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與學生互動?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怎樣才能和學生互動

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課,老師千呼萬喚,學生遠遠不動;老師又哄又獎,只有少數學生動;要不就是課堂鬧哄哄,該講的未講清楚,該聽的未聽清楚,或者發言的在發言,而聽發言的急於起來發言,根本就沒有聽別人的發言,而起來發言的又說到另一邊去了。像這種動,就沒有動好。●老師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明確師生互動的好處,明確課改的目的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主動投入到課改中去,主動想辦法解決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否則,一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就容易回到以前的老教法上去。人們常說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而在思想觀念上,大多數人容易喜舊厭新。為了學生的未來,我們必須放棄以前陳舊落後的思想和方法,必須儘快適應新的形勢。●課堂氣氛一定要融洽,師生感情一定要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鬆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狀態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最高,最易產生靈感,語言最易有光彩,見解最易獨到。如果老師上課一臉嚴肅,甚至一臉凶相,課堂氣氛一定沉悶,甚至緊張。學生生怕惹著你,哪還有心思聽課,更不敢起來發言!就像魯迅所說掌櫃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師生關係並非掌櫃、主顧與店小二的關係,所以不要搞得森嚴壁壘。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他怎會不活躍起來?●問題的設置應有梯度,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簡而繁。請學生回答問題也要因人而異,易、淺、簡的問題請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回答,難、深、繁的問題由成績好的同學回答。請人回答問題的面要廣,不能今天請張三,明天后天還是請張三,結果李四認為反正你只請張三不請他,他就懶得動。久而久之,他真的就不願動了。老師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什麼樣的問題由誰回答,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讓部分學生受到嬌寵,部分學生又受到冷落,更要避免這種情況:如果他答不上,會認為你在故意為難他。●問題應有啟發性,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不是問題的問題就不要問。有的老師就有這樣的習慣:一上課,剛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就開始問:同學們,今天我們上第幾課?它的標題是什麼?學生回答後,他又問:你們怎麼知道的呢?學生說:黑板上寫著呢。像這類問題就是明知故問,毫無價值,不僅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易讓學生反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或提出來又解決不了,再由老師幫助。

.如何進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要使“師生互動”這一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方式中,我們必須明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單純的給與者,而應該是獲取方法的引導者。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大腦智力因數、引導學生數學思維更要求師生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師生互動也表現得更加突出。據我所知,多數數學老師在實踐中的互動形式主要有:1. 多提問,一堂課不間斷的提問,力求照顧到全體學生;2. .多討論,老師講完一個問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再指派或讓學生推舉代表發言。這兩種形式確實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於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優點。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真正的“互動”應具備下列幾個要件:一、師生互動, 首先要強調師生的平等。師生平等,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知道,教育作為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其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一般的人際之間的關係,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產”著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根據交往理論,交往是主體間的對話,主體間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精神,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交流互動。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首先應是師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應該說,通過各種學習,尤其是課改理論的學習,我們的許多教師都逐步地樹立起了這種平等的意識。但是在實際問題當中,師生之間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是先知先覺,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就有一種優越感。年齡比學生大,見識比學生多,認識比學生深刻,有時就很難傾聽學生那些還不那麼成熟、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麼馴服聽話的孩子,師道的尊嚴就很難不表現出來。因此,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實是比較難於做到的。怎樣才有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這當然需要教師們繼續學習,深切領悟,努力實踐。但師生間的平等並不是說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的角色,採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學生們仍然是知識的容器,那麼,把師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實現不了的。很難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會同學生一道,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知道,歷史上師道尊嚴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其實是維持傳統教學的客觀需要。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產生於平等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出師生積極互動的深切含義。為什麼我們要強調綱要提出的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於此。二、 師生互動,還應該徹底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要求教師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

課堂教學中怎樣與學生互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而,教師作為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該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獲取知識。一、創設問題情景,探索新知數學課本上的算理、定義、法則、公式等數學結論都是思維的結果。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看到這些結論是怎樣得到的,把思維的過程展現出來,使學生從中得到必要的思維訓練,逐步掌握一些思維的方法。這就要為學生創設情景,以激發興趣,還要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自己去嘗試,去探索。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筆者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展開辯論。教師給學生

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跟教師互動怎麼辦?

