韻,限平聲韻; 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③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小學詩歌鑑賞要點: 鑑賞詩歌時要注意作者、題目、註解。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 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平時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多研讀一些關於古詩詞賞析的文章,增強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評價能力。要了解古代詩歌的一些基礎知識,記住一些術語。弄清與詩歌鑑賞有關的名詞術語,以便鑑賞時恰當選用。 一、咀嚼詩歌語言 1.反覆誦讀,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技巧的閱讀習慣是鑑賞詩歌的第一步。 欣賞時要重點關注詩中動詞、形容詞、特殊詞(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的作用。 動詞:如: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音韻鏗鏘,且“敲”字有聲音,以響襯靜,突出了居處的僻靜。 疊詞:作用不外兩種: 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連用七組十四個疊字,或寫人物的動作行為,或寫周圍環境,或直抒胸臆,將詩人遭受一系列深創鉅痛之後的茫然若失、淒涼、悲殘、悲慼的情懷,全面準確地刻畫出來。同時讀起來又有韻律感。 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所以單獨列出。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蕭蕭”寫出了秋葉在風中飄零而下的聲音,讓人聯想到詩人綿延不盡的愁思。 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要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 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或抓住能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光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抓住單一色彩表現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 詩詞由於聲律的要求或出於修辭上的特殊需要或這兩者兼而有之,某些語序往往要顛倒,欣賞時要注意還原語序(主語後置、賓語前置、主賓換位、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等),才能準確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悟意境。 2.古詩詞語言風格常用詞語: 平淡又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

相關問題答案
押平聲表現什麼情感?
平凡之路表達什麼情感?
敖包相會表達什麼情感?
心鎖歌曲表達什麼情感?
短歌行表達了什麼情感?
蝶戀花表達了什麼情感?
唐卡表現什麼意思?
驛動的心表達什麼情懷?
一剪梅表達了什麼情感?
贈汪倫表達了什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