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銖積累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錙銖積累是什麼意思?

錙銖積累

【拼音】 zī zhū jī lěi

【解釋】錙: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於一錙,四錙等於一兩;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錙銖積累:比喻一點一滴地積累。

取道甚迂,德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 什麼意思

【翻譯】:君子之道總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不投機取巧,不圖虛名,不畏艱難挫折,只要錙銖積累,一步步地走下去,也許會比別人成功晚一些。

【出處】:曾國藩《送郭筠仙南歸序》:“ 君子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德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鍾書捱了圍攻,儼然以勝利者自居什麼意思

這個是楊絳為錢鍾書的圍城寫的序文的一部分,裡邊有很多他們夫妻之間以及錢鍾書的親人之間的故事,一直覺得這個序文很好,可惜網上很難找到完整版,對付看吧!一錢鍾書寫《圍城》錢鍾書在《圍城》的序裡說,這本書是他“錙銖積累”寫成的。我是“錙銖積累”讀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我不用說明笑什麼,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後他就告訴我下一段打算寫什麼,我就急切地等著看他怎麼寫。他平均每天寫五百字左右。他給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動。後來他對這部小說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滿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過這是後話了。鍾書選注宋詩,我曾自告奮勇,願充白居易的“老嫗”——也就是最低標準;如果我讀不懂,他得補充註釋。可是在《圍城》的讀者裡,我卻成了最高標準。好比學士通人熟悉古詩文裡詞句的來歷,我熟悉故事裡人物和情節的來歷。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資格為《圍城》做註釋的,該是我了。鍾書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華初識,一九三三年訂婚,一九三五年結婚,同船到英國(我是自費留學),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國,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國。我母親一年前去世,我蘇州的家已被日寇搶劫一空,父親避難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視老父,鍾書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當時我中學母校的校長留我在“孤島”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後上海淪陷,“分校”停,我暫當家庭教師,又在小學代課,業餘創作話劇。鍾書陷落上海沒有工作,我父親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授課的鐘點讓給他,我們就在上海艱苦度日。有一次,我們同看我編寫的話劇上演,回家後他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非常高興,催他快寫。那時他正偷空寫短篇小說,怕沒有時間寫長篇。我說不要緊,他可以減少授課的時間,我們的生活很省儉,還可以更省儉。恰好我們的女傭因家鄉生活好轉要回去。我不勉強她,也不另覓女傭,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經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薰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鍾書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撫養,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據錢家的“墳上風文”,不旺長房旺小房;長房往往沒有子息,便有,也沒出息,伯父就是“沒出息”的長子。他比鍾書的父親大十四歲,二伯父早亡,他父親行二,叔父行四,兩人是同胞雙生,鍾書是長孫,出嗣給長房。伯父為鍾書連夜冒雨到鄉間物色得一個壯健的農婦;她是寡婦,遺腹子下地就死了,是現成的好奶媽(鍾書稱為“姆媽”)。姆媽一輩於幫在錢家,中年以後,每年要呆呆的發一陣子呆,家裡人背後稱為“痴姆媽”。她在鍾書結婚前特地買了一隻翡翠鑲金戒指,準備送我做見面禮。有人哄她那是假貨,把戒指騙去,姆媽氣得大發瘋,不久就去世了,我始終沒見到她。鍾書自小在大家庭長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輸親兄弟。親兄弟、堂兄弟共十人,鍾書居長。眾兄弟間,他比較稚鈍,孜孜讀書的時候,對什麼都沒個計較,放下書本,又全沒正經,好像有大量多餘的興致沒處寄放,專愛胡說亂道。錢家人愛說他吃了痴姆媽的奶,有“痴氣”。我們無錫人所謂“痴”,包括很多意義:瘋、傻、憨、稚氣、呆氣、淘氣等等。他父母有時說他“痴顛不拉”、“痴舞作法”、“嘸著嘸落”(“著三不著兩”的意思——我不知正確的文字,只按鄉音寫)。他確也不像他母親那樣沉默寡言、嚴肅謹慎,也不像他父親那樣一本正經。他母親常抱怨他父親“憨”。也許鍾書的“痴氣”和他父親的憨厚正是一脈相承的。我曾看過他們家的舊照片。他的弟弟都精精壯壯,唯他瘦弱,善眉善眼的一副忠厚可憐相。想來那時候的“痴氣”只是稚氣、呆氣,還不會淘氣......