我理想中的課堂 理想中的課堂是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的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目標的達成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課堂內容該體現鮮明的時代感、動態的開放性。重視課本內容與廣闊信息資源的開放性聯繫,並將之貫穿課程內外。讓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不僅僅是知識,而可以學有所用。 理想的課堂還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擁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課上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變動位置和方向,而不需死板地固定在一個點上;學生還充分擁有提問權,可以任意提出各種性質、類型的問題,同時還能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評議、發表感受,因為學生在這樣的問答中,思維不斷相互碰撞產生智慧靈感的火花,不斷得到情感體驗,得到智力開發。 (綜合意見) 課堂對於我來說是個很熟悉的場合,然而一個理想的課堂是什麼樣的呢?我個人希望在師生的積極配合下,共同營造一個融洽,活躍的課堂。 營造一個融洽,活躍的課堂,我認為老師處於一個領導的位置上。如何去發揮導向作用,老師在教學方式,教學語言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在課堂上,老師採用靈活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而且便於學生接受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倘若沿用傳統的滿堂灌,填鴨方法,尤其是在理論課上,不僅帶給學生生硬,枯燥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學生上課的興趣。由此可見,老師在課堂上應扮好引導的角色,適時適景地激發學生聽課的熱情。譬如採用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地位,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上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滿懷興致地投入到老師的教學中。 營造融洽和活躍的課堂,還可以從教學語言方面著手。風趣,生動地教學語言有利於吸引學生,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在風趣,生動地語言下,老師還可以發揮自身多方面的教學魅力。如採用些身體姿勢,全身心散發教學動感,這對於帶動課堂氣氛是很有幫助的。然而在教學語言方面上,不是每個老師都是那麼風趣,這是取決於每個老師的性格。因此,對於一些方面我們是不可過分苛刻的。 營造融洽活躍的課堂,除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外,學生還應積極配合。比如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在課堂上聚神於教學中,積極踴躍發言,主動思考等,這對於融洽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理想課堂的愚見愚感,冒味之處敬請原諒。我的理想課堂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一種地位的差別,老師啟示學生去想問題,然後學生提出問題,最後老師解答問題。(??) 上課既不缺乏嚴肅氣氛,也不缺乏寬鬆的氛圍。講課的過程既不缺乏邏輯性,也不缺乏趣味性。課堂上師生應該互動。 老師上課表達要清晰,使學生聽得明白清楚,老師講課效率要高,學生要跟得上進度。(??) 我理想中的課堂是氣氛活躍,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但不要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使課堂氣氛過於緊張,最重要的是在開心中學到知識。還有老師講課要適當加入一些例子,使我們學到課內知識的同時,又對課外知識感興趣。 (??) 阿拉希望:在課堂上老師講多一些有趣有哲學,有吸引力,有讓人深思的故事,語句,同時說一些能開拓我們視野的內容。在課堂上,同學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積極回答問題,活躍氣氛。(??) 1、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2、全部學生在該安靜的時候要安靜,該討論的時候就討論,因為課堂不安靜會影響同學的思考。 3、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東西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4、把問題簡單化,具體化! (??) 老師您的課講得很棒,但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1.一個輕鬆而沒有壓力的課堂不是由老師提問學生而是學生向老師提問。 2.自由討論。傾心交談,不要那呆板的......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互動性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應是活動課,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厭惡你的人或害怕你,對你唯唯喏喏有恐懼感的人來與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持系統。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係,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敵意與戒備心理,化解同學間的小矛盾。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體的溫暖,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等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善問。為此,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地點撥、示範,指導學生提問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正確的質疑方法。在教學設計上,應多給學生一此探索、猜測的空間,逐步養成學生的問題意識。由於創新源於問題,問題生於情境,要使學生能提出好的問題,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思考。 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數學課應是活動課,通過多開展數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數學課應儘量為學生創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能交流地學習數學和學習數學地交流。其中後者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要內化數學語言,並學習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將語言與思考邏輯地連接於數學世界,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課應儘量創設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四、 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使學生樂學、勤學。 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撩撥學生上進心和創新的慾望。儘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對書本的質疑,敢於指出老師的錯誤。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可變得更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使其進步。切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要激勵學生,還要讓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理想,增強信心;要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消除挫折感;讓學生學會“避已之短,揚已之長”。塑造好學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互動。

