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評述當世文人,特別標舉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稱為“七子”。七人都是建安時代比較重要的文學家。其中除孔融的情況較為特別,其餘六丹都依附於曹操。他們與曹丕、曹植兄弟有密切的文學交往,形成一個文學集團,在其他一些傑出作者的參與下,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興盛局面。

孔融居七子之首,他出身高貴,才智過人,又長期浸染於漢末清流的風氣之中,養成了孤傲狂放、尖銳彰露的性格,喜歡對各種政治問題發表議論。

王粲的文學成就最高,前人常將其與曹植並稱。

劉楨在當時以五言詩著名。

陳琳與阮瑀都曾為曹操掌管書記,當時軍國書檄,多出於二人手筆,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

七子中的徐幹在當時以賦見稱,但作品流傳者少。

應瑒的詩以現存的幾篇而論,較少特色。

建安七子是誰

建安七子,是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同時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將他們相提並論,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孔 宙之子。由於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後因得罪相國曹操,遭處死,夷滅全家。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最 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人。擅長辭賦,建安七子之 一,被譽為“七子之冠冕”。

有一次和友人同行,停下來讀路邊碑文,友人問他能背誦嗎?王粲說:“可以。”當即表演,一字不差。又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被人碰亂了,王粲憑著記憶,把棋子重新擺好。下棋的人不信,以為他亂排,用手巾帕蓋在棋盤上,請王粲在另一個棋盤上重擺一遍。王粲擺出來後,一模一樣,一個子都沒錯,令人驚歎。

徐幹(170年-218年),字偉長,三國時期文學家,琅琊劇(今屬山東省膠洲市)人,建安七子之 一。

徐幹本人擅長辭賦,能作詩,其七言詩妙絕當時,有"五琳(陳琳)七幹"之稱。其主要著作是《中論》,當時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曹休書》)。其《軒猿賦》、《漏卮詞》、《枳橘賦》、《團扇賦》……等,曾被曹丕評為“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典論·論文》)建安七子中只有徐幹以《中論》數卷跳脫建安七子的泥濘,成一家言。

阮瑀(2世紀?-212年),字符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 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咸亦是當時名士。

應瑒(2世紀?-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縣)人,建安七子之一。有文 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曹 丕說他“和而不壯”。曹丕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鍾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作傳世不多,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

劉楨(2世紀?-217年),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七人當中,除被曹操處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於曹操父子旗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於這次傳染病。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建安時期五言詩大盛。曹氏父子以政治領袖的身分,大量寫作五言詩;文士中有建安七子等人,經常唱和,尤其在宮廷宴會的場合,往往有即席賦詩的習慣。現今流傳下來的公宴詩,多是五言之作。

建安的五言詩在文學史上評價非常高,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曹植手中就明顯具有文人詩的面目。內容主要有遊仙以及反映當時社會現狀兩大類,後一類特多優異之作,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王粲《七哀詩》等。...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暘、劉楨

建安七子是誰?三曹是建安七子嗎?

孔融(文舉)、陳琳 (孔璋)、王粲 (仲宣)、徐幹 (偉長)、阮瑀 (元瑜)、應瑒 (德璉)、劉楨 (公幹) 括號內是他們的字 孔融為建安七子之首。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三曹 不在建安七子之中

記得采納啊

建安七子 竹林七賢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孔融、劉楨、阮瑀、陳琳、王粲、徐幹、應瑒、曹丕

建安七子是哪些人?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三國時期的建安七子都是誰???拜託各位了 3Q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 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彌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孔融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 陳琳 (? -- 217) 陳琳(? -- 二一七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奏書記。《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築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為建安七子之一,並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七哀詩》之一(《西京亂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飢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於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徐幹 (171-217) 徐幹,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符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應瑒 (?-217) 應瑒(? -- 二一七年)字德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 劉楨 (?-217) 劉楨,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與。

相關問題答案
建安七子是誰?
建安七子成就最高的是?
不屬於建安七子的是?
建安七子怎麼讀?
如來大弟子是誰?
狄仁傑的妻子是誰?
李隆基的太子是誰?
菜園子是誰?
駱駝祥子是誰?
龍王三太子是誰?