邵逸夫的輓聯 錙銖累積成大丘

助教育 三個字的填空吧

錢鍾書的《圍城》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一部好的小說,一部意蘊深刻的小說,是可以不斷地被解讀,不斷地進行剖析,見仁見智。我們讀小說,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覺,不一定閱讀之前就抱著一個受教育的姿態。

1,社會反映的層面

第一層我用比較常見的社會學的批評,也就是常說的反映論。中學語文老師都喜歡讓同學概括,這是必要的,是一種訓練嘛。概括是“通過什麼什麼,反映了什麼什麼”,它的主題是表達了什麼什麼。這種批評的方法來看,《圍城》確實有它寫實的一面,就是說它有反映生活的一面,它的生活描寫呀,確實能夠體現40年代中國戰爭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情景。確實,我認為通過讀《圍城》,是可以瞭解40年代中國的一些情況,比如說教育界的情況,比如說城市裡面的情況,知識分子的狀態。就是說它描寫了現代中國的一些生活的情景。其實呀,錢鍾書在他小說的開頭序言裡面就說了,他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那就可以說是世態人情嘛。這是我們讀《圍城》時應該注意的。有個批評家寫過一篇文章,說《圍城》所寫的是舊社會的一個小小的漩渦,曲折深刻地反映了那個社會的一個角落,是行將崩潰的社會生動的寫照,是對那個腐朽社會的抗議。對這種說法現在有的年輕的評論家可能不以為然。其實我認為《圍城》是有這層意思,就是說《圍城》它有揭露性的一面,就是寫40年代中國社會生活特別是對社會上那種陋習,精神上的落後,有些描寫呢,是非常真實的。

如果我們從社會學批評這個層面理解,《圍城》確實是有認識的作用,這個層面叫生活描寫的層面。生活描寫層面可以幫助瞭解現代中國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東西,有認識歷史的價值。通常我們說“通過什麼反映什麼”,比如通過這個描寫反映了40年代中國的一些情況,這個話大家不要一聽就討厭,它還是有它的道理。這種批評以前是主流批評,有它的功能、特色,比較重教化,重意識形態,把作品看成是一個鏡子,就是社會學批評經常容易導致的一種狀態。它有它的功能,剛才說的,通過什麼反映了什麼,這是這類批評的一個常見的公式,第一個層面可以用社會學的批評來認識。這個《圍城》確實有對中國社會40年代那種落後、閉塞、混亂的提示,這是讀的時候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的。但是這個生活描寫的層面,一般小說都有,是比較淺層的。比較好的小說,比較深的小說,可能還有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是無數的層。《圍城》起碼還有二層,那麼第二層是什麼呢?是文化批判的層面。

2,文化批判的層面

《圍城》所構築的文學世界,包含有錢鍾書對這個世界的一種看法,這種看法是帶有他的文化立場的。他寫這個小說,有他的出發點,或者叫“視點”,好的小說,往往都有獨特的“視點”。錢鍾書是以他的視點來構築這個文學世界的,那就是文化批判,或者批判文化。錢鍾書更多的時候是批判文化,他對現代中國的文化,不管是殘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還是從外國進來的新文化,是老的還是新的,是流行的不流行的,一概批判。而且批判是非常辛辣。他把他的《圍城》,整個寫成是一個“新儒林”。我們知道古代有個《儒林外史》的小說,揭露科舉制度醜惡的現象。那麼錢鍾書寫的《圍城》第二個層面,實際上是新的“儒林”。“五四”以來的文學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大都是英雄,先軀橋樑,是社會發展的先知先覺的人,知識分子位置是很高的。但是《圍城》裡面不是這樣,《圍城》裡面知識分子是處在一個被諷刺、被批判的位置。

錢鍾書的批判呢,確實有他的特色,他的批判對象都是新式的知識分子。他寫知識分子的困境、弱點,他通過這些知識分子的“新”,來看他們身上最舊的、最可憐的東西。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他這個“新儒林”是怎麼來寫的。他......

相關問題答案
錙銖積累是什麼意思?
住房容積率是什麼意思?
累實累累是什麼意思?
成年累月累是什麼意思?
小區容積率是什麼意思?
男生說心累是什麼意思?
本地公積金是什麼意思?
多疲多累是什麼意思?
每股公積金是什麼意思?
林北好累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