如何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轉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熱點,而課堂教學更是集中體現教與學的價值陣地,在課堂上,有效的師生互動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師尊重教育的風采,學生尊重學習的良好品質。遵循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教學規律。師生互動也可理解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學模式,其基本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情感的變化,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 學習品質,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課堂教學能有根本性的變化,而且對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是有著重要意義。在以前的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現為:1、形式過於單調,師生間的機械互動多,生生間互動少。課堂上大多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十分少見。2、師生互動多是認知互動,很少有情感互動和行為互動,缺少思想和心靈的深層互動。3、師生互動作用失衡,教師多是以課堂的主宰者出現,學生的思路由教師的教學思路控制,屬於服從的單向型互動,很少有師生及生生的多邊型互動,整個課堂教學缺少生命活力。因此,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探求產生課堂互動低效的根本原因,尋找解決該問題的最佳對策,力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為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做好準備。我認為構建有效師生互動方式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1、教師的角色定位我們大力提倡課題組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課題組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為師生是否能有效互動的重要條件。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自身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髮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2、師生建立平等關係師生建立平等關係就是要消除老師高高在上的尊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僅要成為可敬的人,而且更應是一個可親的人。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和諧的人際關係。首先,我們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一個有自尊、與教師平等的人,然後把他們看做是一個需要教師去關愛和愛護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質,要時時處處成為學生的楷模和朋友。具體在教學中課題組教師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的:①、平易近人,消除恐懼。②、平等相處,縮短距離。③、相互尊重,成為朋友。只有在教學中師生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係,教育中的一些難題就迎刃而解,為師生進行有效互動提供了前提條件。3、創建寬鬆、民主、和諧 課堂氛圍在建立起師生之間平等溝通平臺的基礎上,我們努力創建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師生進行有效互動提供保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創建適合學生參與寬鬆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充分進行互動和交流提供機會。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如我校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的教具、語言的激勵等多種方......

課堂怎麼讓老師和學生互動

可以多提一些有趣,且又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最重要是雙方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不要一交談就什麼都不想說,希望能幫助到你

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係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準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係。

4. 瞭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瞭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瞭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係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讚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

新手老師,求問上課要怎樣和學生更好的互動?

上研修網,中國最大的教師社區,有數百萬教師在線溝通的社區,還有17.8萬觀課磨課、視頻案例、解疑釋難、專題討論活動及素材。

如何才能做到音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如何才能做到音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一、投其所好

每個學年段的學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學生們總希望,音樂課就是他們的遊戲課,而大學生們總希望,音樂課老師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師能不斷的給他們帶來驚喜。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興趣來實施教學,比如高段音樂課程中,可以在一節課快結束時播放一些流行音樂作為學生們本節課表現好的獎勵,還可以組織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創編、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創編的動作或者表演的節目,進行評價、總結,這樣就能做到“教”與“學”很好的互動。

二、樂在其中

怎麼樣才能做到學生們樂於跟老師互動呢?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要營造一種寬鬆、和平、平等、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其中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敢動、敢說、敢做,樂於與教師們交流、互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通過遊戲、分組比賽、課堂外教學等等,讓學生們在遊戲中輕鬆快樂的學習。課堂上注入了快樂的靈魂,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更加默契、融洽,課堂也變得生動。

三、情緒飽滿、快樂學習

一個人的情緒是極具感染性的,人們的情緒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應該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學情緒收到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如果老師主動的為大家起個好帶頭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可能此時的課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學習應該是非常快樂的,作為老師應時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樂帶到課堂上,帶給每一位學生。教師快樂的教學,學生才會快樂的學習,作為非主科的音樂課更應如此。

相關問題答案
老師如何與學生互動?
老師如何為學生寫評語?
如何讓學生怕老師?
老師如何提高教學成績?
小老闆如何與導師相處?
幼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
如何和學生打成一片?
課堂上如何和學生溝通?
如何查學生學籍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