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在古文中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文言文中,者 都有那些意思?

者 zhě

1. 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數詞或主謂詞組之後,組成「者」字結構,用以指代人、事、物。指代人或事物。

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2. 代詞。指示代詞。相當於「這」。

例:《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3. 助詞。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

例:《禮記•檀弓下》:「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4. 助詞。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5. 助詞。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

例:《禮記•中庸》:「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

6.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疑問。

例:《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於薛者?’」

7.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擬度。

例:《漢書•石奮傳》:「建奏事於上前,即有可言,屏人乃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

8.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命令、曉示或祈使語氣。

例:唐陸贄《收河中後請罷兵狀》:「令欽漵奏來者。」

9. 助詞。用於複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因果關係。

例:《孫子•虛實》:「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10. 助詞。用於複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設關係。

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1. 連詞。相當於則。

例:《史記•李斯列傳》:「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12 。輕狂。

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辨訛》:「今以稱人之不老實者曰者。」

13. 假借,藉口。

例:《西遊記》第二六回:「他弄個光皮散兒好著,者著求醫治樹,單單了脫身走路,還顧得你和我哩!」

14. 通「諸」。眾。

例:《墨子•號令》:「官吏豪傑與計堅守者十人。」

15. 通「諸」。相當於之。

例:《呂氏春秋•離謂》:「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桀、紂、幽、厲皆也。然有亡者國,無二道矣。」

古文中的者是什麼意思

”者“可以作為判斷句的句式判定標誌,本來無意。二,者”就是這個人“意思,作為物主名詞的後綴;三,諧音假借字和“這”相通。意思也是“這,這個”的意思。

之所以......者在文言文中如何解釋

之所以,之是代詞,表示這件事或這個人。所以,在這裡有追述原因的的作用,相當於“他(它)能夠這樣,是因為”,後面的“者”,與“所”共同組成所字結構,對應“者”的,往往在全句後面有“也”。句子中的“者也”都可以不翻譯,因為它們只有語法功能,沒有實際詞義。

舉例:“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物品它隱藏不露的原因,是為了防備盜賊。)”句中的“之”,復指“物”,所以是追述原因。後半句解釋原因。再如:“國之所以治亂者三(也)”,意思是:國家它是治還是亂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句法功能是一樣的。

我們用現代漢語造句:張明之所以沒有考好(者),平常貪玩(也)。張明他沒有考好的原因,平常太貪玩。“者也”可有可無。

生人者在古文中的意思

意思是

生而為人者

應該怎麼做

就是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

古文中“······者······也”表示什麼意思

判斷句,是古漢語中人物傳記常用的一個句式。

舉個例子,李將軍列傳 史記的,李廣者,隴西成紀人也。

意思是說,李廣,是隴西成紀的人。

相應的,該句式有幾個變式。比如,

……,……也。

……者,……。

或者者也都去掉。

……,……。例如,劉備,天下梟雄。

這句話與 劉備者,天下梟雄也。 是一個意思。

相關問題答案
者在古文中的意思?
實在古文中的意思?
不然在古文中的意思?
外見在古文中的意思?
是秋在古文中的意思?
向在古文中的意思?
如何在古文中的意思?
可憐在古文中的意思?
顧在古文中的意思?
骨鯁在古文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