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什麼傳染病?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瘧疾屬於那一類傳染病

按照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瘧疾屬於乙類傳染病。

根據傳播途徑,瘧疾屬於經蟲媒(蚊蟲)傳播的傳染病。

瘧疾是什麼病會傳染嗎

嚴格的講,瘧疾應該屬於傳染病。瘧疾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蚊子。如果在你的居住範圍內,發現有瘧疾疾病的患者,那麼你應該注意防蚊子叮咬。但是瘧疾分三種:一為間日瘧疾,二為惡性瘧疾,三是腦虐!他們之間只有間日瘧疾有潛伏期,但是可以完全根治,現在我國的瘧疾病原大多是外來人口所攜帶。所以說瘧疾的傳染是有可能的!只要注意防範就沒事的!

瘧疾是什麼?

瘧疾(malaria)是由瘧原蟲所致的蟲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於102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有20億人口居住在流行區,特別是在非洲、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惡性瘧死亡率極高。本世紀30年代,瘧疾幾乎遍及全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發病率大大下降,至1992年全國發病人數降至7萬。由於許多地區基層衛生組織不健全,疫情漏報或不報的情況仍較嚴重,有關專家估計實際發病人數要多1~3倍,但總的下降趨勢是肯定的。

1.一般症狀 四種人體瘧疾典型的臨床發作大體相似,可分為前驅期、發冷(寒戰)期、發熱期、出汗期和間歇期。

(1)前驅期:患者有疲乏、頭痛、不適、厭食、畏寒和低熱。此期相當於肝細胞內的瘧原蟲(裂殖體)發育成熟裂殖子釋入血流。但因周圍血內的原蟲密度太低,鏡檢多為陰性。

(2)發冷期或寒戰期:持續數分鐘至1h,常伴頭痛、噁心和嘔吐。此時體溫多已超過38℃。鏡檢瘧原蟲時,大部分為裂殖體和環狀體。

(3)發熱期:一般持續3~4h,頭痛加劇,體溫高者可超過40℃。多次復發的病人,可只定時出現微寒和低熱、或頭暈、頭痛,肌肉關節痠痛和三叉神經痛而無明顯的高熱。發熱期所見的原蟲以小滋養體為主。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內體溫迅速恢復正常,上述各種症狀逐漸消失。

(5)間歇期:係指前後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時間長短取決於蟲種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間歇期而言,惡性瘧病例很不規則,短僅數小時,長達24~48h,間日瘧和卵形瘧約為48h,三日瘧為72h。鏡檢所見原蟲除惡性瘧外,以大滋養體為主。

(6)潛隱期和復發:間日瘧和卵形瘧還有潛隱期和復發;惡性瘧和三日瘧只有復燃,沒有復發。初發與復發以及前後兩次復發間隔的時間,分別稱為第1和第2潛隱期。未經足量高效血內裂殖體殺滅藥治療後所見的類似情況,統稱復燃。各種瘧疾的臨床表現如下。①間日瘧:間日瘧多有前驅期。臨床急性發作以體溫超過38℃為準,發熱始於中午前後和晚上9點以前,偶見於深夜。開始一、二次症狀較輕,熱度較低,隨後日益加重。間日瘧發作中常見單純皰疹,多見於口脣周圍,也可延及鼻和兩耳,偶見於肛門周圍和外陰部。間日瘧預後良好,早年有良性瘧之稱;②惡性瘧:潛伏期6~27天,平均11天,多突然發病,無寒戰,僅有畏寒感。高熱者多見,常伴有頭痛、全身痠痛、噁心、嘔吐、貧血等。出汗期不明顯。熱型複雜,有的像間日瘧,隔天發作1次,與48h為一惡性瘧紅內期裂體增殖週期相符;有的每天發熱,熱型呈間歇型、弛張型或不規則型;有的持續高熱,發熱期往往長達20~36h;前後兩次發作的間歇期極短,致使體溫曲線呈“M”型。惡性瘧用高效裂殖體殺滅藥足量治療後,即可根治。若能及時治療,多數病例預後良好;③卵形症:臨床症狀與間日瘧相似。多數在下午5點以後或晚上發作。症狀較輕,無明顯寒戰,發作次數一般在6次以內,易自愈,遠期復發少,常見無症狀的帶蟲者。半數以上病例一開始就呈典型的間日熱型,熱度較低;④三日瘧:潛伏期18~35天,平均28天。通常無前驅期,發作前3~4天有疲倦、肌肉關節痠痛、寒冷感及頭痛,往往不易覺察而被忽視。多在午後發病,亦可見於中午時分。發冷、發熱和出汗三個時期較明顯,因退熱太快,有虛脫的可能。由於三日瘧原蟲的發育同步性較強,每72h為一發作週期亦較規則。三日瘧無復發,足量氯喹和奎寧均能予以根治。

2.凶險型瘧疾 主要見於惡性瘧。其他三種瘧疾極少見到凶險型。

(1)腦型:多見於無免疫力而又未及時治療者。臨床上分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級。

(2)超高熱型:以起病較急、體溫迅速上升至41℃以上並持續不......

什麼是瘧疾病

瘧疾(Malaria)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週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徵。兒童發病率高,大都於夏秋季節流行。瘧原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弗。本病主要表現為週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於夏秋季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並且容易流行。

【症狀】

典型的瘧疾多呈週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脣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鐘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

嬰幼兒瘧疾發熱多不規則,可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可以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症狀。嬰幼兒瘧疾高熱時往往容易發生驚厥。

治療瘧疾應採用抗瘧原蟲藥物,如氯喹、奎寧、青蒿素等。

瘧疾仍然是當今人類的最大殺手之一。“瘧疾”一詞在拉丁語中的含義是“壞的空氣”,甚至古羅馬人就意識到應避開某些沼澤地區的瘴氣。但是,瘧疾並不是由帶病菌的空氣、而是由不流動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正如羅納德·羅斯在1892年懷疑的那樣。

在瘧疾患者體內發現了一種大小如紅細胞的寄生蟲。它是如何侵入人體的?羅斯設法 追蹤這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它先存在於蚊子的胃內。在那兒繁殖後,這的幼蟲侵入蚊子的唾液腺內。當蚊子叮人時,唾液中的寄生蟲隨之進入人體的血液中。幾周之後,被感染的人就會出現瘧疾特有的發熱和寒戰而病倒。這種發熱呈一過性,並且反覆發作。

羅斯的研究並沒有治癒瘧疾。一旦找到瘧疾的病因,人們就能夠設法消滅在沼澤裡繁殖的蚊子。

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用來使這的卵健全成長。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會傳播瘧疾。

瘧疾現在幾乎已經在城市和城鎮內絕跡的,但仍然流行於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的農村。

奎寧是最古老的治療瘧疾的藥物。作為唯一有效的藥物,它一直使用了300年。預防仍然是對付瘧疾最好武器。如今在瘧疾流行的地區旅遊,當有蚊子出沒時,人們應該服用抗瘧藥,並使驅蚊劑來避免蚊子的叮咬。

瘧疾(malaria)又名打擺子,是由瘧原蟲經蚊叮咬傳播的汙染病。臨床上以週期性定時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退熱,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症狀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

相關問題答案
瘧疾是什麼傳染病?
傳播瘧疾是什麼蚊子?
鼠傷寒屬於什麼傳染病?
兔子有什麼傳染病?
流浪貓有什麼傳染病?
綠色痰液是什麼感染?
自言自語是什麼精神病?
淋巴細胞高是什麼感染?
花斑癬通過什麼傳染?
暴躁易怒是什麼心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