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為什麼叫犀首?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公孫衍史書上為啥稱為“犀首”,“犀首”據體是什麼意思?

犀首是犀牛的角,非常珍貴的意。“犀首”不是公孫衍專有的稱號,但公孫衍號犀首的時候,他是天下名人,當時之人以及從此以後的史籍上也就將這個稱號作為他的專有稱號了。

《大秦帝國之縱橫》裡,犀首公孫衍為什麼會離開秦國

秦惠王嬴駟要去彭城相王,路上遇到遭遇訓練有素的黑衣人劫殺,而這黑衣人首領就是魏國名士犀首公孫衍。嬴駟技藝不及危難時刻嬴華趕到,制服了犀首。嬴駟與犀首兩人暢談,嬴駟邀犀首入秦被拒絕。

後來,因犀首刺殺秦惠王失敗,魏王震怒,派龍賈帶兵處置犀首等回營覆命的魏卒,但龍賈念及往日情義,放了犀首。犀首在魏國已無立身之地,在嬴駟的再三邀請下,來到了秦國。

秦國宰相公孫衍(犀首)簡介 公孫衍怎麼死的

當張儀要拉攏齊、楚等國,要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時,公孫衍在前323年發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影視中的公孫衍前319年,魏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公孫衍由魏將升任魏相邦,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前318年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但在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雖然失敗,但聲勢烜赫一時,所以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張儀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篇)犀首疑為墨家鉅子的另稱,儒墨並世顯學,墨家鉅子腹朜曾受秦王重用,公孫衍可能是繼任的鉅子。張儀死了以後,犀首到秦國出任宰相,曾經佩帶過五個國家的相印,做了聯盟的領袖。從史籍記載來看,公孫衍在韓國擔任宰相,率軍與秦國作戰失敗後,再次回到了魏國。但魏國朝廷勾心鬥角,公孫衍沒有能重新登上歷史舞臺。據《韓非子》記載,他與大臣張壽有積怨,田需對他也懷恨在心,於是田需派人殺掉張壽嫁禍於他。魏王誤以為是他殺的,就把他殺掉了。

歷史上的犀首有什麼功績?

功績:首倡合縱,力戰張儀。

公孫衍為魏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和張儀是對手。公孫衍歷仕秦國、魏國、韓國。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恭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為同時之人。《史記》和《戰國策》都是這樣記載的。但是,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有學者依據此書考證認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當張儀在秦國當宰相時。蘇秦還是沒有登上政壇的年青人,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張儀的真正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倡始者。

歷史真正"合縱"的是公孫衍,不是蘇秦.那蘇秦到底是幹什麼的?

1、戰國時的合縱不止一次,蘇秦合縱是在周顯王三十六年(BC333),《資治通鑑》載:“於是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北報趙,車騎輜譁擬於王者”,當時犀首還在秦國任大良造,在雕陰之役大破魏軍。犀首合縱是在五國相王的周顯王四十六年(BC323)。

2、蘇秦最主要的成就即是合縱六國(但維持的時間不過一年,縱約即解散)。後來離間齊、趙兩國關係,說動齊國滅宋,引起燕秦等五國伐齊。

3、評價:從才智上說,蘇秦從一介平民到出任六國相,位極人臣,自有其過人之處。然而從其做事來看,沒有立場,以個人富貴為出發點,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下場,實在不足效法。

秦國宰相公孫衍簡介 公孫衍怎麼死的

孫衍為魏國陰晉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和張儀是對手。

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有學者依據此書考證認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當張儀在秦國當宰相時。蘇秦還是沒有登上政壇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張儀的真正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倡始者。魏國與齊國的關係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緩和,但秦國在西邊卻連續向魏國發起進攻,西邊的西河、上郡相繼落入秦國之手。魏國感到只靠本國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國進攻的,於是有公孫衍發動的“五國相王”之舉,企圖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來抵禦大國的進攻。

從史籍記載來看,公孫衍在韓國擔任宰相,率軍與秦國作戰失敗後,再次回到了魏國。但魏國朝廷勾心鬥角,公孫衍沒有能重新登上歷史舞臺。據《韓非子》記載,他與大臣張壽有積怨,田需對他也懷恨在心,於是田需派人殺掉張壽嫁禍於他。魏王誤以為是他殺的,就把他殺掉了。

公孫衍怎麼死的

當張儀要拉攏齊、楚等國,要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時,公孫衍在前323年發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

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

影視中的公孫衍前319年,魏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公孫衍由魏將升任魏相邦,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

前318年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

但在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雖然失敗,但聲勢烜赫一時,所以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張儀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滕文公》下篇)犀首疑為墨家鉅子的另稱,儒墨並世顯學,墨家鉅子腹朜曾受秦王重用,公孫衍可能是繼任的鉅子。張儀死了以後,犀首到秦國出任宰相,曾經佩帶過五個國家的相印,做了聯盟的領袖。

從史籍記載來看,公孫衍在韓國擔任宰相,率軍與秦國作戰失敗後,再次回到了魏國。但魏國朝廷勾心鬥角,公孫衍沒有能重新登上歷史舞臺。

據《韓非子》記載,他與大臣張壽有積怨,田需對他也懷恨在心,於是田需派人殺掉張壽嫁禍於他。魏王誤以為是他殺的,就把他殺掉了。

關於張儀蘇秦公孫衍的時代關係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經過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共27章,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蘇秦的書信和談話,提供了有關他的信史料,據考證蘇秦的年代在張儀之後,即燕昭王時代。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為犀首,即公孫衍的合縱。在《史記》和《戰國策》的記載中。張儀和前面幾個人物的年代基本正確,而只是把蘇秦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再還有,《戰國策》的成書要略早於《史記》,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相比較,《戰國策》中的謬誤較多,基本失去歷史價值。而《史記》中,《史記.蘇秦列傳》的錯誤和《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的說法是照搬《戰國策》的記載所致。

大秦帝國縱橫中的公孫衍是誰演的

姚櫓演的~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影視演員。

2007年,出演親情電影《愛有來生》飾演”哥哥“。2008年,在以描述電影人革命傳奇的作品《烽火影人》當中飾演革命人”賈夢石“ 。2010年,出演心理驚悚電影《敏感事件》。2011年,出演歷史劇《大秦帝國2》。2012年,在古裝探案劇《大明按察使》中,飾演素有明代包青天之稱的“周新”。2013年,參演續集《大明按察使後傳》。

相關問題答案
公孫衍為什麼叫犀首?
孫策為什麼叫小霸王?
孫權為什麼叫渣權? ?
銀杏為什麼叫公孫樹?
為什麼叫公雞杯?
為什麼叫老公老婆?
為什麼叫拳頭公司?
初音未來為什麼叫公主?
蒲公英為什麼叫婆婆丁?
古代為什麼叫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