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三國演義資料大全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創作背景

《三國演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兩個途徑:其一是關於三國史事的歷史文獻;其二是民間不斷流傳的三國故事和民間創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積累和深化的史學家對三國曆史的敘述和評價,另一方面是歷朝歷代民間三國傳說的不斷演化豐富,它們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角色介紹

核心人物

漢:劉備(前期)、諸葛亮(後期)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季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大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吳:孫權

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其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

三國演義的資料以及作者簡介!!!!

baike.baidu.com/view/2372.html?wtp=tt三國

baike.baidu.com/view/5223.html?wtp=tt羅貫中

參考資料:知道

三國演義的簡短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蜀、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作品名稱

三國演義

外文名稱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作品別名

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演義

創作年代

元末明初洪武年間

作品出處

《三國演義》

文學體裁

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作者

羅貫中

章回數量

一百二十回(章)

發行地區

中國

語言

中文

成書時間

元末明初時期

類別

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描寫人物

500餘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介紹

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餘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但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動情地寫道:

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

晉中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

鴉谷滅巢皆寂寞,幷州塵路總荒涼。

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長期以來,中國學界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一書作者羅貫中籍貫問題存有多種說法,如山西太原說,山東東原說,浙江錢塘說,浙江慈溪說等。祁縣考古愛好者楊立仁等,歷時十年,發現了羅貫中的家譜、神軸、硯臺、羅氏祠堂等一批珍貴文物,為解開羅貫中祖籍之謎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證據。經考古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一批專家鑑定證明,羅貫中是祁縣河灣村人。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鄭振鐸等文學史家在浙江寧波發現《天一閣藍格寫本正續錄鬼簿》,其中《錄鬼簿續編》中有一篇羅貫中小傳,人們才比較確切地瞭解了他的基本情況,因為《錄鬼簿續編》的作者(有人說是賈仲明,有人認為不詳)與羅貫中生前是忘年交的朋友。這篇小傳的全文如下: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餘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所終。

羅貫中著有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代表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三國志傳》等,簡稱《三國演義》。該書繼承了歷史上諸多史書、雜傳、戲劇、小說,如陳壽《三國志》、《殷芸小說》、《三國志平話》等的故事題材,著重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和興衰過程,始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風雲畫卷,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全書使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搖曳多姿,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人物形象栩栩傳神,劉備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莽,趙雲之勇,孫權之霸,周瑜之英,無不赫然在目。可以說沒有哪一部小說能像《三國演義》這樣對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尚產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可以說是把歷史演義小說推到了最高峰,對後世歷史小說的創作,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也給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

羅貫中和三國演義的資料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

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三國演義》內容: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歷史,全書75萬字。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鬥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鋌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章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司馬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謝謝採用

三國演義的詳細資料.

本文無側重 點擊 880 評論數 3

要說這做小兄弟的就是虧。《三國演義》中,老大劉備有四個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和吳夫人,個個都有出鏡的機會。老二關羽還行,小說第73回借諸葛瑾之口說出關羽是有老婆的。老三張飛的老婆書中提都沒提-——他一定是有老婆的,不然就不會有張苞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在老大革命還沒成功的時候,小兄弟們是不應該成家的。成了家,還怎麼為老大賣命?但老大劉備允許關羽張飛在革命成功前娶妻,可見他們兄弟情深。

由於《三國演義》在家庭生活上重劉備,輕關羽張飛,所以編劉關張的家庭生活年譜有些困難。此處先試著整理一下主要事件。一條原則:所有數據來自《三國演義》,正史上的紀錄不可採信。

先從出生年份說起。《三國演義》給出了劉關張的死亡年份和年齡。關羽死於公元219年(建安24年),58歲;張飛死於221年(章武元年),55歲;劉備死於223年(章武三年),63歲。我們可以推算出劉備生於公元161年,關羽162年,張飛167年。張飛小好幾歲。

桃園三結義三人第一次出場,據書中交代,劉備當時28歲,所以關羽應該是27歲,張飛22歲。在那個時代,這個年齡都應該是成家的了。但從後面的故事發展看,三人都沒有家小。有點奇怪。民間傳說是關羽張飛互相殺死對方家小後,跟隨劉備打天下。民間傳說自然是無稽之談,不必相信。但不管怎樣,他們在這之前的家人都與後面的故事無關。

順便糾正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一個錯誤。按劉備年齡算,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公元188年,三人隨後參加對黃巾軍的討伐。中學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歷時9個月,結束時距桃園三結義還有三年。可見正史的記載是多麼不可靠。

好了,我們一年一年的數,重點是搞清楚關羽張飛哪年娶的媳婦,生的孩子。

鎮壓完黃巾軍後,劉備做過一段時間的平原縣令,後參加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伐董失敗後,劉關張東奔西走,四處要飯吃,連個根據地都沒有。三人抱定幹一番事業的決心出來混,此時功未成,不可能成家。

公元196年到200年,劉備捲入和曹操呂布的三角戰爭中。在此期間,劉備有了第一個根據地,徐州;有了兩個老婆,甘夫人和糜夫人。這些事,劉備做的很差勁,典型的小富即安,胸無大志。想想看,劉備家小後來添了多少麻煩∶害得關羽投降了曹操,也差點要了趙雲的命。此外,劉備這事也做的不夠義氣:自己都兩老婆了,兩兄弟還在那兒光著。

和曹操合夥幹掉呂布後,劉備在曹操家做了一年客人,後因捲入針對曹操的御帶詔事件,惹怒曹操。被曹操打敗,劉關張失散,關羽投降曹操。關羽降曹這段時間的一個生活細節描寫,可以證明關羽的確沒有老婆:關羽降曹後,曹操為了破壞關羽和劉備的關係,故意只給關羽和甘糜二夫人一座房子,想讓關羽給劉備帶綠帽子。若關羽有老婆,則曹操危矣,必不會出此下策。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劉備投奔劉表。此事發生在小說第31回。第33回再次提到劉備,已是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劉禪出生,劉備仍在劉表處。六年間,劉備除了生了個兒子,什麼也沒做。奔波了十幾年,也該歇歇了。結果歇出了一身肥肉。

老大都歇了,作兄弟的自然也不會太努力,不然對老大的壓力太大。在劉表家不愁吃不愁穿,溫飽解決之後,下一步該幹什麼呢?自然是娶妻生子。公元221年,劉備伐吳時,張苞關興人稱小將。按常規,小將的年齡應在15-20之間,所以出生時間應在201-206年之間,正好和劉關張在劉表處養膘的時間一致。這幾年,劉關張不鬧革命,只猛抓生產。

這哥仨供實也真不容易。劉備生劉禪時......

關於三國的資料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較大發展。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混亂之中,朝廷被軍閥董卓控制,全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局面。190年,董卓遷都,朝廷崩潰。192年,董卓被呂布、王允設計刺殺,後董卓餘部李傕聽從謀士賈詡之策攻入長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改元建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多股勢力。他於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至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然而於該年冬天的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發生多次糾紛與戰爭,最後在222年的夷陵之戰後劉備戰敗,孫權獲得荊州絕大部分。劉備於隔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而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東吳。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於280年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一般認為有184年東漢黃巾之亂開始。這源自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其他觀點還有: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開始,這時東漢朝廷已經崩潰;208年赤壁之戰後開始,這時三國鼎立形成雛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已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形成三國雛型直到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這段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在唐宋詩詞中出現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期間,三國事蹟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常見話題。明代羅貫中以這段歷史為藍本,編撰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豐富多彩的歷史內涵也流傳到亞洲及世界各地,影響了這些地區。直到今天,三國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詳,成為電視、電影或遊戲題材之一。

《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講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司馬炎統一三國的百餘年的歷史。七分寫實,三分寫虛。雖是如此說,其實為了尊劉反曹,有很多的虛假成分。比如赫赫有名的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空城計,關羽斬顏良文丑等,都是虛構出來的。曹操也沒有說什麼要娶大小喬。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具體講了什麼事。只能說它講了三國鼎立時期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七擒孟獲、六出岐山的戰爭故事,以及舌戰群儒、秦宓難張溫等鬥智鬥才的外交故事,還有關羽單刀赴會等鬥志鬥勇故事等等。

同時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戶曉的人物,關羽、諸葛亮、趙雲、劉備、曹操、司馬懿、孫權等等。

除了研究歷史,研究文學、政治、軍事、經商等,應該多看看《三國演義》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的資料?
三國演義的題目?
關於三國演義的介紹?
有關三國演義的選擇題?
三國演義的好句賞析?
三國演義的鳳雛是誰?
關於三國演義的詩歌?
讀三國演義的體會?
三國演義的好詞?
三國演義的三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